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颜瑞
慢性充血性心衰预后差,病死率高,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当伴有慢性心房颤动时,二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增加治疗难度,且预后更差.为提高慢性必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生存质量,2007年1月~2009年8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患者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新桂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其心电图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21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检查观察并加以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出现心电图异常率高,主要表现ST-T改变左室高电压及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与病情轻重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心电图改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戴恒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对超声诊断脂肪肝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脂肪肝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超声诊断349例脂肪肝中与发病年龄、饮酒、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的影响.结果:349例脂肪肝中16~30岁发病率11.46%,31~45岁发病率53.01%,46~60岁发病率20.06%,60~70岁发病率15.47%;同时发现有饮酒史28.07%,合并肥胖27.22%,合并高血脂26.65%,合并高血糖24.36%,合并高血压17.8%,与服药有关5.44%,合并其他疾病8.60%.结论:脂肪肝在31~45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与饮酒、肥胖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作者:盛克俭;李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为探讨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现将2年来收治的7例EG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王琼芬;黄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烧伤的特点和提高老年烧伤病人的护理成功率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70例老年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护理总结.结果:老年烧伤的特点是伤前疾病多,伤后并发症多,烧伤面积小,但创面愈合时间长,烧伤以生活烧伤为主,伤后全身感染症状不典型.结论:对老年烧伤病人只要处理得当,液体复苏及时,补液速度均匀,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多数病人均能治愈.
作者:朱庆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不同的手术,要求不同的体位,不同的体位,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亦不同.麻醉后患者的肌肉松弛,全身或局部失去自主能力,手术中患者体位安置恰当,保持充分显露手术区,既有利于手术操作,也有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如果安置不当,则可影响手术操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手术中常用体位有10余种,现仅就常用几种加以讨论.
作者:符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不良心理反应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患者40例,采取专人与患者交流的方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不仅给患者带来危害而且精神上造成心理压力,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聂凤娇;朱春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通过直肠点滴中药与常规西医治疗之间的优势,观察中药直肠点滴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直肠点滴给药.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天数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直肠点滴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效果明显.
作者:焦生林;蒋亚宝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结核是新疆地区多发疾病,其中,脊柱结核很多见.一般以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但其局限性亦显而易见,CT扫描图像清晰,分辨率高,能显示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骨质破坏,揭示病变范围及其对椎管的累及程度,有助于对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分析.
作者:张建录;刘世潮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5年3月~2010年9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4.5岁;闭合性骨折34例,开放骨折7例,其中胫腓骨骨折12例,单纯胫骨骨折29例,胫骨粉碎骨折11例.患者受伤原因多为井下煤石砸伤,车祸外伤及摔伤.因胫骨中下段血运差,采用完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经常出现胫骨骨折较长时间不愈合,且宜出现内固定物折断、拔钉、骨折再移位,切口张力大、裂开,钢板外露,骨感染,切口溃烂、长期不愈合等并发症.
作者:董松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09年1~5月对手背静脉网2种穿刺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老年患者穿刺480人次,年龄55~87岁,男218人次,女262人次,住院时间10天~3个月.
作者:刘小丽;张君红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1].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复杂,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锥体外系症状、角膜K-F环及骨关节、肌肉等其他脏器损害.本病属少数几种经治疗可以缓解的遗传性疾病之一.2008年美国肝病协会及中华医学会陆续推出了本病治疗的新指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温占秋;杨任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资料与方法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高血脂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2.4岁.有冠心病16例,有高血压12例,有糖尿病8例,有单纯肥胖4例.入选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胸闷,精神不振、易疲劳等症状.
作者:周超;郭秋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入,医院和患者的市场意识迅速被唤醒,患者的消费意识日渐增强,要求得到更好的照顾和享受更多的权利,而医院的经营意识和风险意识及维权观念相对比较薄弱,难免不出现医疗纠纷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客观认识医患关系现状,积极应对医患纠纷,从而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吕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09年4月~2010年5月收治患者125例,以电针、红外线电磁波照射(简称TDP)、封闭注射及中药辩证施治,疗效满意,现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祖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3-硝基酪氨酸(3-NT)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筛查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及正常体检者84例,正常人(NC)20例,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NDPN)32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DPN)32例,采集其身高、体重、血压等临床一般资料,测定3-NT、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DPN组血清3-NT水平明显高于NDPN、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DPN组与NC组相比,NDPN组血清3-NT水平也高于NC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3-硝基酪氨酸(3-NT)、糖尿病病程(Course)、空腹血糖(FBG)、年龄(Age)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NT、病程、年龄是DNP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除了与病程、年龄有关外,还可能与3-硝基酪氨酸(3-NT)有关.
作者:胡晓莉;孙侃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经胃镜下气囊扩张联合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应用贲门失弛缓扩张器在胃镜直视下对4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扩张及联合肉毒素注射.结果:贲门较术前扩张明显,内镜可顺利通过,24小时后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显效42例,有效3例,穿孔1例,总有效率97%.结论:胃镜下气囊扩张联合肉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近期效果确切,费用低,可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非手术方法,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赵东升;厉红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在当今社会提起中医学往往让人想到的是以花、草、茎、叶、根、果实、矿石等作为药物的医学.其实中医学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传统医学学科,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中医学发现了许多医学现象,如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经络通达等等,中医学有其独特的医学观念和理论体系,它与西医不同,它有从天地的大视野对人体整体考察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对生命、疾病的本质和规律的描述与认识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作者:郑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在临床中,每遇到外感发热性病人,诊断上喜用六经辨证,为指导遣方用药提供纲领性依据,常收奇效,现举2例以证之.病历资料
作者:蔡元龙;梁风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83岁.2008年11月5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原因感右侧胸部刀割样剧痛,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5~10秒后自行缓解.缓解期长短不一,以夜间发作频繁,影响入睡.在家服用止痛药物无效.入院查体,于右侧胸背部,沿第三肋间走行,可见粉红色成簇状连成片的粟米大小水疱.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