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

张苗;张才智;汪彩英

关键词:子宫瘢痕妊娠,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阴道超声, 诊断
摘要:目的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超声诊断和超声声像图特点,研究经阴道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意义.结果 采用经阴道超声共诊断832例切口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4.6%,误诊48例,32例为宫颈部妊娠,16例为滋养细胞疾病,误诊率为5.4%.超声图像结果显示,880例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肌层均成呈楔形凹陷,272例(30.9%)患者表现出杂乱回声区;360例(40.9%)患者瘢痕处呈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168例(19.1%)患者瘢痕处见妊娠囊回声,其中56例见卵黄囊和胚芽组织的回声,112例患者妊娠囊内见有卵黄囊.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清晰地显示患者子官内部情况,有效提示妊娠囊和子宫切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切观察到切口部位血流的特点,在早期对子宫切口妊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究并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心脏病择期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于麻醉开始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h),直到手术结束;而对照组给予等量0.9% NaCl注射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于患者入室(T0)、麻醉诱导(T1)、气管插管(T2)、手术开始(T3)及手术结束(T4)等重要时间点记录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和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T1~ T3时,低频段(0.04~0.15 Hz)、高频段(0.16~0.4 Hz)和总功率频段0~0.4 Hz等均显著低于T0时(P<0.05),而T4时,低频段、高频段和总功率频段等均较T0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频段、总功率频段值在T4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 ~T3时刻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而T4时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T4时收缩压、舒张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4时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能有效减少围术期老年患者对气管插管、麻醉药物、手术操作等刺激的应激性,降低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发生,对老年患者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祝国琼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13±5) ng/L比(26±13) ng/L;(44±14) ng/L比(66±26) ng/L;(10±3)ng/L比(26±11) ng/L],且均低于治疗前[(68±23) ng/L、(96±16) ng/L、(42±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祥;姚碧;倪良春;李庆臣;马黎明;刘高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新型影像学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支架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主要的治疗方式,虽然药物涂层支架被广泛应用,但支架内再狭窄仍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具有无创等优点而被临床所接受.虽然它评估支架再狭窄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有辐射,并且受空间分辨率的限制,导致其诊断准确率不高.近来部分学者提出低剂量CCTA、高分辨率CT、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阶差征以及心肌灌注与CCTA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作者:余蒙蒙;李跃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AD性痴呆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2例.帕利哌酮组患者服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起始剂量为3 mg/d,大使用剂量为9 mg/d;利培酮组服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0.5 mg/d,大剂量≤3 mg/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结果 帕利哌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92.9%(39/42)比69.0% (29/42),P<0.05].治疗后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以及停药4周的TESS评分均较利培酮组低[(4.1±1.0)分比(5.3±1.3)分,(5.4±1.2)分比(6.8±1.2)分,(6.0±1.3)分比(8.3±1.4)分,(3.6±1.2)分比(5.3±1.1)分](P<0.01).帕利哌酮组患者在治疗2、4、8周的筒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22.7±2.2)分比(19.5±1.6)分,(25.3±2.7)分比(20.7±2.2)分,(28.4±3.1)分比(25.3±2.9)分](P<0.01).结论 相对干利培酮,帕利哌酮治疗AD引起的痴呆具有更加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美军;刘长成;张钰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IL-17和Foxp3在小鼠克罗恩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 17、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小鼠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共40只6~8周龄雌性Bal/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0只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克罗恩病模型(实验组),另外20只小鼠以同等浓度的乙醇氯化钠灌肠(正常对照组).干预1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价,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mRNA、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7蛋白、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I、TDI、CMDI显著升高[DAI(5.41±0.48)比(0.85±0.07),TDI(5.63±0.74)比(0.74±0.08),CMDI(6.88±0.84)比(0.91±0.06),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7 mRNA显著升高[(1.118±0.145)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875,0.935,0.825,P<0.01),Foxp3 mRNA显著降低[(0.797±0.271)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5,-0.734,r-0.812,P<0.01),结肠组织IL-17蛋白显著上升[(0.631±0.331)比(0.272±0.112),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765,0.778,0.734,P<0.01),Foxp3蛋白显著降低[(0.274±0.112)比(0.592±0212),P<0.01],与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9,-0.809,-0.851,P<0.01).结论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中,Th17/Treg轴的免疫偏倚是导致克罗恩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吴红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光动力与声动力疗法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应用于人类肿瘤研究已有30年历史,随着一些光敏剂具有的声敏性被发现,声动力疗法便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通过在声光领域对光动力疗法和声动力疗法杀伤肿瘤细胞机制的研究,发现两者可通过各自独特方式产生相似的活性氧类物质,继而启动相关凋亡通路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光动力疗法的免疫细胞趋化作用以及声动力疗法的超声热效应也分别展现了两者杀伤肿瘤细胞的独特作用方式.

    作者:王月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相关病因研究进展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血液病的急危重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导致HLH的原因众多,遗传因素、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均可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相关性HLH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HLH以基础疾病治疗为关键,预后相对较好,而原发性HLH和肿瘤相关性HLH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预后欠佳.

    作者:王乔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列入足月胎膜早破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37周)列入早产胎膜早破组,上述两组共同纳入胎膜早破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列入对照组.取受试患者分娩后的胎膜破口处组织为化验样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胎膜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0%(96/200)比8.0%(8/100),P<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早产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TR-2与TLR-4表达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2.13)阳性细胞数/mm2比(8.01±1.78)阳性细胞数/mm2,(12.29±3.22)阳性细胞数/mm2比(6.17±1.36)阳性细胞数/mm2] (P <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与TLR-4可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参与胎膜早破的发展过程,对两种因子的深入了解将有利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预防研究,两者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作者:李凯霞;刘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中骨痛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的治疗进展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翻了一倍,但是骨髓瘤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已证实有多种途径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参与了MM骨病的发生与恶化.其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骨保护素系统、泛素-蛋白酶体途径、Wnt信号途径和骨髓微环境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MM骨病的发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0月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就诊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第1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3次;第2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2次;第3周剂量每次200 mg,每日1次,维持剂量,直至试验结束或心房颤动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每次10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房内径(LAD)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房颤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AD与LVEDD、发作次数、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2.1) mm比(35.1±2.4)mm,(46.2±2.5) rmm比(49.4±3.4)mm,(0.38±0.14)次比(0.52±0.11)次,27.1% (13/48)比66.7%(32/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症状,未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 (4/48),对照组为6.2% (3/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PAF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有效控制心房扩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并检测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48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肺癌125例,良性肿瘤23例;肺癌组血清CEA[(78.5±9.4)μg/L]、NSE [(22.9±3.2) μg/L]、CYFRA21-1[(15.2±1.5)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4.9±1.3) μg/L、(l0.4±1.6)μg/L、(2.9±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细胞肺癌组27例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43.2±7.3)μg/L比(17.3±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穿刺活检诊断为金标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79.2%,99/125)、准确度(75.7%,112/148)和阳性预测值(90.8%,99/109).结论 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能够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刘颖;李华强;罗治海;张知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温度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五官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温度为15℃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Ⅱ组给予温度为25℃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Ⅲ组给予温度为40℃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并对冲洗液中的炎性反应因子进行监测.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Ⅱ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Ⅲ组[74.0% (37/50),76.0% (38/50)比96.0% (4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鼻痒评分Ⅰ组为(2.55±0.75)分、(2.96±0.41)分、(2.91±0.55)分、(2.75 ±0.51)分;Ⅱ组为(2.25±0.33)分、(2.90±0.40)分、(2.21±0.52)分、(2.53±0.41)分;Ⅲ组为(1.57±0.31)分、(2.85±0.60)分、(1.46±0.60)分、(2.61±0.50)分.Ⅲ组患者喷嚏、鼻塞评分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Ⅱ组喷嚏、鼻塞分数显著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三烯C4、组胺水平Ⅰ组为(22.4±2.6) μg/L、(19.4±2.6) μg/L;Ⅱ组为(22.3±2.3) μg/L、(18.9±2.5) μg/L;Ⅲ组(17.4±3.1) μg/L、(12.8±3.2)μg/L.Ⅰ组和Ⅱ组白三烯C4、组胺水平显著高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Ⅲ组患者白三烯C4、组胺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IgE、EC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温度为40℃的NaCl注射液冲洗鼻腔可以降低炎性因子白三烯C4及组胺水平,有效减少喷嚏、鼻塞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和;陈敏;詹良琴;刘小琴;王庆;帅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不同分期CKD患者各50例,作为CKD1~2期组,CKD3~4期组,CKD5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水平.结果 CKD 1~2期、CKD 3~4期、CKD5期组白蛋白[(40.1±3.1)、(35.2±2.5)、(28.5±2.4) g/L比(44.8±3.1) g/L]、血红蛋白水平[(130±15)、(102±12)、(80±11) g/L比(142±16) 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3~4期、CKD5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KD1~2期组,CKD5期组显著低于CKD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组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6±14) mg/L比(283±2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2期、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353±32)、(434±41)、(512±53) μmol/L比(257±23) μmol/L]、C反应蛋白[(3.9±0.4)、(4.8±0.5)、(5.5±0.6) mg/L比(3.1±0.3) mg/L]、血糖[(9.5±0.9)、(9.5±0.9)、(8.5±0.9)mmol/L比(4.4±0.4) mmol/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8.4±0.8)、(6.3±0.5)、(5.1±0.5)比(11.3±1.1) μ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1 ~2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1~2期组,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3 ~4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等水平升高.

    作者:屈建良;唐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其级别的划定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而生长方式的特殊性又要求使用活检以外的方法来确定级别,以此可以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认为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功能检查对术前胶质瘤分级有一定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均不断推陈出新,磁共振功能成像也不例外.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必将成为术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检查时间也会急剧缩短.

    作者:张毓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其特点是对呼吸几乎无抑制作用,可以产生能被唤醒的镇静状态.目前,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外科手术、有创或无创检查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右美托咪定作为麻醉辅助用药用于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小儿也取得了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作者:王晓芳;姜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系统常见的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随着检测技术及免疫学的发展,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越来越多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被不断地检测和发现,这些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被深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及治疗,为临床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作者:孙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颈动脉分叉部解剖学结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前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且颈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故正确认识颈动脉分叉部解剖结构,了解其与局部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重视对颈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治,可更好地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数字化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为脑血管检查的“金指标”,故利用其对颈动脉分叉部的解剖测量可为医学应用及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基础数值.

    作者:谭庆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目前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双膦酸盐为人工合成的焦磷酸盐类似物,是目前使用广泛的抗骨质疏松药;狄诺塞麦是一种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不但有强大的抗骨质疏松效力,还能避免使用双膦酸盐引起的并发症;特立帕肽与抗骨吸收药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加骨矿化密度;维生素D虽然能有效防止骨软化症,却不能增加骨矿化密度.另外,鼓励患者均衡饮食、保持体重,预防患者摔倒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要.

    作者:陶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频超声在男性会阴部肌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男性会阴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多种多样,对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一直首选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高频超声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性好、实时动态观察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男性会阴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及血管的正常解剖声像图及相关疾病的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和血流分布情况.因此,高频超声检查对男性会阴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曲涛;尹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水通道蛋白与脑水肿治疗研究进展

    脑水肿与很多脑疾病相关,同时也是一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对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而重要的作用.水通道蛋白(AQP),特别是AQP1、AQP4、AQP9与脑水肿有着密切的关系.AQP在脑水肿形成发展的多种途径中表现为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通过调节AQP的表达可以调节脑水肿的程度,从而改善脑水肿患者的病情.因此,很多学者尝试从AQP相关途径寻找治疗脑水肿的靶位点,探究治疗脑水肿的新药物与新方法.

    作者:龙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