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子探针检测肾小球疾病患者活性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熊荣;欧阳红梅

关键词:活性氧, 氧自由基, 分子探针, 肾小球疾病, 中性粒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浆中活性氧水平的检测方法及其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分子探针技术检测2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和27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活性氧浓度.结果:肾小球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氧阳性率分别为5.0±1.5、4.5±2.0,P>0.05;平均荧光强度6.58±0.42、5.34±0.35,P>0.05;肾小球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性氧阳性率分别为99.8±0.6、99.3±2.3,P>0.05;平均荧光强度69.0±10.2、27.1±8.1,P<0.01.结论:分子探针技术检测外周血细胞中活性氧浓度是较为敏感特异的方法,并能直接明确不同的血细胞类型,肾小球疾病中性粒细胞活性氧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支持氧自由基在肾小球疾病病理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婴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采用MAICO ERO 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666例42天婴儿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的检测,同时对婴儿家长施行听力筛查前后健康教育干预.结果: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干预,来就诊听力筛查的婴儿家长能积极愉快接受检查.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推进42天婴儿听力筛查的施行.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血管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也在逐年增加,以下是一些脑血管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作者:岳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月份、出诊半径、院前死亡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所有院前急救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15:1,平均年龄54.2±15.1岁,院前急救反应平均时间9.35±2.58分钟,电话呼叫以6:00~9:00和18:00~21:00时为多,一年中以7~8月、1~2月为多,排列前5名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伤、急腹症、呼吸系统疾病,出诊半径≥5km者占50.79%,得到有效处理的仅占55.12%,到达现场已死亡患者62例.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以为建立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学科建设、急救人才培养、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制定急救工作重点、促进120急救指挥系统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作者:岳双林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烧伤患者特点及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的特点和提高老年烧伤病人的护理成功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70例老年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护理总结.结果:老年烧伤的特点是伤前疾病多,伤后并发症多,烧伤面积小,但创面愈合时间长,烧伤以生活烧伤为主,伤后全身感染症状不典型.结论:对老年烧伤病人只要处理得当,液体复苏及时,补液速度均匀,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多数病人均能治愈.

    作者:朱庆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痛经6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后水煎服,于月经前7天开始治疗,直至月经来潮第1天止,连用6个月经周期,治疗60例痛经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当归四逆汤可以作为治疗痛经的基本方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芦金德;王启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提高糖尿病(DM)患者对DM知识的认识和自我监护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方法:对80例DM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建立档案,文字宣传,举办公休座谈会等措施,讲解DM基础知识、DM患者的心理、饮食、药物,运动疗法及并发症的预防等知识.结果:DM知识掌握度有显著性提高及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正常者也明显增加.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DM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在DM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贺邦琼;王洪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从肝脾论治震后不寐62例

    目的:观察震后不寐从肝脾论治的疗效.方法:62例震后不寐患者服用从肝脾论治方药,每日1剂,7天1疗程.结果:治愈28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结论:从肝脾论治震后不寐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孙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副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治

    副乳腺是指正常乳腺以外的乳腺组织,是一种乳腺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是由于正常乳腺发生部位以外的胚胎原基乳嵴不完全退化或部分存留,出生后受内分泌激素影响继续发育而成.副乳腺体组织常发生和主乳房腺体组织一样的生理性周期变化和病理改变[1],如月经周期中会引起腺体的肿胀和疼痛,妊娠和产后期间甚至会出现泌乳等现象,也同样会发生乳腺增生症及良恶性肿瘤,约3%可伴发副乳纤维腺瘤.由于副乳腺发生的纤维腺瘤较少见,一些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导致临床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应引起临床重视.现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病论述如下,以提高对副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

    作者:彭志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一氧化碳中毒14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近5年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病年龄、基础病、昏迷时间、脑电图变化及头颅影像改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昏迷时间长短、昏迷程度、基础疾病、脑电图改变及影像学改变与出现迟发型脑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关系.

    作者:景红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加强环节管理,减少疫苗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主要手段,但是任何一种疫苗都不是绝对安全、有效的,加强预防接种各环节管理,可以有效控制预防接种差错发生,同时防止不必要疫苗反应发生.为了开展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从加强预防接种环节管理入手,严格要求,使预防接种反应发生率降到低.20余年来,体会如下.

    作者:隋凤湖;张艳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自制导引器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

    目的:为更好的处理困难气道而寻求一种安全且成功率高的气管插管方法.方法:40例预测困难气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导引器引导组20例(组1),经环状软骨下1~2气管环处穿刺,向头端置入超滑导丝(黑泥鳅),引出鼻腔,沿导丝放入导引器,然后将气管导管顺着导引器从鼻腔插入气管.观察2种插管方法的成功率及拔管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导引器引导组20例病人均操作顺利,无1例失败(成功率100%),组2有2例插管失败改用气管切开(成功率90%).两组病人拔管后的并发症,组2显著高于组1.结论:这种用超滑导丝和用导丝外套管自制导引器进行逆行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沈勤;肖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应用导丝行输卵管吻合术的效果分析

    输卵管绝育术是一种安全、永久的节育措施,在我国计划生育中应用较广,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结扎术后要求再生育的病例亦随之增加.我院自2004年7月~2009年7月应用Cook导丝辅助对120例绝育后要求恢复生育能力的240条输卵管行吻合术.

    作者:刘菊;颜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无痛静脉穿刺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无痛静脉穿刺技术,提高静脉穿刺质量.方法:通过采取调整操作者与患者的心态、穿刺用药液的选择、针头型号的选择、进针角度的选择、绷紧患者皮肤等措施和方法.结果:患者进针时疼痛感明显减轻,甚至无感觉.结论:通过对操作者和患者的心理调节、合理选择药液、针头大小、进针角度、避免反复穿刺、绷紧皮肤等能明显减轻患者进针疼痛感.

    作者:马秋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预防接种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

    预防接种门诊护士是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医务人员,她们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目的的有效实现.为使接种工作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提高工作效率,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培养.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眼鼻颌面严重创伤治疗体会

    病历资料患者,女,41岁.头面部被车撞伤5小时以眼鼻颌面外伤收治.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抬入病室,自动体位,查体合作,问答切题.右眼周组织轻度肿胀,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清,Kp(-),前房适中,Tyndall(-),瞳孔约3mm,光反射存在,晶体透明,玻璃体清,眼底视盘界清,色正,网膜血管走行如常,黄斑中心凹反光点可见.

    作者:郝生林;刘辉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3例

    目的:总结分析跟骨骨折手法整复及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003~2008年采用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本组43例中,随访时间0.5~2年,平均13.4个月(参考许会敏等功能标准).良好32例,较好9例,较差2例,优良率95.3%.结论:跟骨骨折手法整复配合石膏及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具有创伤小、外固定牢靠、减少手术并发症、费用低廉等优点,但应掌握适应证.

    作者:李昌友;潘月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及发病因素.方法:对54例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较高(1.5%);腹泻与菌群失调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抗生素使用种类越多,时间越长,腹泻发生率越高,腹泻程度越重.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肺炎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徐百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激光碎石术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激光碎石术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5月32例输尿管结石致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采用激光碎石术,经过治疗后,都进入多尿期,随访1个月,患者全部恢复正常.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天.住院平均时间为11.5天.结论:应用激光碎石术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好,患者恢复快,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体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门诊和急诊的常见病.指非传统概念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出血,其病理基础是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神经内分泌的调控失常,也可以是卵巢或子宫局部调控机制异常所致.近年来,随着妇科内分泌研究的进展对月经的调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治的要点是:①正确的诊断(异常出血的鉴别诊断,合理必要的检查项目);②合理有效的止血;③止血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刘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出血40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40例患者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基本痊愈19例,好转15例,死亡6例.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除了按照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主要是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是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较佳护理方法.

    作者:宋桂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