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芹;谢昕
在临床中,每遇到外感发热性病人,诊断上喜用六经辨证,为指导遣方用药提供纲领性依据,常收奇效,现举2例以证之.病历资料
作者:蔡元龙;梁风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近年来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证实,脑卒中的发生和预防与白细胞增高有关,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大.白细胞数越高,发生卒中的危险性越大.CRP与白细胞数、多形核白细胞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旨在了解CRP在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宏启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预防接种门诊护士是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医务人员,她们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目的的有效实现.为使接种工作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提高工作效率,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培养.
作者:王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临床的广泛应用对肿瘤患者保证化疗药物安全输注、保护外周静脉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PICC术后继发感染和败血症是严重的并发症[1].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静脉导管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13%,仅次于尿路感染,90%的静脉导管感染继发于中心静脉插管[2].
作者:蒋静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医务人员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往往由于防护意识不强或不当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而传染科护士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为了保护传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传染科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认知和增强防护意识,进行有效的预防,现将传染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进行探讨.
作者:刘会香;张九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09年1~12月使用一次性定量自动静脉采血针采血20000余人次,现将使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娟;詹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软通道、硬通道两种微创技术综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经验、体会.方法:对68例自发性脑出血,根据病情的需要及血肿的不同类型选择或联合应用软通道-定向置管注射尿激酶颅内血肿吸引术及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结果:68例患者,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18例,死亡10例,病死率14.7%.对52例随访1~10个月,按日常生活量表,ADL1 15例(28.8%),ADL2 12例(23%),ADL3 16例(30.0%),ADL4 5例(9.6%),ADL5 4例(7.6%).结论:充分利用软通道、硬通道技术的各自独特优势,合理选择适用病例,必要时联合应用,发挥其综合优势,可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作者:李亚龙;刘树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制剂终止早孕已在临床广为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2009年11月~2010年11月行药物流产103例,在服药后来院随诊的66例中发现宫颈肥大37例,具体分析如下.
作者:余国秀;倪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微生物学检验是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卫生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所提供的数据科学、准确、公正,实验室必须保证其测定数据达到确定的检验质量标准.实验室间比对试验是质量评价,是判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必要手段;其目的是推动能力建设、提高检测能力、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们43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组建一个疾控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联合工作网,4年来起到了良好效果,但是我们也发现参试单位试验结果符合率有逐年下降之趋势.
作者:王开校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08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脊椎侧弯患者10例,均在全麻下行后路矫形术,并给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红;刘敬莉 刊期: 2011年第13期
2009年4~10月对60例乳腺良性疾病进行了三才阶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朱瑞凌;丁世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2010年6月调查处理1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死亡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书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手术护理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提高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成为护理专业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李朴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并发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8月妊娠中期胎盘早剥1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例保胎成功,后妊娠至足月.11例终止妊娠.其中3例经阴道流产,8例行剖宫取胎术.无1例并发症出现.结论: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体格检查及B超诊断可以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及时、合理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何宏舸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2006年收治AURI患儿63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7例,取健康血做心肌酶质检测,同时做心电图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资料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AURI组心肌酶值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URI组心电图异常高于健康组,差异有著性(P<0.01).结论:心肌酶活性测定直接反映心肌损害程度的指标,现说明AURI确实存在心肌损害.
作者:陈惠明;柴小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ANN、SDANN lndex、RMSSD、PNN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作者:陈楦;林绍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整体护理及综合治疗.结果:4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2例单侧肢体瘫痪、1例癫痫、3例语言障碍、2例放弃治疗、其余全部治愈.结论:采取积极的治疗和综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小华 刊期: 2011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一氧化碳中毒出现迟发性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近5年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病年龄、基础病、昏迷时间、脑电图变化及头颅影像改变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昏迷时间长短、昏迷程度、基础疾病、脑电图改变及影像学改变与出现迟发型脑病和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关系.
作者:景红蕊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回顾总结30例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措施.包括住院期间提供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农村患者对胰岛素泵的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陈花棉;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与生活节奏的加快,所引起的脑血管疾病也在逐年增加,以下是一些脑血管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作者:岳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