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红;刘婷婷;杨懿林;赖庆利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使用合适剂量治疗。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垂体瘤经鼻蝶切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 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麻醉和手术治疗,A、B、C三组患者分别泵入0.0625、0.125、0.25μg/kg瑞芬太尼。记录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测定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蝶窦打开时(T3)、手术结束时( T4)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A组T2、T3、T4时的心率明显增快,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5),B组和C组患者心率明显减慢,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2、T3、T4时的心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追加注射瑞芬太尼的发生率为66.7%,显著高于B组(10.0%),C组患者停止泵入瑞芬太尼的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B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0.125μg/kg瑞芬太尼是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合适剂量。
作者:曾春红;刘婷婷;杨懿林;赖庆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脊柱后凸畸形是一类比较复杂的脊柱外科疾病,其截骨矫形治疗一直被公认为脊柱外科的难点。数字化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和技术,发展迅速,并已在脊柱畸形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在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在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术中应用 Mimics、有限元分析、快速成形等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手术定位的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王东海(综述);霍洪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糖、血脂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廊坊市中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40例空腹血糖≥11.1 mmol/L的初发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比较其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前后8:00、16:00、24:00患者的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水平。结果①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1.24±0.05) mg/L 比(2.74±0.35) mg/L,(6.5±1.5) mmol/L比(12.3±1.6) mmol/L,(8.1±1.9) mmol/L比(15.6±3.4) mmol/L,(1.95± 0.08)比(3.65±0.05),(7.3±1.6)%比(9.3±2.2)%,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41±6)比(17±3),P<0.05]。②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4.5±1.0) mmol/L比(5.7±0.9) mmol/L,(1.5±0.7) mmol/L 比(2.5±1.8) mmol/L,(2.0±1.0) mmol/L 比(3.6±0.9) mmol/L,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1.2±0.3) mmol/L比(1.0±0.3) mmol/L,P<0.05]。③治疗后,皮质醇各时点(8:00、16:00、24:00)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505±87) nmol/L比(605±34) nmol/L,(174±46) nmol/L比(292±58) nmol/L,(42±6) nmol/L比(95±18) nmol/L,P<0.05];ACTH 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④全部病例随访12个月,1年后终转归:18例予以口服降糖药,22例患者仅予生活方式干预。结论初诊T2DM疗效评价除需要监测血糖、血脂水平外,HPA 轴功能的监测也可以作为评价T2DM血糖控制的指标,早期的胰岛素强化干预治疗是 T2DM 的重要治疗方案,具有普遍临床意义。
作者:吴学虎;姜菊;闫稳平;李文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医院输血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探讨控制输血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各科室收治的5215例需要输血的患者为受血组,选择同期40380例无偿献血者为献血组。比较两组人员血液中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以及梅毒抗体情况以及各科室的感染情况。结果受血组 HBsAg、抗-HCV 及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献血组(χ2=1365.06,47.09,29.76,P <0.05);受血组感染的总阳性率显著高于献血组(χ2=1182.82,P<0.05),其中内科、外科、肿瘤科、血液科的感染率较高。结论临床应制订严格的输血管理规范,加大医护人员培训力度,推行科学的用血措施,建立和健全输血保险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作者:张荣;任天红;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AS)病变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CAS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均行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选择同期疑似CAS且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降钙素原和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病例进行分级,比较各疾病亚组之间的降钙素原和 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降钙素原 hs-CRP 水平均显著升高[(360±69)μg/L 比(50±10)μg/L,(45.59±11.25) mg/L比(1.33±0.11) mg/L,P<0.05]。随着CAS的加重,降钙素原逐渐升高;各疾病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作为 CAS分级较理想的指标,与 hs-CRP联合诊断,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莫艳霞;万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与 X线平片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梁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对其进行 CT和X线扫描。统计两种扫描方法观察到的肺内、肺外病灶数量,并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螺旋CT检出肺内病灶、肺外病灶以及总病灶数分别为197、82、279个,X线分别为119、40和159个,螺旋CT检出数量明显多于X线检查。螺旋 CT检测肺内病灶和肺外病灶的阳性率分别为91.2%和48.5%,X线分别为83.8%和38.2%,螺旋CT肺内和肺外病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X线和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对大多数早期周围型肺癌进行诊断,且CT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在临床中选择何种检查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必要时也可联合检查,定期随访。
作者:万大平;刘栋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褥期合理的营养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产褥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产后1~5 d实施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产妇产褥期知识、信念及行为问卷对两组进行调查。记录两组产妇产后5 d子宫底高度、恶露排出量、泌乳量。两组患者随访至产后42 d,记录两组产褥期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褥期知识、行为及信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0±3.0)分比(17.1±3.2)分,(53.0±5.8)分比(42.4±6.1)分,(81.0±6.5)分比(69.2±7.0)分, P<0.01]。观察组产后子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7.0±1.2) cm 比(10.8±1.6) cm,P <0.05],恶露排出量少于对照组[(7.2±1.0) mL/d 比(12.0±1.2) mL/d,P<0.01],泌乳量多于对照组[(348±13) mL/d比(273±11) mL/d,P<0.01]。观察组产后抑郁、乳房胀痛、尿潴留、产褥期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后失眠等产褥期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可有助于提高孕妇产褥期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善其不良行为,降低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促使产妇全面康复。
作者:文莉;张波;易念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药物在肠道内吸收情况的常用实验方法,该类方法接近体内的真实状态,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情况。在体肠吸收实验动物模型包括肠襻法和肠灌流法。该文主要综述了这两种在体肠吸收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优缺点以及在药物研发中应用。肠吸收模型对于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机制和药物动力学有积极的作用,其也可为研发新药、新剂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作者:张字城(综述);李新霞;李琳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作为一项检查技术于1980年公布以来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脑血管DSA已经成为诊断颅脑血管病变和一些肿瘤性病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在观察脑内血管情况尤其是在颈动脉分叉处病变、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动静脉瘘等脑血管病的诊断中被认为是金标准。另外,利用计算机成像技术将三维图像与 DSA有机结合,获得脑血管的三维影像,可从多角度观察病变血管及周围组织情况。
作者:谢名洋(综述);杜端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AIS)所伴发的“剃刀背”畸形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体征,影响着脊柱矫形手术的术后满意度,有时显得比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更为重要。凸侧胸廓成形术是传统的矫正“剃刀背”畸形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其可获得更好的术后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该文就凸侧胸廓成形术在AIS伴发“剃刀背”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蔡云华(综述);解京明;王迎松(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 BN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辽河油田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120例,按照患者肾功能评级将其分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对3组患者均实施血清BNP水平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及心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分析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结果晚期组血清BNP水平高[(21026±999) ng/L],中期组其次[(259±120) ng/L],早期组低[(60±25)ng/L];晚期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82.5%,显著高于中期组(47.5%)、早期组(42.5%),但早期组与中期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 BNP与心血管疾病病发生率呈正相关(r=0.720,P=0.024),即血清 BNP水平越高,则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越高。结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方面高于早、中期肾衰竭患者,做好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血清 BNP检测对预防和发现心血管疾病十分重要。
作者:赵丽华;杜卉莲;姜秀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运用核苷(酸)类药物( NAs)治疗已取得良好抗病毒效果,并降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风险,故研究人员推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HCC 患者术后应用 NAs亦有可能获益。2004年来有关HBV相关性HCC根治性手术后应用NAs疗效的研究不断增多,这些研究的气泡图系统汇总结果显示:HBV相关性 HCC 术后应用NAs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HBV相关性HCC患者HBV-DNA阳性,应给予 NAs 治疗;初始治疗者优先选用强效高耐药屏障药物,且应密切监测HBV耐药情况;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可加用阿德福韦酯或换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
作者:柯阳;钟鉴宏;游雪梅;马良;向邦德(综述);黎乐群(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促酰化蛋白(ASP)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ASP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在人C5 a新型受体、蛋白激酶C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等信号通路的参与下发挥其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对ASP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ASP代谢途径功能失调与肥胖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 ASP的信号转导途径、生物学功能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加米兰?吴斯曼(综述);高颖(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ANVUGIB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78例ANVUGIB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云南白药口服、支持及对症等常规处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奥曲肽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d。观察3d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皮质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7%比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和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三联疗法可调整ANVUGIB患者的应激状态,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雷齐亮;石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它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鼠类为传染源的、多种途径传播的急性、地方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我国已发现30多种动物可携带本病毒,宿主动物在我国城镇是褐家鼠,农村是黑线姬鼠[1-2]。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但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大高峰在11月至次年的1月份,小高峰在2~5月份[1-3]。本病常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但由于病毒对人体泛嗜性感染,致全身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损伤,多脏器功能受损,因此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缺乏特异性的表现,尤其是在病例较少的非疫区,患者症状不典型,易与一些急性发热性疾病相混淆,易误诊。而我国又是该病多发地区之一,病例数占全球病例数的90%以上[1]。因此,对于非疫区的临床医师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结合临床特征、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出血热特异性抗体等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谢元元;戴光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吉西他滨及顺铂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油乳。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缓解率为52.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NSCLC能够增强化疗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白细胞下降程度。
作者:王令成;门雪琳;高顺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氧化应激可引起内皮细胞膜稳定性和通透性平衡失调、内分泌和旁分泌功能受损、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及脂质过氧化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合酶、脂肪氧化酶/环氧合酶、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和黄嘌呤氧化酶等参与的酶促反应可导致机体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氧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加重炎症反应、促进内皮细胞的凋亡,然而抗氧化剂在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骆莹莹;陈述(综述);王大新(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前置胎盘是常见的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可危及母儿生命。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等因素高度相关。出血多且采取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行子宫切除术。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有效处理,以减少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该文就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病因、对母儿影响、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池一婵;隗伏冰(综述);唐莉(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碎裂QRS波( fQRS)是近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心电图新概念,fQRS 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fQRS波在急性心肌梗死、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室壁瘤、Brugada综合征、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心血管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健康人群中亦可发现fQRS波。
作者:吕金兰;杨文波(综述);王英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腔自控镇痛( PCEA)用于双侧臀肌挛缩松解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臀肌挛缩松解术的患者90例,根据术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保留硬膜外腔导管,行小剂量氯胺酮PCEA;对照1组术后保留硬膜外腔导管行吗啡PCEA;对照2组术后拔除硬膜外腔导管行酮咯酸氨丁三醇持续静脉镇痛(PCI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3组的镇痛效果,比较3组不良反应。结果3组镇痛效果VAS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均无显著变化,基本保持平稳( P>0.05);对照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 P<0.05) ,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 P<0.05)。结论双侧臀肌挛缩松解术后采用小剂量氯胺酮PCEA的镇痛效果较理想。
作者:李水英;周红梅;崔秀联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