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EA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黄爱本;王晶;蒋延文

关键词:肺肿瘤, 癌胚抗原, 诊断, 预后
摘要:肺癌患者经常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但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肿瘤的诊断、复发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依赖影像学,因此患者需要频繁接触放射线,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尤其是骨髓功能恢复,而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简便、易行、无创的特点,明确其对于肿瘤诊断、治疗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清、胸腔积液及肿瘤组织中CEA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足舟骨缺血性坏死的概述

    儿童足舟骨缺血性坏死较少见,常见于3~5岁儿童,患儿多因中足区疼痛、触痛和肿胀来诊,偶伴跛行,病程平均持续18个月,X线片表现为足舟骨变扁及密度增高.该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足舟骨骨化延迟,继而发生异常骨化,加之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足舟骨负重逐渐增加等机械因素,造成了舟骨的缺血性坏死.该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积极保守治疗,可缩短病程,并可恢复至完全正常.

    作者:易新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在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张家港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8例,所有患者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辅助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依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39例.大剂量组给予口服10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而小剂量组给予口服2 mg戊酸雌二醇,每日1次.术后1、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术后6个月行阴道超声检查.结果 在术后1、3个月宫颈形态恢复情况方面和术后6个月月经改善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5).术后6个月大剂量组子宫体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2.5±4.6) mL、(6.51±1.24) mm,小剂量组分别为(38.9±3.7) mL、(5.83±0.94) mm,大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均P<0.05).结论 大剂量雌激素人工周期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宫腔粘连患者TCRA后的宫腔内再次粘连,恢复其月经情况,但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作者:陈丽娟;强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Snapin在神经细胞中的功能及其在神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Snapin蛋白是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复合物的调控因子,在囊泡融合及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在神经和非神经细胞中大量表达的蛋白,Snapin蛋白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神经细胞中Snapin与很多蛋白相互作用,在神经元生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神经退化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程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损伤包括肢体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止血带止血、休克、断肢再植、组织移植等均经历此过程.LIR损伤不但可引起患肢骨骼肌水肿、纤维化、患肢坏死,而且可影响全身各系统,严重时甚至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过去的研究一直认为LIR损伤机制是由氧自由基、钙超载和中性粒细胞介导等途径引发的,但近些年研究发现一氧化氮、抗凋亡基因等多种因子在LIR损伤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提示LIR损伤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琛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眶尖区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

    眶尖区神经是视功能的主要支配神经,其损伤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视神经与动眼神经因组织学特点不同,损伤与再生机制各异.近年来的研究已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眶尖区神经损伤治疗是医学领域的历史性难题,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主要治疗方法有神经减压术、神经重建术、细胞移植术、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作者:刘仲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UGT2B7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LGT)是药物Ⅱ相代谢中至关重要的酶,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7(LGT2B7)基因多态性对LGT的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LGT2B7基因型与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有关,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可分为强代谢组及弱代谢组.该文主要阐述LGT2B7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的关系,着重叙述LGT2B7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作者:李坚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真菌球型鼻窦炎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一种,多见于免疫状态正常者,为真菌性鼻窦炎常见的类型,多发病于一侧上颌窦.鼻腔、鼻窦局部阻塞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原因,CT鼻窦扫描检查是目前较为准确的检查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功能性鼻窦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该文介绍真菌球型鼻窦炎的发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晖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研究进展

    假性动脉瘤已成为介入治疗较常见的并发症,可产生局部症状,有较大的危险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传统的单纯局部加压包扎及外科手术治疗均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宜在临床推广应用.超声引导下局部压迫、瘤内凝血酶注射、瘤内血小板胶注射及覆膜支架瘤腔内隔绝等方法,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有很大的优越性.该文就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防治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培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动态变化及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动态变化特点与疾病进展、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承德市兴隆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147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入院第1日、第7日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根据其病情进展与否分为进展组52例和非进展组95例,与同期147例健康体检者动态血压变化做比较,进展组及非进展组患者入院第30日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并分析其血压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血压下降率、日间平均血压(dMBP)及血压昼夜节律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及24 h平均血压(24h MBP)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MBP、dSBP、dDBP、nSBP、nDBP、nMBP均与Rankin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急性脑梗死了解其血压变化及昼夜节律,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其疾病进展和损伤情况,评估其近期预后.

    作者:梁金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

    黏膜下子宫肌瘤由于其位置贴近子宫内膜,其临床症状常常显著,临床治疗也相对棘手.目前有多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子宫切除或肌瘤剔除以及介入栓塞及消融治疗等.该文拟在治疗的可重复性、安全性、疗效及复发率等各方面综述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

    作者:熊春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清苑县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56例,依据用药不同分为三组:A组(52例)口服妇科养荣胶囊;B组(52例)口服炔诺酮;C组(52例)联合口服妇科养荣胶囊+炔诺酮.观察三组患者24、48、72 h的出血控制率;完全止血率和完全止血时间;用药后出血反应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4 hA、B、C三组出血控制率分别为17.30%、44.23%、67.30%,48 h分别为44.23%、71.15%、94.23%,72 h分别为11.53%、28.84%、5.7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完全止血率和完全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5例用药后有不规则出血表现,B组6例用药后有突破性出血表现,C组用药后无不规则及突破性出血的表现;A、C两组无任何不良反应,B组有恶心反应者10例.结论 妇科养荣胶囊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且无药物性出血反应及不良反应.

    作者:安彦辉;徐丽杰;刘新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胰腺癌的化学治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化学治疗(化疗)是其综合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联合其他药物化疗基本上未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在靶向治疗中,只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表现出活性.对于一般情况好的患者,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显著优于吉西他滨.以吉西他滨、氟尿嘧啶、顺铂为基础的多药综合化疗对于胰腺癌也显示出一定的活性.在一线治疗失败后,一般情况好的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获益.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胸腔镜辅助下环抱式接骨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环抱式接骨器在多发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胸腔镜辅助下接骨器手术治疗的36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肋骨骨折处切开复位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及伤口负压引流球.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胸廓外观正常,连枷胸消失,无一例出现反常呼吸,术后第1日复查X线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骨折处对位对线满意,呼吸运动正常,疼痛消失快,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d,随访36例,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1~16(11.6±1.3)个月,患者均无排斥反应.结论 胸腔镜辅助环抱式接骨器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获得满意的效果,胸廓塌陷得以矫正,改善呼吸功能,有效弥补了传统开胸创伤大的不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郭文炜;李永强;徐驰;杨鲸蓉;曾志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维生素C抗癌作用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研究证实,血浆维生素C浓度随给药途径的不同有着显著的差别.只有通过静脉注射给药,血浆和尿液当中的维生素C浓度才能达到杀死癌细胞水平.大剂量维生素C通过静脉注射途径给药,可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症状和延长其生命.因此,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成为临床肿瘤治疗补充和替代疗法之一.为总结维生素C抗癌试验的研究现状,探讨维生素C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该文就大剂量维生素C在人体所进行的临床试验予以综述.

    作者:刘祚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NALP3炎性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ALP3)又称NLRP3,NALP3炎性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在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是活化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的分子平台,进而调控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和分泌.近年来,NALP3炎性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受到关注,该文就NASH中NALP3-caspase-1-IL-1β炎性通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李盼盼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与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氨基脲敏感性胺氧化酶(SSAO)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胺氧化酶.SSAO主要催化短链伯胺氧化脱氨并生成相应的醛类、过氧化氢和氨.甲胺和氨基丙酮是SSAO的生理性底物.心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血浆SSAO活性明显增高,其催化生成的毒性产物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SSAO与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病理生理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作者:李潮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鱼精蛋白截短体在构建融合蛋白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融合蛋白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病毒感染和肿瘤的基因治疗方面,但是其自身也有诸多缺点.鱼精蛋白截短体(tP)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具有DNA结合功能,编码序列寡核苷酸的设计与合成比较简单等优点,克服了融合蛋白欠稳定等缺点.因此,tP被用于融合蛋白的构建中,融合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已用于临床前研究,为病毒感染和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邵远;姚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SM)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之一,一经诊断常需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可直接减压并可较好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尤其近年来前路非融合技术及微创技术迅速发展,更显示出其优越性.因单节段、连续两节段、多节段、非连续节段CSM减压及稳定性重建方式不同,针对其治疗的佳术式也不尽相同.

    作者:张伟锋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CEA检测在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肺癌患者经常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但作为肿瘤标志物其在肿瘤的诊断、复发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目前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主要依赖影像学,因此患者需要频繁接触放射线,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尤其是骨髓功能恢复,而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简便、易行、无创的特点,明确其对于肿瘤诊断、治疗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文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血清、胸腔积液及肿瘤组织中CEA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黄爱本;王晶;蒋延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配伍宫术宁胶棒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配伍宫术宁胶棒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前的宫颈准备效果.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宝鸡市人民医院妇科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生殖器萎缩妇女根据用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80例.A组:术前口服戊酸雌二醇片3 mg/d,连用7d;B组:术前连续口服米非司酮片3d,50 mg/d,取环时两组常规配伍宫术宁胶棒.对比A、B两组取环时的宫颈扩张难易度、术中疼痛反应、取环时间、取环成功率、取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取环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 A组阴道分泌物多、疼痛评分低、扩张宫颈容易,A组取环成功率为93.8%(75/80),B组为92.5%(74/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取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为(3.67±0.59) mm和(3.66±0.56) mm,B组取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为(3.44±0.80) mm和(3.45±0.76) mm;A、B两组取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3.46±0.84)d和(3.45±0.82)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两种药物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前的宫颈准备效果均切实、可靠.术前配伍宫术宁胶棒扩宫更安全.

    作者:张亚红;黄志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