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杨军;王维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以步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在临床上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D)及其他帕金森综合征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在鉴别诊断中容易混淆.然而,在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面,VP与原发性PD存在许多差异.VP主要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病程较短,发病年龄高于其他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以下肢步态障碍为主,伴发锥体束征、假性延髓麻痹、尿失禁、认知障碍,非运动症状出现频率较高以及对左旋多巴反应较差等.
作者:李涛;侯媛媛;王豆;闫咏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双相障碍(B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极高的躯体和精神疾病共病率.针对BD的临床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仍较困难.在BD的共病类型中,焦虑常见,包括各种焦虑障碍和焦虑症状.目前对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较少且无一致结论.脑影像研究作为探索精神障碍病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尤以磁共振成像(MRI)的无创性和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等优点为著.目前,主要通过MRI对伴有焦虑状态BD患者的脑影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进行相关研究.
作者:林啸;方贻儒;陈俊 刊期: 2018年第23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增加的重要因素,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其中肾小动脉痉挛可引起肾小球基膜损伤、滤过膜通透性升高,从而导致尿蛋白的发生.既往认为尿蛋白是诊断子痫前期的必要条件,可客观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情,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要求每一位高危孕妇每次产检均应检测尿蛋白,对可能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应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但是近年来有关尿蛋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质疑.
作者:王霞红;徐先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前乳腺癌是女性常发病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恶性程度较高的亚型.TNBC因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常规手段,故其治疗更是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早发现也是主要的乳腺癌抑癌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BRCA-1突变与TN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外,微RNA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表达进行负性调控,发现在癌症中充当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并在TNBC中表达异常,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促进TNB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
作者:韩玲;苏乌云;呼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缺血性脑白质病的检出率不断增高,但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目前仅可以通过药物改善症状,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以求早期诊断,并尽早干预和治疗.微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迁移等,在缺血性脑白质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iRNA及LncRNA对于免疫炎性损伤、氧化应激损伤及突触结构和功能异常等具有调控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调控血管再生、髓鞘修复以及细胞凋亡自噬等在治疗中发挥作用,因此miRNA及LncRNA可能会成为治疗缺血性脑白质病的新靶点.
作者:晁斌;黄世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主要为放化疗.磁共振成像(MRI)的多参数、多方位及多功能特点,使其成为评估鼻咽癌疗效的佳影像学方法.多模态MRI技术可更全面、更精准地评价鼻咽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常规MRI从形态学评估临床疗效可靠,但观测时间长且不能提供微观信息,不利于临床对疗效的及时评估.功能MRI中动态增强MRI可通过定性、半定量及定量的方式对鼻咽癌疗效进行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均是基于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推测活体组织的内部结构变化,并逐渐应用于鼻咽癌的疗效评估.
作者:冯福婷;罗敏;刘文军;王伟 刊期: 2018年第23期
恶性肿瘤的防治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其复发、侵袭及转移是预后较差的一个重要因素.被称为肿瘤液相活检技术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技术运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疗效评估、复发风险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肿瘤的侵袭转移是在肿瘤微环境中由多种分子参与、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涉及肿瘤细胞从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外基质降解、浸润穿透基膜和远处转移等多步骤、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基于CTCs的不同特性,其检测方法亦不同.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学者对CTCs的进一步认识,其临床应用价值日趋明显.未来,深入探讨CTCs与肿瘤进展之间的关系,有望为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新思路.
作者:孙建兵;汪亚辉;马凯;于建平;李洪涛;韩晓鹏;刘宏斌;曹廷宝;魏登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收治的3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静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将术前是否发生下肢DVT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确定术前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率为11.0%(43/392).经单因素对比分析发现DVT组患者造影检查距受伤的时间较无DVT组长,糖尿病、老年痴呆、粗隆部骨折发生率和既往脑血管病患病率较无DVT组高(P<0.10).经Logistic回归调整后,股骨粗隆部骨折(OR=2.30,95%CI 1.14~4.64)及造影检查距受伤时间(OR=1.15,95%CI 1.03~1.27)是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率较高.股骨粗隆部骨折及受伤后等待时间长的患者需要关注是否存在术前下肢DVT.实验室检查不能帮助判断是否发生下肢DVT.
作者:王京;杨明辉;孙旭;吕振邦;朱仕文;吴新宝;王满宜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由囊泡介导的物质转运是突触传递的基础.突触传递功能异常是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NARE)介导的突触囊泡的着位在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异常将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此,SNARE蛋白复合物与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的发生密切相关.阐明SNARE蛋白复合物在神经与精神疾病发病中的具体机制和作用,对神经与精神疾病的防治与药物开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冲;吴菁华;杜琪琪;梁淑华;蔡子聪;陶黎阳;张绘宇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疾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氯吡格雷在其治疗和预防中起重要作用,但在防治过程中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相关学者指出影响氯吡格雷抵抗的因素很多,包括基因多态性、吸收或代谢功能障碍、多种药物间相互作用等,而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在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除了增加氯吡格雷的剂量外,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联合用药亦是改善氯吡格雷抵抗的方法.因此,在未来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研究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桂中豪;姚杰;刘晓林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穿刺置管短轴、长轴以及斜轴技术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桡动脉置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老年髋部骨折后限期手术治疗患者2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短轴平面外穿刺组(T组)、长轴平面内穿刺组(L组)、斜轴平面内-外联合组(O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动脉穿刺前采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O组穿刺置管的首次成功率显著高于T组和L组[93.7%(75/80)比78.8%(50/80)、62.5%(63/80)],L组首次成功率显著低于T组(P<0.05),T组和O组动脉置管时间显著短于L组[(27±15)s、(30±14)s比(45±17)s](P<0.05),T组与O组动脉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穿刺失败率以及血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斜轴平面内-外联合穿刺技术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
作者:陈雪;张文超;王佳;种皓;周雁;杨明辉;王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超声作为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查,更适合于需要机械通气和行动不便的危重患者,因此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重症医学领域,超声诊断主要用于肺实变、肺水肿、肺通气相关肺炎等肺部病变的检查,以及常见呼吸困难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此同时,超声诊断还可以对患者肺通气功能及肺复张效果等做出评估,从而指导临床决策与治疗方案.超声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疾病及功能改变的诊断效果良好,与X线和CT检查相比,具有无辐射性、可重复性高和方便快捷等优势,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加强.
作者:汪晓强;吴彤;田婕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应用舒芬太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就诊且年龄≥65岁的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含有舒芬太尼5μg的0.4%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给予0.4%罗哌卡因2.5 mL.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阻滞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评分及出院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对麻醉方式及术后镇痛管理的满意程度及外科医师对麻醉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所达平面上界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痛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但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慢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运动阻滞完全时间亦慢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T12处镇痛持续时间及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阻滞恢复较快(P<0.01).观察组术后4、8、12及16 h静息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被动抬腿NRS评分术后8 h及12 h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觅求舒芬太尼时间晚于对照组[(12.7±4.4)h比(5.5±2.8)h](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0~<6 h及6~<12 h舒芬太尼消耗量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术后当日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对麻醉镇痛处理满意度亦较高(P<0.01).结论 舒芬太尼5μg混合罗哌卡因10 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提供足够的感觉阻滞平面及术后至少12 h的有效镇痛,相较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鞘内加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延长感觉阻滞时间,并缩短运动阻滞时程.
作者:周雁;种皓;王妍;苏玉;郑少强;郗扬;张文超;王庚;杨明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6例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Ganz截骨入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疼痛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6±17)min比(74±15)min](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330±20)mL比(372±21)mL,(16.1±2.7)周比(19.4±3.2)周](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8%(5/28)比3.5%(1/28)](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下降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nz截骨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安全性较高、疗效较佳,亦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接受度较大.
作者:张欣;杨军;王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系统评价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检索1995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关于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采用诊断试验质量评价工具QUADAS-2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及汇总分析,Stata 14.0软件测定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为0.83(95%CI 0.81~0.85),特异度为0.91(95%CI 0.90~0.92),阳性似然比为7.57(95%CI 5.61~10.20),阴性似然比0.19(95%CI 0.16~0.23),诊断优势比46.80(95%CI 34.80~62.94).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51.结论 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田晞;麻增林;王曼;刘钢;谭丽丽;栗金红;孟繁荣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细胞自噬是生物体重要的代谢过程,在各个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由自噬相关蛋白控制,受多条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清除细胞内受损的物质或细胞器,为细胞提供原料和良好的细胞环境.而在细胞自噬的形成过程中,unc-51样激酶1(ULK1)蛋白发挥重要作用,它是细胞自噬的起始开关.因此,通过对ULK1蛋白上下游信号的深入研究,以ULK1蛋白为治疗靶点,干预和调控细胞自噬,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杨龙灿;张莹;余曦;孙家维;李继伟;张旭阳;潘宁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10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95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术后采用谵妄量表诊断术后谵妄,记录患者术后1~3d术后谵妄发病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谵妄组(26例)和非谵妄组(169例),对术后谵妄组进行1:1匹配作为谵妄组(26例)和非谵妄组(26例).测定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2 h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变化.结果 谵妄组患者术后24 h 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前1 d水平,术后72 h的蛋白水平低于术前1 d,而非谵妄组术后24 h和术后72 h的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组术后24 h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非谵妄组(P<0.05),而术前1 d和术后7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24 h、术后72 h血清NSE水平的变化趋势相同,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表达增强.
作者:张文超;徐东江;王佳;郗扬;周雁;杨明辉;王天龙;王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重症医学科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脓毒症以炎症性免疫反应为特征,而晚期常常伴有免疫抑制.目前脓毒症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多是对症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通过调节免疫、抗菌、提高患者存活率等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发挥治疗作用,但对于具体的应用剂量、应用方法、应用时间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已进Ⅰ/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蒋佳维;许华;刘睿;余信;王勇强 刊期: 2018年第23期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被证实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与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lncRNA通过调控转录和转录后调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lncRNA作为重要的调控因子参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其异常表达可直接发挥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在预后或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DANCR)是近年来新定义的一种lncRNA,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DANCR在维持表皮内未分化的细胞状态方面起重要作用.DANCR也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分子事件,下调DANCR表达可抑制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作者:余定玥;郭加友;冯琛;马志宇;郭嘉漪;程贝贝;孙兴邦;马建新 刊期: 2018年第2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已成为公认的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逐渐被认为是OSAHS的危险因素,但关于其相关性研究并不多.流行病学研究发现,OSAHS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病率与普通人相当,但是对OSAHS患者进行甲状腺筛查似乎也是有益的,少数研究发现,激素替代疗法可明显改善睡眠呼吸紊乱.研究OSAHS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之间的相关性,对OSAHS并发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进行早诊断并积极的激素替代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陈晶;柯亭羽;舒筠然;钱佳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