学术投稿

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吉桂宜;唐怀蓉;鲍婷;洋翰玮;蒋贤雯;黄文霞

关键词:乳腺癌, 发病风险, 预测模型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严重危害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发展简单有效的乳腺癌风险预测工具已经成为乳腺癌预防研究的重点.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可以通过计算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不同的基因及流行病学资料建立了不同人群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这些模型的应用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提高了公众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利于卫生资源合理分配.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Axl及Slug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Axl与锌指转录因子Slug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5年7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石蜡标本70例,并收集其中病理证实为非癌组织的癌旁胆管蜡块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的Axl与Slug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动静脉受侵的Axl与Slug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动静脉受侵组(P<0.05).在胆管癌中Axl与Slug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8,P<0.001).结论 Axl与Slug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在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子伟;吴娟;冯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胃肠肿瘤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可以对生物组织实时、在体、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及非侵入性的光学成像方法.它可以从微观结构上显示组织断层的三维立体形态结构图像,又可以显示组织的吸收、散射、血液流速等功能信息,其分辨率接近组织病理切片水平.通过与消化道内镜、穿刺针、导管及腹腔镜等装置结合,可以明确组织微观结构、淋巴结性质、肿瘤边界,未来腹腔镜OCT可实时确定肠管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因此OCT技术在胃肠肿瘤性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及临床应用中有极大的潜力.

    作者:胡琛;朱宣进;黄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扩张型心肌病的干细胞治疗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多因素作用引起的疾病,终将导致心力衰竭和(或)多种心律失常.DCM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自我复制更新的多潜能细胞,理论上可用于移植并分化为心肌细胞.现用于研究的干细胞类型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心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移植途径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冠状动脉内注射、心包腔注射、心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等方式.但对于佳细胞类型、给药量、给药时间和如何选择移植途径,以及移植后的安全性等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探索.

    作者:代燕;谢洪祥;周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M2型丙酮酸激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丙酮酸激酶有4种同工酶,其中活性强的M2型丙酮酸激酶(PKM2)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限速酶,它在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生成丙酮酸中起关键作用.PKM2可根据肿瘤细胞代谢的需要在低活性二聚体和高活性四聚体之间进行动态转换,从而在肿瘤代谢和增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关于PKM2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但通过探讨PKM2在蛋白质相互作用、微RNA、信号分子等方面对肿瘤代谢的影响,阐述PKM2和肿瘤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挖掘PKM2作为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靶点的潜力,可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张海迪;赵春艳;吴秋秋;陈书志;陈祚玺;母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作为腹腔镜手术肺功能损害的高发人群,术中不当的机械通气和二氧化碳气腹等均是造成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因此为了优化术中管理,改善预后,人们提出了很多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如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肺复张策略、压力控制通气、反比通气等.起初这些通气策略被应用于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但LPVS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因此,LPVS越来越多地被麻醉医师应用到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中.

    作者:石超;刘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与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肛裂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对照组行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后正方位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4.13±4.89)mL比(28.52±4.94)mL],术后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4.13±0.46)分比(5.02±0.69)分],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7.44±1.71)d比(9.47±1.98)d,(8.98±1.53)d比(11.18±2.06)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89%(4/45)比24.44%(11/45)](P<0.05).结论 肛裂切除结合内括约肌侧方位与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均有确切效果,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恢复,安全性更高.

    作者:曾成永;曹传敏;刘家荣;苏松盛;何进达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食管癌PD-1/PD-L1的研究进展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对共刺激分子,能负性调节免疫应答,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激活PD-1/PD-L1信号通路有助于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而阻断该通路可以减少肿瘤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抑制,从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发挥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有研究显示,PD-1和PD-L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的关系却存有争议.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提高抗PD-1/PD-L1疗法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俊升;焦言;杨文锋;韩大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作用,且在体外易于扩增.神经系统含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其属于不可再生的永久细胞.如果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神经元细胞就无法再生,机体只能进行神经功能的恢复.尽管有关应用hUC-MSCs治疗神经损伤的研究多有报道,但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所能涉及的机制包括直接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替代机制、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促进新血管生成、免疫调节以及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等.

    作者:周葳;陈乃耀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肺占位性质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肺占位CT能谱成像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水浓度、40 KeV下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等多参数定量测量,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肺占位性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CT普通平扫首次发现肺部存在一个或多个占位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宝石能谱成像模式(GSI),得到的数据重建,传送到ADW 4.5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和数据分析,获得70 KeV能量下的单能量图、能谱曲线、碘含量以及水含量.整理炎症组(30例)与肺癌组(42例)病灶碘含量、40 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水含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肺癌组中鳞癌组(20例)和腺癌组(20例)碘含量、40 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的差异.结果 炎症组病灶碘含量浓度、标准化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值、40 KeV下CT值高于肺癌组[(1.87±0.20)g/L比(0.76±0.17)g/L、0.14±0.08比0.04±0.02、2.59±1.01比1.01±0.65、(177.83±27.98)HU比(86.16±22.45)HU](P<0.01).肺癌组中鳞癌组病灶碘含量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值、40 KeV下CT值低于腺癌组[(0.64±0.12)g/L比(1.27±0.36)g/L、0.76±0.11比1.26±0.23、(73.25±5.96)HU比(99.48±7.64)HU](P<0.01).结论 碘含量、标准化碘含量、40 KeV下CT值、能谱曲线斜率值有助于区分肺部炎性占位和肺癌,水含量对区分肺部炎性占位和肺癌不具有诊断意义,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对鉴别肺部炎性占位和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车舒平;吕哲昊;肖喜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C-MAC视频喉镜在成年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C-MAC视频喉镜是第一个Macintosh型视频喉镜,自1999年它的原始版本Macintosh视频系统问世以来,C-MAC视频喉镜已经进行了多次改进.C-MAC视频喉镜的独有特征是能够同时提供直接喉镜和视频喉镜两种选择,使其应用极具吸引力.至今,现有的研究证据确立了C-MAC视频喉镜在气道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对于困难气道患者来说,与直接喉镜相比,C-MAC视频喉镜可改善喉视野、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和缩短气管插管时间.再者,能够在同一工具选择直接喉镜或视频喉镜的特征使C-MAC视频喉镜在紧急气管插管中特别有用.此外,C-MAC视频喉镜也是气管插管教学中非常有用的工具.该文旨在描述C-MAC视频喉镜的特征,并根据现有文献总结其在成年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能和插管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李慧娴;薛富善;刘亚洋;杨桂珍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常见的高病死率及致残率疾病之一.丁苯酞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临床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个体化应用.除有线粒体保护作用外,其还有抑制细胞氧化应激、改善脑血管侧支循环和微循环、保护血脑屏障等一系列作用.丁苯酞通过多项机制保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未来,需设计更多严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丁苯酞的临床有效性,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提供新方法.

    作者:侯园园;梁志刚;孙旭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扩散加权成像(DWI)理论认为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是一种单纯扩散,并通过单指数模型定量计算组织中的水分子受限程度.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理论认为,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是一种非高斯扩散,且这些水分子扩散信息包含组织中的毛细血管灌注信息,临床上常用双指数模型定量计算水分子扩散的受限程度与毛细血管灌注信息.其中,DWI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质量高等优势,而IVIM在实性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病灶病理分级、治疗后评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对于DWI与IVIM的更多临床应用价值需要以后进一步研究.

    作者:陶奉明;刘爱连;刘静红;陈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

    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是指在不利生长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可逆状态.持续感染状态下的沙眼衣原体有活力,但呈肿大的异常型,且新陈代谢处于静止状态.包括营养缺乏,合并病毒感染、噬菌体、抗生素效应、细胞因子,疾病和个体及男女差异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导致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迁延难愈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故成为目前沙眼衣原体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沙眼衣原体持续感染的不断深入研究,抗生素联合应用、乳胞素、色氨酸分解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免疫调节剂、新型疫苗及噬菌体成为治疗沙眼衣原体的新手段.

    作者:刘勇;边鹊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脂肪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移植途径及机制

    脊髓损伤(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等,但其对神经细胞的修复及再生作用非常有限.目前研究已证实脂肪干细胞(ADSCs)可通过多种途径移植入损伤个体,并在宿主神经损伤部位存活、增殖及分化,从而发挥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安全、适宜的移植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对SCI的修复有确切的疗效,且ADSCs具有含量丰富、提取率高、扩增能力及活性强等优点,使ADSCs成为SCI研究的重点细胞之一.目前ADSCs移植治疗SCI的途径有多条,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分析不同移植途径的优缺点及ADSCs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ADSCs的合适移植途径及作用机制.

    作者:谢嘉清;齐新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肝癌VMAT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摆位误差分析

    目的 比较肝癌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两种体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过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热塑膜加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A组)20例,热塑膜体位固定(B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及治疗期间每周(仅记录前4周数据)的锥形束CT摆位误差数据.对两种方法200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组在上下(Vrt)方向从第3周开始误差变大,到第4周与B组相比误差变大较显著.两组首次治疗左右(Lat)、Vrt、头脚(Lng)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治疗Lat、Lng方向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rt方向摆位误差大于B组[(2.12±1.48)mm比(1.44±1.53)mm](P<0.01).结论 对于肝癌患者,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针对具体病例可个性化选择适合的体位固定方式.

    作者:陈立明;张博;杨涛;付娟;商崇智;王强;刘蕊;房纬;温龚;孟慧鹏;董化江;杨术旺;李雪薇;李俊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颞下颌关节髁突骨软骨组织修复重建研究进展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率较高,可导致髁突骨软骨缺损,但临床修复缺损的方法尚存在不足,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技术的发展使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有了较好的方法,但在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骨软骨复合组织结构仿生修复不足、种子细胞来源及支架材料与宿主组织间免疫反应影响修复质量等问题.干细胞外泌体在骨软骨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解决了种子细胞来源不足以及免疫排斥等问题,参与了支架材料与宿主周围组织的免疫反应中巨噬细胞的极化,对髁突骨软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智玲;魏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多普勒超声评价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进展

    胎儿生长受限(FGR)不仅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还影响幼儿神经发育,与成人心脑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胎儿脐动脉多普勒血流监测是临床普遍应用诊断FGR的指标.随着脐动脉血流阻力的增加,胎儿宫内危险性升高.但由于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的非特异性,临床采用孕妇子宫动脉、胎儿大脑中动脉及静脉导管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改变来评价胎儿宫内安危.近年来研究表明胎儿心肌做功指数、脐静脉、肾动脉等血流频谱改变对预测FGR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张丽娜;吴青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高血压与焦虑、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节奏步伐的加快,高血压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与此同时,高血压共患焦虑、抑郁等合并症也屡见不鲜,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的心身疾病,其临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不容乐观.在医疗工作中,由于医师对相关心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对情绪障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心理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降压效果和生活质量.由于高血压共患焦虑、抑郁等合并症长期对人群身体及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对高血压与焦虑、抑郁内在机制的研究已变得十分迫切.

    作者:范宁;任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为患者家庭和全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核苷(酸)类似物(NAs)是当前CHB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具有迅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口服方便等特点,但随着NAs的临床推广和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其相关肾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加,如不及时发现处理,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目前认为NAs肾损害病变主要累及近端肾小管,发生机制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临床可见低磷血症、蛋白尿、血肌酐升高以及范科尼综合征,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及尿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措施则以调整抗病毒方案的病因治疗和补充钙磷的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李力;郭丽颖;李秋伟;苗静;翁奉武;贾建伟;徐宗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转录因子SOX7调控血管发育的研究进展

    血管形成是胚胎发育期间的早进程之一,其对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血管形成和发育进程受一系列基因、转录因子、信号通路等调控.转录因子SOX7(SRY 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 box 7)在调控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内皮细胞向造血细胞转化、动静脉分化等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特异性高水平地表达于胚胎的心血管组织,提示其参与调控心血管的形成与发育.SOX7与众多参与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转录因子存在调节关系,其可通过抑制RUNX1的转录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向造血细胞转化.Notch信号通路是调控血管发育和动静脉血管分化的关键通路,SOX7很可能作用于Notch信号通路上游,参与调控动脉和静脉血管的分化.但其调控血管发育的确切分子机制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宝雷;洪楠超;孙锟;于昱;陈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