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杨明辉;孙旭;吕振邦;朱仕文;吴新宝;王满宜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由囊泡介导的物质转运是突触传递的基础.突触传递功能异常是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NARE)介导的突触囊泡的着位在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异常将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此,SNARE蛋白复合物与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阐明SNARE蛋白复合物在神经与精神疾病发病中的具体机制和作用,对神经与精神疾病的防治与药物开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冲;吴菁华;杜琪琪;梁淑华;蔡子聪;陶黎阳;张绘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恶性肿瘤的防治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其复发、侵袭及转移是预后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被称为肿瘤液相活检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技术运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疗效评估、复发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在肿瘤微环境中由多种分子参与、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涉及肿瘤细胞从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浸润穿透基膜和远处转移等多步骤、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基于CTCs的不同特性,其检测方法亦不同.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学者对CTCs的进一步认识,其临床应用价值日趋明显.未来,深入探讨CTCs与肿瘤进展之间的关系,有望为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建兵;汪亚辉;马凯;于建平;李洪涛;韩晓鹏;刘宏斌;曹廷宝;魏登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就诊且年龄≥65岁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含有舒芬太尼5μg的0.4%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给予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阻滞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及出院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对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管理的满意程度及外科医师对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所达平面上界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但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运动阻滞完全时间亦慢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T12处镇痛持续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阻滞恢复较快(P<0.01).观察组术后4、8、12及16 h静息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被动抬腿NRS评分术后8 h及12 h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觅求舒芬太尼时间晚于对照组[(12.7±4.4)h比(5.5±2.8)h](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0~<6 h及6~<12 h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当日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对麻醉镇痛处理满意度亦较高(P<0.01).结论 舒芬太尼5μg混合罗哌卡因10 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提供足够的感觉阻滞平面及术后至少12 h的有效镇痛,相较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鞘内加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延长感觉阻滞时间,并缩短运动阻滞时程.
作者:周雁;种皓;王妍;苏玉;郑少强;郗扬;张文超;王庚;杨明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内发挥识别清除废物,诱导炎症及维持脑内微环境稳态等功能,其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脑缺血损伤治疗的靶点.缺血后发生的极化、自噬及焦亡等都与神经血管单元中炎症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因此,深入了解小胶质细胞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在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及其在缺血损伤中发生的生物学过程,对脑缺血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付昱;王祎;李昕;林小茹;司味鑫;王平;张鸿 刊期: 2018年第23期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为放化疗.磁共振成像(MRI)的多参数、多方位及多功能特点,使其成为评估鼻咽癌疗效的佳影像学方法.多模态MRI技术可更全面、更精准地评价鼻咽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常规MRI从形态学评估临床疗效可靠,但观测时间长且不能提供微观信息,不利于临床对疗效的及时评估.功能MRI中动态增强MRI可通过定性、半定量及定量的方式对鼻咽癌疗效进行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均是基于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推测活体组织的内部结构变化,并逐渐应用于鼻咽癌的疗效评估.
作者:冯福婷;罗敏;刘文军;王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先给予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制订个体化的饮食及适当的运动方案,并要求患者严格执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2~3次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果糖胺、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hs-CRP及果糖胺低于对照组[(6.18±1.24)mmol/L比(8.22±2.39)mmol/L、(10.68±2.41)mmol/L比(12.29±1.23)mmol/L、(2.16±0.67)mg/L比(4.06±0.37)mg/L、(2.54±0.51)mmol/L比(2.90±0.62)mmol/L](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8.56±0.79)d比(12.09±3.43)d](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C肽、餐后C肽、稳态模型评估的β高于对照组[(0.59±0.12)nmol/L比(0.51±0.11)nmol/L、(2.87±0.63)nmol/L比(2.38±0.97)nmol/L、56.34±30.16比43.78±31.92](P<0.05),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1.01±0.16比1.32±0.56)(P<0.05).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使血糖平稳及更快达标.
作者:何殿;高银婷;姜东芹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粪菌移植是通过重构患者肠道菌群的手段治疗疾病,已成功应用于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近年来,粪菌移植的临床价值日益得到国内外医学界关注和认可,成为研究热点.粪菌移植方法学包括供体的选择、粪菌液的制备、移植途径、适应证等在应用中不断被更新,其理论体系亦从粪菌移植转变为菌群移植,展现出广阔的研究前景.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对粪菌移植治疗疾病认识不足,仅数家医院开展了为数不多的病例研究.
作者:陈梦;马红梅;曾文莉;方婷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快通道老年髋部骨折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的髋部骨折蛛网膜下腔麻醉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术中心电图、心率、有创动脉血压(IBP)等进行常规液体治疗,观察组在FloTrac/Vigileo监护仪监测每搏量变化(ΔSV)以及心排血指数(CI)下行GDFT.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0)、蛛网膜下腔阻滞后(T1)、蛛网膜下腔阻滞5 min(T2)、手术开始15 min(T3)、手术30 min(T4)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观察低血压发生率.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血栓形成和术后3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T1、T2、T3、T4心率呈下降趋势,MAP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1、T2、T3、T4高于对照组,MAP更平稳,两组心率、MAP在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8/60)比28.3%(17/60)](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术后3 d 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1/60)比13.3%(8/60),8.3%(5/60)比26.7%(16/60)](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治疗过程中,以ΔSV及CI为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可以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短期POCD的发生率.
作者:郗扬;张文超;种皓;周海滨;周雁;杨明辉;王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细胞自噬是生物体重要的代谢过程,在各个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由自噬相关蛋白控制,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清除细胞内受损的物质或细胞器,为细胞提供原料和良好的细胞环境.而在细胞自噬的形成过程中,unc-51样激酶1(ULK1)蛋白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细胞自噬的起始开关.因此,通过对ULK1蛋白上下游信号的深入研究,以ULK1蛋白为治疗靶点,干预和调控细胞自噬,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杨龙灿;张莹;余曦;孙家维;李继伟;张旭阳;潘宁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10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术后采用谵妄量表诊断术后谵妄,记录患者术后1~3d术后谵妄发病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26例)和非谵妄组(169例),对术后谵妄组进行1:1匹配作为谵妄组(26例)和非谵妄组(26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2 h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谵妄组患者术后24 h 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水平,术后72 h的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而非谵妄组术后24 h和术后72 h的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术后24 h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非谵妄组(P<0.05),而术前1 d和术后7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2 h血清NSE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同,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表达增强.
作者:张文超;徐东江;王佳;郗扬;周雁;杨明辉;王天龙;王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步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上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及其他帕金森综合征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在鉴别诊断中容易混淆.然而,在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面,VP与原发性PD存在许多差异.VP主要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病程较短,发病年龄高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以下肢步态障碍为主,伴发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尿失禁、认知障碍,非运动症状出现频率较高以及对左旋多巴反应较差等.
作者:李涛;侯媛媛;王豆;闫咏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脓毒症以炎症性免疫反应为特征,而晚期常常伴有免疫抑制.目前脓毒症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多是对症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通过调节免疫、抗菌、提高患者存活率等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发挥治疗作用,但对于具体的应用剂量、应用方法、应用时间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进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蒋佳维;许华;刘睿;余信;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更适合于需要机械通气和行动不便的危重患者,因此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重症医学领域,超声诊断主要用于肺实变、肺水肿、肺通气相关肺炎等肺部病变的检查,以及常见呼吸困难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此同时,超声诊断还可以对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肺复张效果等做出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决策与治疗方案.超声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疾病及功能改变的诊断效果良好,与X线和CT检查相比,具有无辐射性、可重复性高和方便快捷等优势,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加强.
作者:汪晓强;吴彤;田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代谢综合征(MS)自提出以来备受学者关注,其终点事件发生率高,特别是心脑血管事件已位居死亡三大原因之首,严重威胁人类健康.MS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行为方式、遗传、昼夜节律、维生素D水平、肠道菌群稳态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给MS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未来,对危险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阐释其形成机制,还可以加快相关靶点的药物研发进程,对MS的防治意义重大.
作者:徐蓉;姚洁;龚开政;刘歆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6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Ganz截骨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6±17)min比(74±15)min](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330±20)mL比(372±21)mL,(16.1±2.7)周比(19.4±3.2)周](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5/28)比3.5%(1/28)](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安全性较高、疗效较佳,亦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接受度较大.
作者:张欣;杨军;王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lncRNA通过调控转录和转录后调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lncRNA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其异常表达可直接发挥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在预后或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DANCR)是近年来新定义的一种lncRNA,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DANCR在维持表皮内未分化的细胞状态方面起重要作用.DANCR也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分子事件,下调DANCR表达可抑制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作者:余定玥;郭加友;冯琛;马志宇;郭嘉漪;程贝贝;孙兴邦;马建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维生素D在调节钙、磷代谢及维持骨骼生长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维生素D通过抗感染、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以及调控免疫等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脓毒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而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增加发生严重感染的概率,还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给予维生素D缺乏的脓毒症患者补充维生素D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维生素D不能改善预后.基于此,为明确维生素D的具体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作者:李言鹏;马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增加的重要因素,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其中肾小动脉痉挛可引起肾小球基膜损伤、滤过膜通透性升高,从而导致尿蛋白的发生.既往认为尿蛋白是诊断子痫前期的必要条件,可客观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要求每一位高危孕妇每次产检均应检测尿蛋白,对可能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应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但是近年来有关尿蛋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质疑.
作者:王霞红;徐先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头穴电针结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头穴电针结合口服多巴丝肼片联合普通针刺治疗,B组采用头穴电针联合普通针刺治疗,C组采用口服多巴丝肼片联合普通针刺治疗,针刺治疗为每天上午9:00~11:00进行,连续针刺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Y分期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PD睡眠量表(PDSS)评分,以及脑内的乙酰胆碱(Ach)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B组和C组相比,A组的治疗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H-Y分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UPD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DS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A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穴电针结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显著.
作者:王琳晶;陈静;安微;王春英;王璐;林春盛;卢芳;尚莉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作为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成员,以分泌蛋白的形式存在.生理状态下,血清中GDF-15的浓度很低,但多种病理情况下其水平明显升高,经过一系列加工修饰后分泌到血清中,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转录因子发挥多种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已有研究发现,GDF-15参与骨缺损、脑梗死、心血管疾病、肿瘤、妊娠特发疾病如子痫前期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杨纪粉;卢婷婷;纪向虹;瓮占平;王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