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HA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朝晖

关键词: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妇科恶性肿瘤
摘要: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目前非手术药物治疗主要为化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传统的化疗药物存在普遍的耐药现象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妇科恶性肿瘤有效低毒的治疗新策略亟待探索.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研发抗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热点.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作为第一个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实验室诊断的研究进展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各级检验机构重点关注和检测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虽然一经确诊后治疗手段比较成熟和固定,但早期检查和早期发现对于疾病的病程及预后有重大的影响.该文就近期肺结核在诊断技术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刘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酒精依赖伴有自杀意念患者认知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伴有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天津市安宁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5例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和同期68例不伴自杀意念的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及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①伴或不伴有杀意念酒精的依赖患者间年龄、教育程度、HAMD-17评分及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自杀意念者与不伴有自杀意念者的婚姻状况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②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患者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延时记忆因子分值及RBANS总分均显著低于不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组(t=3.567、4.903、6.007、3.103,P<0.05);③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广度、注意因子是酒精依赖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伴自杀意念酒精依赖患者存在注意等认知功能损害,视觉广度、注意因子分值低的酒精依赖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可能更高,对有自杀意念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华侨;柴萌;王爱伟;孔永彪;张津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西安市第九医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给予依那普利10 ~2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10 mg/d,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联合用药可以起到保护肾功能和改善糖代谢的双重作用,效果满意,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许涵;梁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260例结直肠癌临床分析与肠镜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在临床普查中的临床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60例60 ~86岁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肠镜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情况.结果 术前有腹痛、腹胀、便血、大便性状改变等临床表现,术中病灶情况与术前肠镜检查部位一致,早期结直肠肿瘤检出率为53%.结论 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的部位、范围、程度和进展情况,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

    作者:唐合兰;颜伟;杜斌;韩全利;杨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微创技术,通过超声波聚焦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灶杀死肿瘤细胞,并且能有效激活机体免疫.高强度聚焦超声单独治疗局限性早期前列腺癌效果确切,配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放射治疗或内分泌联合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与其他前列腺癌治疗方式相比,高强度聚焦超声有其独特优势.该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的作用机制,相关基础研究,治疗及联合治疗效果,并发症,局限性及展望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系统论述.

    作者:姚明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156例急诊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索急诊科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将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5 ~79岁为老年组(72例),≥80岁为高龄组(8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基础疾病分布,同时分析其性别和年龄分布以及发病月份分布,来诊时血压特点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高龄组女性急救车送诊率显著增高(P<0.05),老年组男性患者由家属送诊率显著增高(P<0.01);高龄组女性收入院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而老年组男性患者收入院治疗的比率高于高龄组(P<0.01);急性左心衰竭发病高峰年龄为71 ~90岁,发病月份分布特点为冬春季高发,基础疾病分布为冠心病,高血压常见.高龄组低血压发生率、病死率均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急诊科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其特有的流行病学特点,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后,就可以对此类患者尽早进行正确判断,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误诊.

    作者:李立艳;靳杨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肾脏在调控血糖内稳态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非传统的讨论,肾脏在维持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通过糖异生释放糖进入血液循环,又通过摄取血液循环中的葡萄糖来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并且在近曲小管水平对原尿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在出现高血糖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也适应性加强,终导致慢性高血糖,增加了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低血糖时,肾糖释放增加以维持血糖稳定.该文主要阐述肾脏在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血糖调控的机制以及对血糖平衡的潜在影响.

    作者:文艺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3.0T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不稳定斑块更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应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及多种线圈、多序列扫描技术不仅可以观察血管管壁形态学的改变、血管腔的变化,还可以探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含量、斑块内出血以及溃疡、坏死等变化,对斑块的大小、体积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

    作者:郭军;孟郊;许宁;HAN Tong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鼻中隔矫正术式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与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陕西电子四○九医院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6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两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176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187例)行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征情况.结果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组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8例,鼻中隔摆动23例,鼻梁塌陷7例,鼻小柱退缩5例;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组除1例鼻中隔粉碎性骨折合并偏曲患者术后发生鼻中隔摆动、1例糖尿病患者因术后合并感染造成鼻中隔穿孔外,其他均无鼻梁塌陷、鼻小柱退缩、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摆动等术后并发症发生,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鼻中隔成形术较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少,从现代微创及功能性手术角度来看优于后者.

    作者:李兰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激素补充治疗的研究进展

    激素补充治疗(HRT)可确切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因雌激素缺乏引起的相关症状,但许多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密切相关,必须保证HRT在获益的同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风险.目前认为,Ⅱ型子宫内膜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宫颈癌、外阴癌等为非性激素依赖肿瘤,应用HRT是安全的;虽然Ⅰ型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等为性激素依赖肿瘤,但至少目前没有证据支持HRT会影响患者的复发和预后.临床应用前要充分知情同意,并根据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

    作者:施佳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细辛脑联合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并探讨细辛脑联合氨溴索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海军总医院儿科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4例,均在入院后实施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吸氧、镇静、吸痰、雾化吸入、使用抗生素以及在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实施以上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再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7.5 mg盐酸氨溴索溶入5 ~10%葡萄糖注射液30 ~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7 ~10 d为一个疗程,再经静脉滴注细辛脑注射液[1 mg/(kg·d),用5% ~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0.01% ~0.02%的浓度,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5 ~7 d.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退烧时间、喘气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观察两组的口干及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在退烧时间[(1.7±1.1) d vs(2.4±1.1) d]、喘气缓解时间[(4.4±1.5) d vs(4.9±1.7) d]、咳嗽消失时间[(5.4±1.4) d vs(6.6±1.6) d]、哮鸣音消失时间[(4.2±3.1) d vs(6.3±3.2) d]、湿啰音消失时间[(4.7±3.2) d vs(6.6±2.9) d]以及住院天数[(7.0±2.5) d vs(9.0±2.5) d]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辛脑联合氨溴索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峥维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柴胡抗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的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中药柴胡在临床抗抑郁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对其药理的研究也有了诸多新发现,包括柴胡类复方制剂、柴胡提取物和有效成分柴胡皂苷的抗抑郁研究等,多涉及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元形态活性及其信号通路已成为研究热点,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为新药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辛义周;李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心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 vs 8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舒张压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血压情况,减轻患者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SAHA与妇科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目前非手术药物治疗主要为化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传统的化疗药物存在普遍的耐药现象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妇科恶性肿瘤有效低毒的治疗新策略亟待探索.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研发抗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热点.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作为第一个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刘朝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艾塞那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艾塞那肽组,各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糖尿病药物治疗,艾塞那肽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塞那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状态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 艾塞那肽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还原性谷胱甘肽活性水平[(36.30±9.04) mU/L、(188.43±46.13) ng/L]较治疗前[(28.89±9.62) mU/L、(159.21±45.34) ng/L]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水平[(2.59±0.89) mmol/L]较治疗前[(4.42±1.07) mmol/L]显著下降(P<0.05),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塞那肽对DAN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心率变异指标,疗效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孟丽;文重远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病因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体外循环(CPB)装置和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改进,患者CPB术后肺部并发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心脏瓣膜术后肺部并发症主要有气胸、胸膜腔积液、肺不张、肺水肿、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肺出血及肺栓塞、灌注肺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肺部并发症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的生存率.

    作者:刘建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细胞微粒在生物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微粒是从细胞膜上脱落而释放的一些小囊泡,含有丰富的来源细胞的表面蛋白和胞质成分,如表面受体、细胞因子、mRNA和microRNA等.微粒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病理生理学行为,如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发生进展等.微粒通过转移自身部分内容物至靶细胞,调控细胞的功能状态,因此微粒作为一种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在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吕琳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原发性腹主动脉消化道瘘的诊治进展

    原发性腹主动脉消化道瘘(PAEF),发病率低,但病死率极高,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难题之一.该文回顾了近年来PAEF的相关研究,着重论述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CT、血管造影、超声等辅助检查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并比较了开腹手术(原位或异位重建)与腔内隔绝术治疗该病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认为早期诊断,快速手术治疗,选择合理术式,积极预防并发症等能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韩利坤;唐波;刘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子宫内膜样癌中CXCR4和PI3K的表达及其对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样癌中趋化生长因子受体4(CXCR4)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表达及对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VD)的作用,探讨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子宫内膜样癌术后留取的蜡块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共89例,选择54例正常的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中CXCR4、PI3K和CD34蛋白的表达,探讨CXCR4、PI3K和MVD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表达差别.结果 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XCR4、PI3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MVD的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中CXCR4和PI3K、CXCR4和MVD、PI3K和MV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CXCR4及PI3K高表达参与肿瘤的进展,两者对CD34阳性的血管生成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CXCR4及PI3K对病变的进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作者:范海燕;许艳梅;许巧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HIV与HBV/HCV共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均可通过血液(包括输血和输血制品)、性接触(包括同性接触和异性接触)、母婴垂直及静脉注射吸毒等途径传播.所以,HIV合并HBV/HCV感染比较常见,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就目前HIV合并HBV/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小丽;范晶华;段志文;王海斌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