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内膜样癌中CXCR4和PI3K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范海燕;许艳梅;许巧兰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癌, 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血管生成, 相关性
摘要: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及对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子宫内膜样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共89例,选择54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CXCR4、PI3K和CD34蛋白的表达,探讨CXCR4、PI3K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XCR4和PI3K、CXCR4和MVD、PI3K和M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CXCR4及PI3K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两者对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CXCR4及PI3K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门诊就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0例.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Unicap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E(sIgE)等途径,将粉尘螨SPT阳性,且粉尘螨sIgE≥1级,ASST阴性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给予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结合基础的抗组胺药治疗,对照组50例仅给予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0.5年、1.0年、1.5年对两组进行病情评估.结果 治疗0.5年、1.0年、1.5年,试验组的有效率依次为64%、72%、82%,对照组依次为52%、58%、64%.治疗0.5年和1年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1,-1.122,P>0.05).治疗1.5年,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9,P<0.05).结论 SLIT在已确定变应原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能针对病因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值得推荐.

    作者:蔡冰;谢汉平;罗光浦;周美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酒精依赖伴有自杀意念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5例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同期68例不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伴或不伴有杀意念酒精的依赖患者间年龄、教育程度、HAMD-17评分及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自杀意念者与不伴有自杀意念者的婚姻状况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②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患者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延时记忆因子分值及RBANS总分均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组(t=3.567、4.903、6.007、3.103,P<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注意因子是酒精依赖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分值低的酒精依赖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可能更高,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华侨;柴萌;王爱伟;孔永彪;张津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细胞微粒在生物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微粒是从细胞膜上脱落而释放的一些小囊泡,含有丰富的来源细胞的表面蛋白和胞质成分,如表面受体、细胞因子、mRNA和microRNA等.微粒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病理生理学行为,如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发生进展等.微粒通过转移自身部分内容物至靶细胞,调控细胞的功能状态,因此微粒作为一种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在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吕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样癌中CXCR4和PI3K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及对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子宫内膜样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共89例,选择54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CXCR4、PI3K和CD34蛋白的表达,探讨CXCR4、PI3K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XCR4和PI3K、CXCR4和MVD、PI3K和M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CXCR4及PI3K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两者对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CXCR4及PI3K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范海燕;许艳梅;许巧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对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硫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硫酸镁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新生儿生存率、新生儿体质量、胎心异常率、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及24 h尿蛋白均显著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心异常率、重度子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可改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生存率.

    作者:张利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肾纤维化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肾纤维化是多种病因诱导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引起肾脏间质细胞增殖失调及细胞间质代谢失调、过量细胞外基质积聚、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病理过程,终导致肾衰竭.细胞因子是肾纤维化进展的关键因素.在各种病因刺激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并通过各种信号通路控制细胞核基因转录,导致肾纤维化.目前肾纤维化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级联信号通路、腺苷信号通路.该文着重阐述各信号通路转导途径及其相互关系,总结肾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机制.

    作者:李明亮;杜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在危重病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进展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是简便且可靠的辅助措施,它能够迅速地反映机体氧供需平衡的瞬间变化,优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组织缺氧、指导目标导向治疗、评估危重病患者病死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vO2的降低是氧输送不能满足组织需氧而引起的,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心排血量改变的重要诊断指标.通过监测ScvO2、及早纠正氧输送与氧消耗的失衡、降低组织缺氧程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病因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体外循环(CPB)装置和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患者CPB术后肺部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心脏瓣膜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胸膜腔积液、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肺出血及肺栓塞、灌注肺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肺部并发症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的生存率.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疾病的影像学进展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数量的增多,导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像学诊断地位突显,其诊断方法主要有:多普勒超声(DUS)、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上诸多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DUS较实用,但是无法显示下肢血管树;MSCTA显示钙化好,但有辐射;MRA显示血管较清晰,但检查时间长;DSA是公认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性检查.为方便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该文就这些影像检查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下消化道大出血作为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可导致较高的病死率.在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中,出血部位的诊断仍属难点,其诊断方法的应用更多地取决于医师的技能和经验.科学技术的进步拓宽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措施的选择范围.因此,医师对不同检查及治疗方式的熟练掌握显得尤为重要,以便能够正确地对下消化道大出血实施诊疗.

    作者:罗川栩;任林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SAHA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目前非手术药物治疗主要为化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传统的化疗药物存在普遍的耐药现象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妇科恶性肿瘤有效低毒的治疗新策略亟待探索.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研发抗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热点.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作为第一个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探讨

    目的 探讨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的癌症合并中重度疼痛、经口服或肌内注射阿片类等药物效果不良患者60例,以一次性电子微量泵吗啡静脉输注,按需要调整剂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作相应对症处理.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呼吸抑制1.7%,头晕、嗜睡13.3%,恶心、呕吐15.0%,皮疹5.0%,尿潴留18.3%,便秘60.0%.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的病例.结论 大剂量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治疗癌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较高,但对症治后均可缓解,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林立荣;莫静机;吴耀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人脊髓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于1990年诞生后即迅速发展,很快被用于脑神经元功能的研究,进而又成为评价脊髓功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在健康人、脊髓疾病及损伤患者的研究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不仅显示了与解剖部位相对应的脊髓神经元活动,还进一步探索、解释了脊髓激活区的病理生理学原理.脊髓fMRI初步揭示了脊髓功能活动的特点,必将在脊髓生理病理学研究中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偏头痛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神经血管性疾病.近20年来,医学界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新的治疗方法也不断产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偏头痛动物模型的发展.根据目前的三大主流学说--血管源学说、皮质扩散抑制性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以及偏头痛的发生具有遗传倾向,偏头痛的动物实验模型也分为血管源性模型、神经血管源性模型、基因工程鼠模型和原发性头痛模型.该文对各种动物模型的适应范围与优缺点予以综述.

    作者:吴小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预防及诊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行手术麻醉的10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进行监测,对主要的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患者麻醉诱导后以及插管1、3、5 min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较麻醉诱导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低血压31例,高血压7例,术后并发低氧血症17例.结论 老年手术患者麻醉风险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为了保证患者的稳定恢复,应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全面了解,评估心血管相关疾病对麻醉的影响,以使增强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保证患者在佳状态下进行手术.

    作者:熊雄;熊双宝;周德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柴胡抗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中药柴胡在临床抗抑郁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对其药理的研究也有了诸多新发现,包括柴胡类复方制剂、柴胡提取物和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的抗抑郁研究等,多涉及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元形态活性及其信号通路已成为研究热点,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为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辛义周;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鼻中隔矫正术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陕西电子四○九医院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两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176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187例)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征情况.结果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8例,鼻中隔摆动23例,鼻梁塌陷7例,鼻小柱退缩5例;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除1例鼻中隔粉碎性骨折合并偏曲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摆动、1例糖尿病患者因术后合并感染造成鼻中隔穿孔外,其他均无鼻梁塌陷、鼻小柱退缩、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从现代微创及功能性手术角度来看优于后者.

    作者:李兰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HCV RNA荧光定量试剂盒检测丙型肝炎病毒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丙型肝炎病毒(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临床性能.方法 随机抽取63例临床血清样本进行平行检测,分别采用HCV磁珠法试剂和对照试剂检测血清中RNA水平.结果 对照试剂检测63例临床样本中有22例阳性,41例阴性;磁珠法试剂检测63例样本中有27例阳性,36例阴性,两种试剂的阳性样本具较好的一致性(P=0.000),磁珠法试剂与对照试剂的定量检测结果具有线性相关性(r=0.935,P<0.05).结论 两种试剂都可以应用于HCV临床检测,磁珠法试剂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

    作者:张桂红;苏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妊娠期间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孕妇VTE的发生率约为0.1%,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肺栓塞.对妊娠VTE患者给予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并可减少再发VTE.妊娠时VTE的治疗和预防应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这两种药物不透过胎盘,因而避免了华法林的致畸风险.虽然在妊娠VTE患者中给予溶栓治疗的经验非常有限,但对大块肺栓塞和血流动力学严重受损的妊娠VTE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很可能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作者:要跟东;石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260例结直肠癌临床分析与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临床普查中的临床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60例60 ~86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情况.结果 术前有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术中病灶情况与术前肠镜检查部位一致,早期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为53%.结论 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进展情况,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

    作者:唐合兰;颜伟;杜斌;韩全利;杨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