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在小儿阑尾炎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唐山市丰南区妇幼医院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8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经肋缘下切口手术)42例和观察组(经腹直肌探查切口手术)45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切口长度为(6.4±1.7) cm,观察组切口长度为(7.3±2.9) 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1±25.8) min和(41.9±13.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7±7.3) mL和(13.2±7.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7,P <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9±1.1) d 和(2.3±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术后下床时间分别为(2.6±0.7) d和(2.2± 0.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为9.5%(4/4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结论在阑尾炎切除术中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与经肋缘下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感染率低等优势,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田爱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1,6-二磷酸果糖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1,6-二磷酸果糖组和等容量生理盐水组,每组53例,检测其体外循环开始前、体外循环开始后1h、体外循环结束后1 h 的肺呼吸指数及炎性因子水平情况。结果①1,6-二磷酸果糖组患者的体外循环开始后1 h,体外循环结束后1 h呼吸指数水平均显著低于等容量生理盐水组患者[0.58±0.13比0.79±0.18,0.56±0.12比0.76±0.17,P<0.05];②1,6-二磷酸果糖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后1h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等容量生理盐水组[(3.41±0.72)μg/L 比(6.02±0.96)μg/L,(26.38±3.21)μg/L 比(54.37±11.04)μg/L,均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可以有效优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围术期肺功能,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则是实现肺功能保护的内在途径。
作者:赖庆利;何伟;原庆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结核性脑膜炎( TBM)是结核病中严重的一种。低钠血症是 TBM 常见的并发症。 TBM合并低钠血症可加重脑水肿,导致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TBM合并低钠血症重要的两个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脑耗盐综合征。由于两者临床表现类似,导致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及早发现及明确 TBM 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能有效降低TBM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杨澄清(综述);陆兰英(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LCAT)是人体血浆脂蛋白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酶,对维持胆固醇稳态、调节胆固醇在血液循环中的转运及胆固醇在外周组织中的清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催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游离胆固醇的酯化,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在 HDL的成熟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对 LCAT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作者:欧露;彭乐乐(综述);田英;龙石银(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前脑卒中研究的主要病理机制有脑缺血氧自由基损伤,脑细胞能量耗竭,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以及炎症反应,以上机制彼此间相互联系。炎症反应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已得到普遍认同,其反应程度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相关。与其相关标志物的检测对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对临床制订预防、诊断、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祥云;代燕丽;邓嘉茵;陈嘉诚(综述);胡春林;李红枝(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妇产科实施剖宫产产妇5210例,术后发生出血89例,以发生产后出血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未出血的89例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包括多胎妊娠(OR =2.568,95%CI 1.411~3.724)、前置胎盘(OR =7.199,95%CI 4.663~9.736)、胎盘粘连或植入或早剥(OR=2.951,95%CI 1.735~4.166)、子宫瘢痕(OR=2.881,95%CI 1.683~4.078)、子宫收缩乏力(OR=8.207,95%CI 5.902~10.512)、产前子宫收缩抑制剂( OR =4.865,95%CI 3.073~6.656)、凝血功能障碍( OR =3.004,95%CI 1.771~4.237)。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马春艺;刘增佑;张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内脏脂肪组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而心外膜脂肪组织( EAT)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内脏脂肪组织,其位于心肌与心包之间,具有独特的解剖位置、代谢功能及内分泌、旁分泌特性,使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在研究中受到青睐,也为将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王凯(综述);王小飞(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尖锐湿疣( 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是在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国外发病率居性传播疾病的第2位,近年来在国内发病率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因其具有传染性,且治疗后常复发,难以根治,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本病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其复发率显得极其重要。
作者:林树洪(综述);陈向齐(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CD22为Ⅰ型跨膜糖蛋白,是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成员。作为 B 细胞受体(BCR)的抑制性共受体,CD22对B细胞激活信号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CD22能够与包含α-2,6连接唾液酸的糖蛋白配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BCR,也使CD22胞质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中的酪氨酸迅速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抑制钙离子内流而减弱 BCR信号。 CD22参与 B 细胞的归巢过程。因CD22相对特异地表达于B细胞表面,已成为调节 B细胞免疫及治疗某些 B 细胞肿瘤的良好靶标。
作者:徐洪来;肖敏;刘强(综述);潘光栋;陈忠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成人并不常见。该疾病一旦发生通常发展较快,严重时可导致肠管坏死、中毒性休克,若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导致患儿死亡。关于婴幼儿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和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国内外很多学者分别提出了各种学说来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如病毒感染学说、肠道痉挛学说等,并且也都积极用试验来进一步佐证。近年来病毒感染与肠套叠之间联系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作者:余溪洋(综述);徐兵(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在早产和足月产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该因子在早产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10月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收治的自发性早产患者30例(早产组),足月妊娠妇女30例(足月组),两组依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各分为阴道产、剖宫产,各15例,收集患者的绒毛、脐带、胎膜的胎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孕妇各胎盘组织中的SOCS3蛋白表达情况;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SOCS3-mRNA在胎膜的表达情况,比较2组以及组织部位间SOCS3蛋白及基因表达强度。结果早产组所有患者SOCS3蛋白均表达阳性或强阳性,足月组蛋白表达程弱阳性或阴性,其中早产组SOCS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足月组主要表达于细胞质;早产组绒毛、胎膜、脐带中 SOCS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强于足月组对应组织( P <0.01)。结论 SOCS3蛋白表达强度与早产的发生、发展机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与分娩方式无关。
作者:温娜;张巧玉;王振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Betatrophin是新近发现的分泌蛋白,其在小鼠肝脏、棕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等组织表达,而在人的肝脏组织中高效表达。目前,Betatrophin被认为是可以治疗甚至治愈糖尿病的潜在靶点。近,相关研究表明,Betatrophin在小鼠的体内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提高糖耐量的作用。但是betat-rophin在人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目前尚不明确。因此,虽然Betatrophin被认为是目前潜在的具有临床上治愈糖尿病的可能,但是是否能在人类中实现医学界目前尚存在争议。
作者:黎坚健(综述);黄贵心(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在全球范围内,肿瘤的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如何加强肿瘤治疗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仍是目前关注的焦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性较强、不良反应较小的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对于应用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不断增多。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生物标志物,在肿瘤靶向治疗过程中无论独立或联合应用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争;陈瑜(综述);王振国(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贫血患者的 BODE 指数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共273例。根据贫血标准分为两组,合并贫血的COPD患者(贫血组)40例,非贫血的COPD患者(非贫血组)随机选取40例。比较两组患者 BODE 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贫血的COPD患者发生率为14.6%,贫血组BODE指数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体质指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呼吸困难量表与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贫血可恶化COPD运动耐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更差。
作者:黄洁;李承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艾塞那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拟似物,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减少葡萄糖释放,减慢食物吸收和延缓胃排空,从而降低体质量和餐后血糖。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体质指数等。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均需接受药物联合治疗。目前,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已成为热点。
作者:张秋霞;刘以俊(综述);夏旭(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随年龄增加,以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及身体活动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征,是导致老年人失能、半失能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营养补充可作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重要调整因素。必需氨基酸的补充一方面能促进机体合成类激素和细胞因子增加,促进蛋白质合成;另一方面能通过降低分解类细胞因子减缓蛋白质的分解。β-羟基-β-丁酸甲酯( HMB )是亮氨酸的代谢产物,研究显示,补充HMB能改善肌肉衰减。
作者:赵恩光;吴红梅;蒋劲;夏阳(综述);牛凯军(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时肺栓塞严重程度的不同,其早期死亡风险和远期预后各不相同,研究发现,诸多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以及生化指标等均可以作为急性肺栓塞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所以在早期对肺栓塞进行个体化评估,预测预后以及危险分层,进行规范化治疗,对于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谷松涛(综述);李月川(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抑癌基因NDRG2是多种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DRG2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NDRG2低表达病例分期更晚、预后更差。目前尽管参与结直肠癌演变的大量遗传学分子框架已经基本明了,但NDRG2的生物学功能尚未完全阐明,其在结直肠癌基因治疗领域的价值还需探索。
作者:刘彩霞(综述);刘博(审校)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