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造瓣膜心内膜炎诊治进展

郭德庆;陈如坤

关键词:人造瓣膜, 心内膜炎, 心脏外科手术, 瓣膜置换术后, 术后并发症, 抗生素
摘要:虽然近年来心脏外科手术水平逐步提高,抗生素也不断更新,但是人造瓣膜心内膜炎(PVE)仍然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一种很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兹概述如下.
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63例恶性睾丸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睾丸肿瘤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其发生率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居第4位,且大多数为恶性.现将我院1993年~2002年收治的63例恶性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蔡松良;谢波;夏丹;武卫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NEVA诊断血管性ED的效果观察

    2001年6月~2002年12月,我科应用夜间电子生物阻抗测量体积评估装置(NEVA)对门诊拟诊为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病人,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阴茎阻抗,进行夜间连续测定阴茎勃起次数、持续时间、长度、粗细及血容量变化.以此评价阴茎血容量变化,通过对数据和图形的分析,筛选出非心理性ED患者,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彩色双功能超声(CDU)检查确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哲伟;陈昭典;杜传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致病念珠菌的临床药敏分析与基因分型探讨

    目的调查阴道念珠菌感染致病菌种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探讨念珠菌基因型检测方法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价值,为临床念珠菌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菌鉴定板及ATB真菌药敏试剂条对临床589例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分离株作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ERIC-PCR指纹方法比较147株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60株咪康唑耐药株的基因型.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优势致病菌株,占82.7%,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达12.7%;非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与益康唑的耐药率高(P<0.01),白色念珠菌则对5-氟胞嘧啶较多耐药(P<0.01);念珠菌对常用唑类药物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存在较高的交叉耐药率;念珠菌对制霉菌素耐药率极低;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ERIC-PCR指纹一致.结论菌株的基因型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稳定标记,但念珠菌阴道炎治疗的临床用药应以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为基础;唑类药物使用要慎防各唑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制霉菌素在无耐药检测条件下可作为部分顽固病例的经验用药.

    作者:朱宇宁;吕时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eNOS基因转移对山羊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eNOS基因转移防治移植静脉血管桥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带有eNOS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eNOS)和腺病毒空载体(AdCMV).取山羊颈静脉作血管桥,在体外转染AdCMVeNOS(实验组)和AdCMV(对照组),然后旁路移植到自体颈动脉上.术后30d免疫组化染色,测定静脉桥3H-TDR的掺入量和静脉桥内膜厚度及管腔狭窄面积百分比,观察eNOS基因在静脉桥中的功能表达和静脉桥新生内膜的增生情况.结果转染后30d,实验组静脉桥中外源性eNOS仍有功能表达;静脉桥3H-TDR掺入置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静脉桥平均内膜增生厚度和管腔狭窄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NOs基因转移可以有效抑制移植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对预防移植血管的狭窄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晓明;吴树明;郭兰敏;严志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尿道电切治疗PT4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下尿路症状34例临床分析

    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们对34例肿瘤侵犯膀胱颈(PT4期)且合并严重下尿路症状的前列腺癌患者行姑息性经尿道电切术(TUR),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秦勇;汪朔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镜肾切除15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12月对15例患者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取得了初步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闻立平;朱水根;江上军;钱颖俊;朱建军;柴陆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女性排尿困难诊断中的意义

    女性排尿困难的病因较复杂,为明确以排尿困难为主诉的女性患者的病因,本文从尿动力学角度对24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戴奕奕;谢立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结石临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多排螺旋CT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泌尿系成像技术的完善,为临床医生诊断和处理输尿管结石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本文就我院2003年1月~7月期间行多排螺旋CT泌尿系成像(简称CTU)检查的23例输尿管结石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U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杜传军;李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肾盂源性囊肿14例诊治分析

    肾盂源性囊肿在泌尿外科疾病中比较少见,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肾盂源性囊肿患者14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谢立平;何华东;张冰;秦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

    肺硬化性血管瘤属良性,甚少见[1],术前一般难以明确诊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996年以来,我院共诊治3例,现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陈敏;孔颂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SAP患者的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和TSH),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SAP组的TF3、FT3、TT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TT3、FT3在SAP急性期明显下降,而在SAP稳定期明显回升(均P<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评估SAP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郦敏;沈凌炜;刘其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芬太尼PCA在儿童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用于儿童术后镇痛报道不多,小儿疼痛临床治疗的开展远不如成人普遍[1].为此,我们对80例行骨科、沁尿外科手术儿童患者(年龄>5岁)在父母帮助下施行芬太尼PCA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蔡小晖;唐苏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胸交感神经钛夹阻断术预防手汗症患者术后代偿性多汗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TES)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其术后无法预期的躯干、大腿内侧等处的代偿性多汗困扰了一部分病人,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在胸腔镜双侧T2-4胸交感神经切除治疗手汗症方法[1]的基础上改良了术式:用钛夹钳夹T2交感神经节以阻断神经传导治疗手汗症并预防术后代偿性多汗,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倪科伟;严志焜;朱理;许林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非手术治疗早期闭合性肾损伤78例

    我院1986年1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肾损伤患者105例,其中78例(占74%)早期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予以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咨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成人包皮环切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为深入了解成人包皮环切术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病因及防治措施,现回顾性分析1999年7月~2002年9月我院门诊28例成人包皮环切术后ED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善闻;沈周俊;万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支气管肺癌的肺动脉供血研究

    随着中晚期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支气管肺癌的供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对肺动脉是否参与供血,意见尚未统一.我们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胺(优维显R300)灌注技术对28例新鲜支气管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作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DSA)行肺动脉供血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军;张永奎;乐涵波;韩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彩超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较少见,易与膀胱肿瘤混淆.为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声像图及彩色血流显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识别能力,现将近年来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6例患者声像图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宋鲁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膜腔内物质吸收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研究膈中心腱腹膜口与淋巴陷窝的结构与分布,揭示淋巴管的分布规律.方法30只出生后1~2d的仔兔,作膈间皮细胞硝酸银染色,膈淋巴管墨汁标记,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间皮细胞铺片显示陷窝区与非陷窝区细胞的不同形态.膈肌性部腹膜口数目多于腱性部.膈淋巴管排列成二个丛:位于膈腹膜淋巴陷窝区与膈胸膜的集合淋巴管.在Epon包埋的半薄切片上,观察到淋巴陷窝的结构为间皮、间皮下组织和淋巴内皮3种成分.结论与腹膜吸收有关的结构为膈腹膜口、淋巴陷窝和淋巴管.本文揭示出未见报道过的膈腱性部淋巴陷窝的结构与膈淋巴管的分布.

    作者:沈忠飞;陈金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失败率高达10%~15%[1],其原因主要在于术前不能明确下尿路症状(LUTS)是否与前歹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BOO)有关,以及不能准确判断逼尿肌的功能.尿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其它常规检查无法作出的上述功能性诊断.我院2002年8月~2003年7月,对37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BPH拟手术治疗的病人行尿动力学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金晓东;蔡松良;沈周俊;陈善闻;周卸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前列腺导管腺癌1例

    患者男,73岁,排尿不畅,夜尿增多5年,1周来尿频尿急、尿线细入院.无肉眼血尿及尿潴留病史.查体:全身状况好,心肺无殊,肛门指检:前列腺增生约3+指,中央沟变浅,未触及结节,质地中等.血PSA(前列腺特异抗原)5.2ng/ml,血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4ng/ml.B超:前列腺形态饱满,中叶向膀胱内突出,前列腺容积(5.4cm×5.1cm×4.5cm)65cm3,残余尿10m1,双肾、双侧输尿管未见异常.术前平均尿流率1.2m1/s,大尿流率8.0m1/s.

    作者:应向军;徐庆康;严晗;于田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浙江医学杂志

浙江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浙江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