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小板反应蛋白1/2及其类似物调节血管化的分子基础和临床应用进展

张永兴

关键词:血小板反应蛋白1/2, 血管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子基础, 临床应用
摘要: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1/2是血管化有效的内源性抑制因子,通过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并促其凋亡,其作用靶点为CD36、CD47和整合素.而CD36和β整合素是信号转导的起始环节,CD36和CD47的血管化抑制作用与一氧化氮通路相关.研究TSP1/2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研究抗癌新疗法以及治疗其他与血管化相关的疾病.该文重点阐释TSP1/2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血管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TSP1/2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组织损伤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相关病因研究进展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血液病的急危重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导致HLH的原因众多,遗传因素、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均可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相关性HLH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HLH以基础疾病治疗为关键,预后相对较好,而原发性HLH和肿瘤相关性HLH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预后欠佳.

    作者:王乔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男性会阴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男性会阴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多种多样,对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一直首选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高频超声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性好、实时动态观察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男性会阴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及血管的正常解剖声像图及相关疾病的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和血流分布情况.因此,高频超声检查对男性会阴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曲涛;尹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围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STBI致颅内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各104例.标准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比其术后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标准组患者术后GCS评分≥4分患者比例(62.5%,65/104)显著高于对照组(38.5%,4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患者术后的血清NSE、TNF-α和IL-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19.4±1.8) μg/L比(25.5±2.2)μg/L,(19.4±2.0)μg/L比(37.1±3.1) μg/L,(22.8±1.5) μg/L比(36.0±2.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15.8±2.3) μg/L比(5.7±2.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比值也较术前显著降低(1.8±0.5比7.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准组患者的血清NSE、TNF-α和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39±5)d比(4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在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下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陷的可能大大降低,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国胜;刘四新;夏清岫;刘刚;田丽丽;陈茹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

    人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诱导生成的肝细胞为研究肝细胞分化分子机制、肝病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且诱导生成的肝细胞为新药开发、体外研究药物代谢、药物的肝脏毒性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细胞来源,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和生物型人工肝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但目前ESCs/iPSCs向肝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仍存在诱导效率不高及功能较弱等问题,成为诱导来源肝细胞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瓶颈.

    作者:邢谦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心病特殊人群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继发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临床事件重要的机制,因此抗拴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核心环节.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则是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冠心病人群的差异性,如何在冠心病特殊人群中既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又可使出血风险降到低,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并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心脏病择期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开始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h),直到手术结束;而对照组给予等量0.9% NaCl注射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于患者入室(T0)、麻醉诱导(T1)、气管插管(T2)、手术开始(T3)及手术结束(T4)等重要时间点记录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和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T1~ T3时,低频段(0.04~0.15 Hz)、高频段(0.16~0.4 Hz)和总功率频段0~0.4 Hz等均显著低于T0时(P<0.05),而T4时,低频段、高频段和总功率频段等均较T0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频段、总功率频段值在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 ~T3时刻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而T4时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T4时收缩压、舒张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时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少围术期老年患者对气管插管、麻醉药物、手术操作等刺激的应激性,降低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对老年患者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祝国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并检测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48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肺癌125例,良性肿瘤23例;肺癌组血清CEA[(78.5±9.4)μg/L]、NSE [(22.9±3.2) μg/L]、CYFRA21-1[(15.2±1.5)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4.9±1.3) μg/L、(l0.4±1.6)μg/L、(2.9±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细胞肺癌组27例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43.2±7.3)μg/L比(17.3±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穿刺活检诊断为金标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79.2%,99/125)、准确度(75.7%,112/148)和阳性预测值(90.8%,99/109).结论 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能够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刘颖;李华强;罗治海;张知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5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每次剂量为0.5~1.0g,每日2~3次.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剂量为5 mg/kg,每日1次.治疗7d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d的肠道各菌群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病程时间和每日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73/76)比81.6% (62/76)],观察组患儿的肠道各菌群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3±2.2)d比(8.9±4.1)d],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3±3.1)g比(7.9±1.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西咪替联用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明确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鸿雁;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AD性痴呆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2例.帕利哌酮组患者服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3 mg/d,大使用剂量为9 mg/d;利培酮组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5 mg/d,大剂量≤3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 帕利哌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92.9%(39/42)比69.0% (29/42),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以及停药4周的TESS评分均较利培酮组低[(4.1±1.0)分比(5.3±1.3)分,(5.4±1.2)分比(6.8±1.2)分,(6.0±1.3)分比(8.3±1.4)分,(3.6±1.2)分比(5.3±1.1)分](P<0.01).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的筒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22.7±2.2)分比(19.5±1.6)分,(25.3±2.7)分比(20.7±2.2)分,(28.4±3.1)分比(25.3±2.9)分](P<0.01).结论 相对干利培酮,帕利哌酮治疗AD引起的痴呆具有更加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美军;刘长成;张钰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血小板反应蛋白1/2及其类似物调节血管化的分子基础和临床应用进展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1/2是血管化有效的内源性抑制因子,通过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并促其凋亡,其作用靶点为CD36、CD47和整合素.而CD36和β整合素是信号转导的起始环节,CD36和CD47的血管化抑制作用与一氧化氮通路相关.研究TSP1/2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研究抗癌新疗法以及治疗其他与血管化相关的疾病.该文重点阐释TSP1/2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血管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TSP1/2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组织损伤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永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0月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就诊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第1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3次;第2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2次;第3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1次,维持剂量,直至试验结束或心房颤动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每次10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与LVEDD、发作次数、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1) mm比(35.1±2.4)mm,(46.2±2.5) rmm比(49.4±3.4)mm,(0.38±0.14)次比(0.52±0.11)次,27.1% (13/48)比66.7%(32/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症状,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4/48),对照组为6.2% (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有效控制心房扩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并分析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对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瓦房店第三医院收治的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Ⅳ期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照组采取关节清扫术,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随访,观察并记录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27/30)比64.3%(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 d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浓度分别为(52±4) mg/g、(53±4) mg/g、(53±4)mg/g、(50±4)mg/g,术后先升高,7d后开始降低,但变化不大;观察组分别为(52±4) mg/g、(54±4) mg/g、(51±5) mg/g、(41±3) mg/g,于术后1d升到高,随后开始不断降低,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 d的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88±0.13) mg/L、(0.87±0.12) mg/L、(0.88±0.17) mg/L、(0.88±0.14) mg/L,于术后1d有所降低,随后恢复;观察组分别为(0.88±0.12) mg/L、(0.87±0.16) mg/L、(0.85±0.12) mg/L、(0.82±0.03) mg/L,于术后1d开始不断降低,并于术后30 d达到低值,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间及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能有效改善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显著,但术后可能发生肾功能不全,需引起重视.

    作者:范国崇;吴继国;吕世乾;王承林;肖传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超声诊断和超声声像图特点,研究经阴道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意义.结果 采用经阴道超声共诊断832例切口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4.6%,误诊48例,32例为宫颈部妊娠,16例为滋养细胞疾病,误诊率为5.4%.超声图像结果显示,880例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肌层均成呈楔形凹陷,272例(30.9%)患者表现出杂乱回声区;360例(40.9%)患者瘢痕处呈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168例(19.1%)患者瘢痕处见妊娠囊回声,其中56例见卵黄囊和胚芽组织的回声,112例患者妊娠囊内见有卵黄囊.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清晰地显示患者子官内部情况,有效提示妊娠囊和子宫切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切观察到切口部位血流的特点,在早期对子宫切口妊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张才智;汪彩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以及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诱导前泵入0.5 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后以0.3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左右停止.B组患者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而C组患者给予0.9% NaCl注射液静脉泵入.监测术中出入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恢复期不良反应,并统计术后第1日和第3日POCD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丙泊酚的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和C组[(607±173) mg比(622±152)mg、(932±257) mg].A组患者睁眼时间延长,显著高于B组和C组[(7.1 ±2.6) min比(6.0±2.9) min、(1.6±0.4) min](P<0.05).C组患者术后1d、3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为(23.4±5.4)分、(25.9±5.1)分,术前为(26.5±2.7)分,术后1d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他各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在POCD的发生率方面,C组患者术后1 d POCD发生率为33.3% (10/30),显著高于A组[16.6% (5/30)]、B组[6.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是临床预防POCD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尹彦玲;马亚群;马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剑阁县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共12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长期治疗,给药剂量为10 mg/d;观察组则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长期治疗,苯那普利1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时间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肌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以及尿蛋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尿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尿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9±3.1) mmol/L比(10.3±3.7) mmol/L,(116±21) μmol/L比(165±23) μmol/L,(553±23)mg/d比(671±22) mg/d,P<0.05或<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对照组[(161±18) kU/L比(139±23)kU/L;(141±4)kU/L比(121±4) kU/L,P<0.01].结论 苯那普利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子凡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七氟烷麻醉复苏期躁动(emergency agitation,E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C治疗的100例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围术期间均给予全身麻醉,麻醉维持均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复合进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微量输注泵输注0.5μg/kg的DEX;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经微量输注泵泵入与DEX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缝合皮肤时两组患者停止吸入七氟烷.结果 手术结术前5 min(T0)、全身麻醉拔管前(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5 min(T3)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在T1、T2、T3时间点,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值较T0明显升高[(146.8±9.7) mmHg (1 mmHg=0.133 kPa)、(153.2±10.9)mmHg、(145.1±9.5) mmHg比(135.5±10.3) mmHg;(92.1±9.3)次/min、(107.9±10.4)次/min、(93.2±8.9)次/min比(81.2±8.2)次/min]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心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136.2±10.1)mmHg、(137.4±10.2) mmHg、(135.8±9.2)mmHg比(146.8±9.7) mmHg、(153.2±10.9)mmHg、(145.1±9.5) mmHg;(82.3±6.7)次/min、(85.5±7.4)次/min、(82.1±6.8)次/min比(92.1±9.3)次/min、(107.9±10.4)次/min、(93.2±8.9)次/min] (P <0.05),但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拨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进入即刻(T4)、15 min(T5)、30 min(T6)、60 min(T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18±0.79)分,较对照组(5.62±0.81)高(P<0.01),躁动持续时间为(7.2±2.6) min,较对照组(13.3±2.8)min短(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 (2/50)比34.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4、T5、T6、T7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6)分比(6.3±0.8)分;(1.9±0.7)分比(6.5±0.7)分;(2.2±0.8)分比(6.7±0.6)分;(2.3±0.6)分比(6.4 ±0.6)分](P<0.05).结论 DEX可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EA的发生率,且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了苏醒期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路圣成;徐萍;赵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依卡倍特对胃炎患者溃疡灶愈合及环加氧酶的影响

    目的 探究依卡倍特对胃炎患者溃疡灶愈合及环加氧酶(COX)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卡倍特颗粒(1g,每日2次)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日2次)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3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观察并统计患者溃疡灶愈合情况,以及COX-1、COX-2积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0% (47/50)比74% (3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OX-1、COX-2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12±0.05)分比(3.12±0.37)分,(4.23±0.04)分比(3.32±0.35)分],且两组患者治疗后COX-1、COX-2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卡倍特能有效改善COX,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溃疡愈合.

    作者:杨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不同分期CKD患者各50例,作为CKD1~2期组,CKD3~4期组,CKD5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水平.结果 CKD 1~2期、CKD 3~4期、CKD5期组白蛋白[(40.1±3.1)、(35.2±2.5)、(28.5±2.4) g/L比(44.8±3.1) g/L]、血红蛋白水平[(130±15)、(102±12)、(80±11) g/L比(142±16) 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3~4期、CKD5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KD1~2期组,CKD5期组显著低于CKD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组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6±14) mg/L比(283±2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2期、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353±32)、(434±41)、(512±53) μmol/L比(257±23) μmol/L]、C反应蛋白[(3.9±0.4)、(4.8±0.5)、(5.5±0.6) mg/L比(3.1±0.3) mg/L]、血糖[(9.5±0.9)、(9.5±0.9)、(8.5±0.9)mmol/L比(4.4±0.4) mmol/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8.4±0.8)、(6.3±0.5)、(5.1±0.5)比(11.3±1.1) μ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1 ~2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1~2期组,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3 ~4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等水平升高.

    作者:屈建良;唐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舒张功能障碍常常预示着收缩功能障碍的预后不良,所以正确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对于估测心力衰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为舒张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了更全面、更准确的认识.同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双脉冲多普勒成像等技术的出现为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做了补充,且各具优缺点.

    作者:孙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列入足月胎膜早破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37周)列入早产胎膜早破组,上述两组共同纳入胎膜早破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列入对照组.取受试患者分娩后的胎膜破口处组织为化验样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胎膜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0%(96/200)比8.0%(8/100),P<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早产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TR-2与TLR-4表达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2.13)阳性细胞数/mm2比(8.01±1.78)阳性细胞数/mm2,(12.29±3.22)阳性细胞数/mm2比(6.17±1.36)阳性细胞数/mm2] (P <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与TLR-4可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参与胎膜早破的发展过程,对两种因子的深入了解将有利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预防研究,两者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作者:李凯霞;刘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