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苗苗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种血液病的急危重症,其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较差等临床特点.导致HLH的原因众多,遗传因素、感染性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等均可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感染相关性HLH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性HLH以基础疾病治疗为关键,预后相对较好,而原发性HLH和肿瘤相关性HLH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但预后欠佳.
作者:王乔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5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每次剂量为0.5~1.0g,每日2~3次.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剂量为5 mg/kg,每日1次.治疗7d后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d的肠道各菌群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病程时间和每日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73/76)比81.6% (62/76)],观察组患儿的肠道各菌群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病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3±2.2)d比(8.9±4.1)d],平均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5.3±3.1)g比(7.9±1.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与西咪替联用治疗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具有明确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鸿雁;余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肿瘤,其级别的划定严重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而生长方式的特殊性又要求使用活检以外的方法来确定级别,以此可以减轻部分患者的痛苦,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认为磁共振成像的各种功能检查对术前胶质瘤分级有一定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技术均不断推陈出新,磁共振功能成像也不例外.未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必将成为术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检查时间也会急剧缩短.
作者:张毓婧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男性会阴部解剖结构复杂,病变多种多样,对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一直首选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高频超声具有无创、价廉、可重复性好、实时动态观察等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男性会阴部的肌肉、肌腱、韧带、神经及血管的正常解剖声像图及相关疾病的位置、范围、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和血流分布情况.因此,高频超声检查对男性会阴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曲涛;尹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以及对照组(C组),各30例.A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诱导前泵入0.5 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后以0.3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左右停止.B组患者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而C组患者给予0.9% NaCl注射液静脉泵入.监测术中出入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恢复期不良反应,并统计术后第1日和第3日POCD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丙泊酚的使用量明显低于A组和C组[(607±173) mg比(622±152)mg、(932±257) mg].A组患者睁眼时间延长,显著高于B组和C组[(7.1 ±2.6) min比(6.0±2.9) min、(1.6±0.4) min](P<0.05).C组患者术后1d、3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为(23.4±5.4)分、(25.9±5.1)分,术前为(26.5±2.7)分,术后1d显著低于术前(P<0.05).其他各组患者术前术后MMSE评分未见明显改变(P>0.05).在POCD的发生率方面,C组患者术后1 d POCD发生率为33.3% (10/30),显著高于A组[16.6% (5/30)]、B组[6.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率,是临床预防POCD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尹彦玲;马亚群;马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生殖系统常见的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随着检测技术及免疫学的发展,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越来越多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被不断地检测和发现,这些子宫内膜癌肿瘤标志物被深入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及治疗,为临床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作者:孙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炎性细胞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13±5) ng/L比(26±13) ng/L;(44±14) ng/L比(66±26) ng/L;(10±3)ng/L比(26±11) ng/L],且均低于治疗前[(68±23) ng/L、(96±16) ng/L、(42±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 (30/30),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肺损伤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祥;姚碧;倪良春;李庆臣;马黎明;刘高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液外用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微生物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将其放置在阴道中,每晚1粒(1.74 g);观察组采取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治疗,80 mL康复新液加入水中,进行10 min的局部清洗,每日3次,冲洗完毕后将1粒保妇康栓放置在阴道中,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分泌物阴性率与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指标低于对照组[(41.14±6.57)%比(45.05±7.47)%、1.35±0.15比1.52±0.22],CD8高于对照组[(26.47±6.28)%比(20.1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充血糜烂消失、阴道分泌物减少及阴道与外阴瘙痒灼热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4.1±0.4)d比(8.2±0.8)d、(6.2±0.7)d比(9.2±1.1)d、(5.1±0.5)d比(9.0±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9% (34/37)比73.0% (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分泌物阴性率高于对照组[89.2% (33/37)比62.2% (23/37)],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7%(2/35)比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妇康栓联合康复新液外用有利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微生物环境的改善,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作者:黄润强;任松森;王高法;张春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与TLR-4在胎膜早破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10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列入足月胎膜早破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患者(<37周)列入早产胎膜早破组,上述两组共同纳入胎膜早破组,100例足月正常分娩孕妇列入对照组.取受试患者分娩后的胎膜破口处组织为化验样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观察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胎膜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0%(96/200)比8.0%(8/100),P<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早产胎膜早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TR-2与TLR-4表达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1.01±2.13)阳性细胞数/mm2比(8.01±1.78)阳性细胞数/mm2,(12.29±3.22)阳性细胞数/mm2比(6.17±1.36)阳性细胞数/mm2] (P <0.01),但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与TLR-4可通过免疫介导作用参与胎膜早破的发展过程,对两种因子的深入了解将有利于对胎膜早破的早期预防研究,两者有望成为胎膜早破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作者:李凯霞;刘福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STBI)患者围术期炎性应激及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自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STBI致颅内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组和对照组,各104例.标准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预后评分标准进行预后分级,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对比其术后恢复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标准组患者术后GCS评分≥4分患者比例(62.5%,65/104)显著高于对照组(38.5%,40/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患者术后的血清NSE、TNF-α和IL-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19.4±1.8) μg/L比(25.5±2.2)μg/L,(19.4±2.0)μg/L比(37.1±3.1) μg/L,(22.8±1.5) μg/L比(36.0±2.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4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15.8±2.3) μg/L比(5.7±2.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L-4比值也较术前显著降低(1.8±0.5比7.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标准组患者的血清NSE、TNF-α和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标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39±5)d比(4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BI所致颅内血肿患者在标准大骨瓣手术治疗下其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出现缺陷的可能大大降低,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国胜;刘四新;夏清岫;刘刚;田丽丽;陈茹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电子染色技术是近年来运用在内镜检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包括内镜窄波光成像技术和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应用电子染色技术可以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的细微结构变化,包括黏膜上皮形态以及黏膜表面的血管网结构,其还能改善病灶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及细微血管的对比度,更加精确的活检,提高了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为提高内镜诊断准确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
作者:曹立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痫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慢性脑部病变,具有反复性、短暂性、发作性等特点,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之一.癫痫发作可诱发儿童睡眠结构改变并引起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可诱发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及癫痫发作,形成恶性循环.近年研究指出,癫痫患儿睡眠具有快速眼动睡眠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片段断裂及睡眠周期时间缩短等特征.
作者:洪鹏;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 17、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小鼠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共40只6~8周龄雌性Bal/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0只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克罗恩病模型(实验组),另外20只小鼠以同等浓度的乙醇氯化钠灌肠(正常对照组).干预1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价,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mRNA、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7蛋白、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I、TDI、CMDI显著升高[DAI(5.41±0.48)比(0.85±0.07),TDI(5.63±0.74)比(0.74±0.08),CMDI(6.88±0.84)比(0.91±0.06),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7 mRNA显著升高[(1.118±0.145)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875,0.935,0.825,P<0.01),Foxp3 mRNA显著降低[(0.797±0.271)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5,-0.734,r-0.812,P<0.01),结肠组织IL-17蛋白显著上升[(0.631±0.331)比(0.272±0.112),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 =0.765,0.778,0.734,P<0.01),Foxp3蛋白显著降低[(0.274±0.112)比(0.592±0212),P<0.01],与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9,-0.809,-0.851,P<0.01).结论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中,Th17/Treg轴的免疫偏倚是导致克罗恩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吴红学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8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超声诊断和超声声像图特点,研究经阴道超声对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意义.结果 采用经阴道超声共诊断832例切口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4.6%,误诊48例,32例为宫颈部妊娠,16例为滋养细胞疾病,误诊率为5.4%.超声图像结果显示,880例患者的子宫前壁下段瘢痕处肌层均成呈楔形凹陷,272例(30.9%)患者表现出杂乱回声区;360例(40.9%)患者瘢痕处呈现不规则的无回声区;168例(19.1%)患者瘢痕处见妊娠囊回声,其中56例见卵黄囊和胚芽组织的回声,112例患者妊娠囊内见有卵黄囊.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清晰地显示患者子官内部情况,有效提示妊娠囊和子宫切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切观察到切口部位血流的特点,在早期对子宫切口妊娠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对临床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张才智;汪彩英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中骨痛是其常见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的治疗进展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翻了一倍,但是骨髓瘤仍然是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已证实有多种途径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因子参与了MM骨病的发生与恶化.其中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骨保护素系统、泛素-蛋白酶体途径、Wnt信号途径和骨髓微环境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MM骨病的发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血小板反应蛋白(TSP) 1/2是血管化有效的内源性抑制因子,通过拮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并促其凋亡,其作用靶点为CD36、CD47和整合素.而CD36和β整合素是信号转导的起始环节,CD36和CD47的血管化抑制作用与一氧化氮通路相关.研究TSP1/2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研究抗癌新疗法以及治疗其他与血管化相关的疾病.该文重点阐释TSP1/2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调节血管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TSP1/2及其类似物在抗肿瘤、组织损伤修复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张永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不同分期CKD患者各50例,作为CKD1~2期组,CKD3~4期组,CKD5期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血脂等指标水平.结果 CKD 1~2期、CKD 3~4期、CKD5期组白蛋白[(40.1±3.1)、(35.2±2.5)、(28.5±2.4) g/L比(44.8±3.1) g/L]、血红蛋白水平[(130±15)、(102±12)、(80±11) g/L比(142±16) 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3~4期、CKD5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KD1~2期组,CKD5期组显著低于CKD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组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46±14) mg/L比(283±2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1~2期、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353±32)、(434±41)、(512±53) μmol/L比(257±23) μmol/L]、C反应蛋白[(3.9±0.4)、(4.8±0.5)、(5.5±0.6) mg/L比(3.1±0.3) mg/L]、血糖[(9.5±0.9)、(9.5±0.9)、(8.5±0.9)mmol/L比(4.4±0.4) mmol/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8.4±0.8)、(6.3±0.5)、(5.1±0.5)比(11.3±1.1) μ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CKD 3~4期、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1 ~2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1~2期组,CKD 5期组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KD 3 ~4期组,总胆红素显著低于CKD 3~4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CKD患者肾功能减退,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等水平升高.
作者:屈建良;唐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继发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临床事件重要的机制,因此抗拴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核心环节.抗栓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与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则是冠心病抗栓治疗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冠心病人群的差异性,如何在冠心病特殊人群中既达到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又可使出血风险降到低,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治疗策略.
作者:刘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治疗的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选择用舒芬太尼1μg/kg联合地佐辛0.3 mg/kg镇痛,对照组选用舒芬太尼2 μg/kg镇痛,所有患者均为持续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不同时间段48 h内镇痛情况与镇静情况、24h自控镇痛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评分呈现上升趋势,术后24、48 h均呈下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1、6、12、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2±0.32比1.76±0.54,2.32±0.65比2.74±0.89,2.82±0.92比3.56±1.12,2.21±0.63比2.90±0.95,1.87±0.60比2.32±0.76).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24h镇静评分呈上升趋势,术后48 h均呈下降低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镇静评分情况均低于对照组(1 h:2.32±0.25比2.96±0.62,6 h:2.44±0.32比2.98±0.38,12 h:2.48±0.52比2.88±0.56,24h:2.56±0.35比3.12±0.54,48 h:2.33±0.16比2.76±0.32).两组患者在术后1、6、12、24、48 h自控镇痛次数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1、6、12、24、48 h镇痛次数均少于对照组(1 h:4.23±1.02比4.51±1.02;6 h:3.75±1.23比3.97±1.21;12 h:2.59±0.65比3.64±0.68;24 h:2.08±0.57比2.44±0.78;48 h:1.79±0.46比2.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60)比40.0% (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地佐辛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霞;阳兴;向江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肺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活检,并检测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148例患者均成功穿刺,经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肺癌125例,良性肿瘤23例;肺癌组血清CEA[(78.5±9.4)μg/L]、NSE [(22.9±3.2) μg/L]、CYFRA21-1[(15.2±1.5)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14.9±1.3) μg/L、(l0.4±1.6)μg/L、(2.9±0.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小细胞肺癌组27例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43.2±7.3)μg/L比(17.3±1.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穿刺活检诊断为金标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灵敏度(79.2%,99/125)、准确度(75.7%,112/148)和阳性预测值(90.8%,99/109).结论 血清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能够作为肺癌的辅助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刘颖;李华强;罗治海;张知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