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体外循环(CPB)装置和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患者CPB术后肺部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心脏瓣膜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胸膜腔积液、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肺出血及肺栓塞、灌注肺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肺部并发症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的生存率.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不同种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不同作用,n-3 PUFAs对恶性肿瘤具有促凋亡作用,而n-6 PUFAs则发挥相反的作用,该文通过概述n-3 PUFAs与n-6 PUFAs对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细胞、消化道肿瘤等)的不同作用,并可能通过改变癌细胞膜脂质的流动性、空间结构及功能影响信号表达、改变癌细胞中抗凋亡因子前列腺素过氧化合成酶、影响细胞外Fas /Fas-L凋亡通路或细胞内线粒体相关凋亡通路中caspase-3表达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生长,通过改变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可增加化疗药效,为妇科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作者:曾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临床普查中的临床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60例60 ~86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情况.结果 术前有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术中病灶情况与术前肠镜检查部位一致,早期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为53%.结论 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进展情况,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
作者:唐合兰;颜伟;杜斌;韩全利;杨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基于非传统的讨论,肾脏在维持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通过糖异生释放糖进入血液循环,又通过摄取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并且在近曲小管水平对原尿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在出现高血糖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也适应性加强,终导致慢性高血糖,增加了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低血糖时,肾糖释放增加以维持血糖稳定.该文主要阐述肾脏在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血糖调控的机制以及对血糖平衡的潜在影响.
作者:文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数量的增多,导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像学诊断地位突显,其诊断方法主要有:多普勒超声(DUS)、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上诸多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DUS较实用,但是无法显示下肢血管树;MSCTA显示钙化好,但有辐射;MRA显示血管较清晰,但检查时间长;DSA是公认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性检查.为方便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该文就这些影像检查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肿瘤合并低钾血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其是癌性恶病质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肿瘤细胞释放特异性的恶病质因子,造成机体细胞因子合成增加,宿主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少,能量消耗增加,从而使机体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性消耗,器官功能下降,终导致全身衰竭.调节肿瘤患者的电解质失衡,对于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莉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原发性腹主动脉消化道瘘(PAEF),发病率低,但病死率极高,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该文回顾了近年来PAEF的相关研究,着重论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CT、血管造影、超声等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并比较了开腹手术(原位或异位重建)与腔内隔绝术治疗该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认为早期诊断,快速手术治疗,选择合理术式,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韩利坤;唐波;刘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临床性能.方法 随机抽取63例临床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检测,分别采用HCV磁珠法试剂和对照试剂检测血清中RNA水平.结果 对照试剂检测63例临床样本中有22例阳性,41例阴性;磁珠法试剂检测63例样本中有27例阳性,36例阴性,两种试剂的阳性样本具较好的一致性(P=0.000),磁珠法试剂与对照试剂的定量检测结果具有线性相关性(r=0.935,P<0.05).结论 两种试剂都可以应用于HCV临床检测,磁珠法试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
作者:张桂红;苏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的癌症合并中重度疼痛、经口服或肌内注射阿片类等药物效果不良患者60例,以一次性电子微量泵吗啡静脉输注,按需要调整剂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呼吸抑制1.7%,头晕、嗜睡13.3%,恶心、呕吐15.0%,皮疹5.0%,尿潴留18.3%,便秘60.0%.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病例.结论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高,但对症治后均可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林立荣;莫静机;吴耀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细辛脑联合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海军总医院儿科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均在入院后实施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吸氧、镇静、吸痰、雾化吸入、使用抗生素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实施以上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再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盐酸氨溴索溶入5 ~10%葡萄糖注射液30 ~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7 ~10 d为一个疗程,再经静脉滴注细辛脑注射液[1 mg/(kg·d),用5% ~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0.01% ~0.02%的浓度,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5 ~7 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喘气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观察两组的口干及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在退烧时间[(1.7±1.1) d vs(2.4±1.1) d]、喘气缓解时间[(4.4±1.5) d vs(4.9±1.7) d]、咳嗽消失时间[(5.4±1.4) d vs(6.6±1.6) d]、哮鸣音消失时间[(4.2±3.1) d vs(6.3±3.2) d]、湿啰音消失时间[(4.7±3.2) d vs(6.6±2.9) d]以及住院天数[(7.0±2.5) d vs(9.0±2.5) d]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氨溴索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峥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陕西电子四○九医院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两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176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187例)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征情况.结果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8例,鼻中隔摆动23例,鼻梁塌陷7例,鼻小柱退缩5例;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除1例鼻中隔粉碎性骨折合并偏曲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摆动、1例糖尿病患者因术后合并感染造成鼻中隔穿孔外,其他均无鼻梁塌陷、鼻小柱退缩、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从现代微创及功能性手术角度来看优于后者.
作者:李兰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及对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子宫内膜样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共89例,选择54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CXCR4、PI3K和CD34蛋白的表达,探讨CXCR4、PI3K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XCR4和PI3K、CXCR4和MVD、PI3K和M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CXCR4及PI3K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两者对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CXCR4及PI3K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范海燕;许艳梅;许巧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微创技术,通过超声波聚焦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灶杀死肿瘤细胞,并且能有效激活机体免疫.高强度聚焦超声单独治疗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效果确切,配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放射治疗或内分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与其他前列腺癌治疗方式相比,高强度聚焦超声有其独特优势.该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作用机制,相关基础研究,治疗及联合治疗效果,并发症,局限性及展望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系统论述.
作者:姚明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南京地区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地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抑郁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地区2009 ~2011年抗抑郁药物临床用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继续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2.56%.帕罗西汀近年来继续名列榜首,占平均用药金额的27.73%;DDDs排列前3位的依次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其他类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结论 以帕罗西汀、氟西丁为代表的SSRI类抑郁药仍是近年来南京地区医院的一线药物,用药量正随着临床上对抑郁症的逐渐重视而不断提高.
作者:刘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分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预防及诊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手术麻醉的10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进行监测,对主要的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患者麻醉诱导后以及插管1、3、5 min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麻醉诱导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低血压31例,高血压7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17例.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麻醉风险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为了保证患者的稳定恢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心血管相关疾病对麻醉的影响,以使增强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保证患者在佳状态下进行手术.
作者:熊雄;熊双宝;周德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Girdin蛋白是一种新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和不成熟的内皮细胞中处于中、高表达水平.Girdin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内活动,包括肌动蛋白骨架的稳定和重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通路以及与Gα的相互作用,并且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新生和自我吞噬等的调节,终导致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Girdin蛋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朱明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各级检验机构重点关注和检测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虽然一经确诊后治疗手段比较成熟和固定,但早期检查和早期发现对于疾病的病程及预后有重大的影响.该文就近期肺结核在诊断技术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刘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妊娠期间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孕妇VTE的发生率约为0.1%,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肺栓塞.对妊娠VTE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可减少再发VTE.妊娠时VTE的治疗和预防应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这两种药物不透过胎盘,因而避免了华法林的致畸风险.虽然在妊娠VTE患者中给予溶栓治疗的经验非常有限,但对大块肺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严重受损的妊娠VTE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很可能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作者:要跟东;石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长期以来,线粒体被认为是细胞存活的关键.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线粒体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才被人们所认知.线粒体凋亡通路与线粒体相关的一些重要蛋白,如促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线粒体衍生的第二种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高温应激蛋白A2(HtrA2)、核酸内切酶G等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共同发挥着调控作用.该文主要就线粒体凋亡通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郑天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酶激活和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为主要特征的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急腹症.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近年来研究发现,生长激素(GH)联合生长抑素(SS)治疗SAP取得良好效果.该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GH治疗SAP可能的作用机制及GH联合SS治疗SAP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陈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