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于兴;岳玉华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浆中活性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其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子探针技术检测2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7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活性氧浓度.结果:肾小球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氧阳性率分别为5.0±1.5、4.5±2.0,P>0.05;平均荧光强度6.58±0.42、5.34±0.35,P>0.05;肾小球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性氧阳性率分别为99.8±0.6、99.3±2.3,P>0.05;平均荧光强度69.0±10.2、27.1±8.1,P<0.01.结论:分子探针技术检测外周血细胞中活性氧浓度是较为敏感特异的方法,并能直接明确不同的血细胞类型,肾小球疾病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支持氧自由基在肾小球疾病病理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熊荣;欧阳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骨折手法整复及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3~2008年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本组43例中,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3.4个月(参考许会敏等功能标准).良好32例,较好9例,较差2例,优良率95.3%.结论:跟骨骨折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具有创伤小、外固定牢靠、减少手术并发症、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应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昌友;潘月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院收治1例急性暴发起病的溃病性结肠炎患者,成功救治,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5年肾功能正常.
作者:容开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30岁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异常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软性)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间韧带肥厚、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非骨软骨性改变中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多(97.78%).结论:颈椎非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作为青少年颈椎病的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光欣;马耀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刘开荣副主任医师出生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为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张掖医专兼职副教授.主持完成县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论著1部.刘开荣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新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对54例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1.5%);腹泻与菌群失调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时间越长,腹泻发生率越高,腹泻程度越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徐百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红外光和电离子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的高热效应使蛋白凝固的原理,治疗慢性宫颈炎180例.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红外光和电离子治疗宫颈糜烂的一次性治愈率分别达91%和92%,无明显差别.结论:红外光和电离子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治愈率高、止血效果好、修复期短、创面修复光滑、无瘢痕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思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ANN lndex、RMSSD、PNN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陈楦;林绍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采用椎间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兔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椎间盘内注射3种不同浓度的组织蛋白酶D,阴性对照组中在椎间盘内注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3、6周,检测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含量,采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的退变特征.结果:HE染色组织学观察6周时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椎间盘中,组织学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特征;蛋白多糖含量的测定显示,6周时各实验组蛋白多糖含量下降程度大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D可导致兔腰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含量的降低,说明组织蛋白酶D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涂名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治疗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全球任约有110万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透析治疗长期生存[1].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医疗改革,透析技术的发展.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大为改观.生存期限延长,维持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也得到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关注.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回归社会.能够适当的工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透析医护工作重要的任务,现将我科近年来维持血液透析社会患者社会回归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路蕾;李艳荣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者,23岁,彝族,因停经40-1周,腹痛3小时,于2001年7月8日21:00入院.平素月经规律.16岁结婚,孕4次,足月产3次,前2次臀位妊娠阴道助产新生儿死亡,第三胎头位孕足月顺产女婴,现3岁.末次月经2009年9月30日,孕期未产检.入院体检:体温37.4℃,肪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身高156cm,体重69kg,痛苦病容,强迫俯屈位.
作者:李绍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孕囊枯萎的危害性及超声检查本病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超声检查发现的,后经刮宫及病理检查证实的枯萎孕囊.结果:60例枯萎孕囊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结论:超声检查仍是目前诊断孕囊枯萎的佳方法,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江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胆囊肉瘤样癌在临床上极其少见,现将收治后1例患者病历报告如下.病历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2个月余,加重10余天,于2010年10月1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卫生院治疗后疼痛时轻时重,近10天来疼痛加重,感恶心,欲呕吐,无寒战、高热,无黄疸,患者自己在右侧腹部触及包块.
作者:秦凤和;韩春寿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胰岛素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不当的现象非常普遍,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对166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使用不当而造成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莉;鲁亚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336例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36例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药物情况.结果:老年居多,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肺结核合并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培养及药效试验十分重要.
作者:关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不断增加,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其致残致死率高.
作者:龚树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通过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完善的器械、物品准备、假体及其工具的熟悉,术中合理摆放体位及保暖,维持静脉通路,合理使用高频电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紧密配合,准确传递器械及工具.结果:4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2小时,术中失血100~250ml,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关节正常,功能良好.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无菌技术的严格要求,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王蓓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痛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通过采取调整操作者与患者的心态、穿刺用药液的选择、针头型号的选择、进针角度的选择、绷紧患者皮肤等措施和方法.结果:患者进针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无感觉.结论:通过对操作者和患者的心理调节、合理选择药液、针头大小、进针角度、避免反复穿刺、绷紧皮肤等能明显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
作者:马秋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不同的手术,要求不同的体位,不同的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亦不同.麻醉后患者的肌肉松弛,全身或局部失去自主能力,手术中患者体位安置恰当,保持充分显露手术区,既有利于手术操作,也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如果安置不当,则可影响手术操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手术中常用体位有10余种,现仅就常用几种加以讨论.
作者:符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慢性疾病和死亡原因,目前已占全球致死原因的第4位.根据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第5大负担的疾病[1],COPD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COPD的治疗除了危重急性期给予积极抢救外,主要力求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实践证明[2],健康教育对稳定COPD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确有实效.
作者:丛长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