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吴娟;孙玉清

关键词:老年病人, 心理特点, 护理
摘要:应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佳的心理护理方法,以适应老年病人心理健康的需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入院的1948例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母乳喂养,增强了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提高护士的整体护理水平,提高产妇满意度.

    作者:王瑞霞;程亚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盆腔保健操治疗痔疮55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盆腔保健操对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自创盆腔保健操对痔疮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组治疗556例,痊愈58例(10.4%),有效405例(72.8%),无效93例(16.7%),总有效率83.2%.结论:盆腔保健操能有效减轻盆腔充血,对痔疮疗效较好.

    作者:赵振卿;王秀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士的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的影响

    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赢得抢救时间,减轻工作量,其成功率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危、重患者的抢救.除操作手法、技巧、熟练程度外,护士的不良情绪对静脉穿刺影响很大,现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单仕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PICC管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便捷,避免反复进行穿刺,从而避免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所致静脉炎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从而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患者.2009年12月~2010年10月行PICC置管术31例,其中6例发生相应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效果及护理.方法:105例患者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进行术前术后相关护理.结果:10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其中3例为前列腺癌患者,进一步给予睾丸去势术+内分泌治疗.结论:损伤小、恢复快、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为TURP手术的优点,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有利于术后护理及术后康复,易于患者所接受.

    作者:吴菊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120例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用于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120例患者全部使用MEBO治疗,根据创面情况分别采取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包扎疗法.结果:180例病例中<2cm×4cm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天,>7cm×9cm为15天,15cm×12cm以上的为30天,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组织修复较快.结论:湿润烧伤膏(MEBO)对损伤皮肤有保护作用,可促进裸露创面愈合.

    作者:邓俊林;卢福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多功能监护仪在院前监护中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分析多功能监护仪在院前监护中的影响因素,认识到转运监护中患者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等方面监护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保证院前监护的准确性,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作者:吴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科手术物品准备的细节问题及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骨科手术物品准备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方法:从细节考虑每一道环节,才能实现骨科手术用物的无缝隙管理,使骨科植入物与器械准备充足,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结果:规范器械准备流程,从细节考虑每一道环节,实现骨科手术用物的无缝隙管理,保证手术质量.结论:骨科手术用物准备充足,避免术中忙乱,营造温馨的手术氛围,使手术医生得心应手,手术顺利成功.

    作者:张红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也在逐年增加,以下是一些脑血管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作者:岳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65例体会

    目的:探讨甲型病毒性肝炎65例治疗体会.方法:对6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20天疗效观察,有效率85.5%;30天疗效观察,有效率100%.结论:采取中西医治疗,大大提高了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治愈率.

    作者:黄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炎性因子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形成中的促进作用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致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使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脑动脉粥样硬化是ACI的主要病因.炎症已被公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炎性反应细胞及其释放的产物是主要的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这些因子包括以下几种.

    作者:郭旭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0例临床分析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由肝素类药物引起的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现回顾分析HIT患者10例并检索文献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作者:畅君毅;高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两种手术途径与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通过对B超引导下经阴道囊肿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术与经腹腔镜下摘除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临床效果的比较,探讨其优越性.方法:56例患者,行B超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术30例(介入组),行腹腔镜巧克力囊肿摘除术26例(腔镜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介入组8例在治疗后6~15个月卵巢囊肿复发,其中单房3例(复发率15%),多房5例(复发率50%);腔镜组4例术后14~22个月卵巢囊肿复发,其中单房3例(复发率17%),多房1例(复发率12%).两组单房囊肿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房囊肿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腔镜组痛经术后均明显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腔镜组术后妊娠率在第1年明显优于介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多房囊肿以及合并不孕者首选治疗手段,但对单房卵巢巧克力囊肿,中青年患者不愿住院、惧怕手术者以及有过剖腹手术者,为降低治疗费用,减轻创伤,也可选用B超下卵巢巧克力囊肿穿刺术无水乙醇介入治疗.

    作者:孙秀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网2种穿刺方法对比分析

    2009年1~5月对手背静脉网2种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老年患者穿刺480人次,年龄55~87岁,男218人次,女262人次,住院时间10天~3个月.

    作者:刘小丽;张君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护生在实习中发生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从护生自身和护生管理两方面分析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发生护理差错的原因,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马群立;石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执中求三焦

    目的:求证三焦的有形与无形,化解三焦的纷争.方法:秉着执中的态度,假设三焦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结果: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临床,三焦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结论:狭义的三焦有形,为六腑之一,广义的三焦无形,为原气之使.

    作者:陈小军;李桂秀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缺血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分析93例

    目的:根据9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方法:采用GEvivit S6和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超声心动图观察测量各房室腔大小,室壁运动,测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左室射血分数等.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缺血性心肌病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古丽娜尔;寇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托老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措施

    目的:探讨托老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托老工作的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托老区2009年上半年入住的托老老人60人,在入托1周后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相关干预,3个月后随访.结果:大部分老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入住和相处,都能很好地融合到托老人群中去.结论:在老年保健和托老工作中有效采取针对性的调节和协调措施,对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至关重要,是使老人愉悦地度过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

    作者:母靖岚;吕均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含抗菌药物处方1125张,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含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处方106张,占抽查处方的2.5%,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之间相互拮抗,毒性相加,选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等.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

    作者:郭秋芳;肖克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这种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来分析它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从而指导我科在临床上采取一系列相关应对护理措施来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进娜;李知洪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