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有效筛查被认为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为有效的方法.三维超声(3D-US)作为普通超声及钼靶摄影的有效补充,其在小乳癌及致密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3D-US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就近年来3D-US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张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头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颅内血管病变检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CTA重建图像质量高,定性、定位准确,对患者辐射剂量少等优势,随着多层螺旋CTA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谢晓宇;熊颖;曾白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脱氢表雄酮(DHEA)和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是雄激素的前体,少量转化为雌激素.DHEA、DHEAS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且存在许多独立作用机制,但这些作用机制都与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代谢有关.DHEAS可以应用于肥胖、妇女绝经、老化的治疗,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DHEAS疗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激素替代疗法,用于女性绝经的治疗和调理,其被广泛用于男性激素替代疗法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尚待大规模的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佳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血管神经头痛患者,将其根据挂号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单纯西药组40例,给予口服谷维素、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等进行治疗,每次1粒,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平肝疏风通络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西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Z=2.543,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为(4.3±1.2)次/月,治疗后为(1.8±1.1)次/月;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为(4.3±1.3)次/月,治疗后为(2.13±1.2)次/月.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为(6.6±2.1) h,治疗后为(2.2±0.9) h;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为(6.1±2.5) h,治疗后为(3.3±0.8)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的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恒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均给予2 mg/kg丙泊酚+0.2 mg/kg阿曲库铵+2~4 μg/kg芬太尼麻醉诱导.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mL+生理盐水100 mL进行术后镇痛,丙泊酚组患者单纯给予100 mL生理盐水进行术后镇痛.术后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VAS及 Ramsay评分进行比较,并记录术后患者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VAS以及Ramsay评分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呼吸抑制以及皮疹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收治的57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 h内接受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57例患者共接受76点组织胶注射,累计注射组织胶109 mL.结果 ①76点组织胶注射均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②57例患者均为活动性出血,注射组织胶后均即时止血,随访期间未发现再出血病例.24例患者复查了胃镜,10例患者胃底曲张静脉明显缩小,14例患者胃底曲张静脉未见明显变化.近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5.3%,死亡原因均为肝性脑病.③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4例患者出现低热,9例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感.结论 急诊胃镜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确切,具有止血效果好、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
作者:熊锦华;陈力强;范公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老年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和对照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缓解情况、内分泌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H=7.193,P<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2.1±13.6) ng/L vs (134.2±19.8) ng/L](t=6.237,P<0.05),[(34.4±8.4) ng/L vs(58.6±7.4) ng/L](t=6.842,P<0.05),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却显著高于对照组[(682.5±90.4) ng/L vs(411.3±73.6) ng/L](t=5.384,P<0.05);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及肿瘤内分泌情况,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冷霜;任芳;郭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临床试验模拟可以提高药物开发过程的效率已被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认可.临床试验模拟结合药理学等信息,可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优化试验设计、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开发时间、减少试验的数目、充分利用试验数据、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通过查阅已经发表的论文,该文综述了临床实验模拟的概念、作用,重点说明了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和临床上应用的新发展.
作者:郝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用药通气组患者给予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单纯正压通气组单纯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标、呼吸机指标、并发疾病情况等差异.结果 联合用药通气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血氧分压及pH值均著显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P<0.05),治疗后6 h、12 h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40.21±5.98) mm Hg vs(46.34±5.29) mm Hg]、[(38.76±5.23) mm Hg vs(44.34±5.78) mm Hg](P<0.05);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16.42±2.75) cm H2O vs (20.86±2.18) cm H2O]、[(3.21±1.37) cm H2O vs (5.03±1.26) cm H2O]、[(56.42±7.43) 次/min vs (63.24±6.39) 次/min](P<0.05);总并发疾病概率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2.5% vs 10%](P<0.05).结论 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部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疾病.
作者:周家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磁导航技术是指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等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以来,多项病例报告显示,它不仅能够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各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扩大了介入手术的适应证范围,同时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潜在的风险.该文针对磁导航技术的原理构造、操作过程以及在几种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杨雪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通过单通道系统连续监测大脑电活动,用于加强神经功能监测,反映脑功能情况.aEEG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床边监测,在临床上很适合应用于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评估脑功能及其预后.目前在新生儿病房aEEG主要用于评估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癫痫的预后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预后.该文对aEEG原理、判读方法、临床意义、局限性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而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易晓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统一定论.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的是细胞凋亡.在其发病过程中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发生凋亡,骨形成受到抑制;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数量相对增加,骨吸收增强.骨重塑过程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两个方面.该文主要研究骨重塑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吉万波;刘冠虹;刘锦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各50例,检测HPV阳性例数、HPV水平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HPV感染98例,阳性率为63.33%,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11/50)、78%(39/50)、96%(48/50);HPV水平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HPV-DNA-16、HPV-DNA-18阳性率高,分别为89.80%、86.73%;HPV-DNA-52、HPV-DNA-56、HPV-DNA-58阳性率其次,分别为52.04%、57.14%、50%.三组HPV-DNA各亚型的阳性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人类偏肺病毒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致病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感染后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肺炎;它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为常见,国内外有许多相关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目前对其结构及其临床特点研究较多,但对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研究较少,国外对其疫苗的研究也已有相关报道.该文将目前国内外相关免疫及其相关疫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维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浅低温(32~34 ℃)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能够降低梗死面积,改善梗死心肌的愈合.但要使治疗性低温产生保护效应必须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尽可能早地而且在再灌注之前就要使心肌达到目标温度.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的浅低温对左心室功能、局部心肌血流及缺血预适应似乎不会产生损害作用.浅低温保护作用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降低组织代谢率,保存高能磷酸盐,减轻细胞凋亡,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等.
作者:阮爱兵;吕爱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血压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高,同时抑郁症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升高,并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越来越常见,但两者共病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高血压和抑郁症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故该文对目前关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与RA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曹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典型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从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病变;而且IL-8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触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IL-8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血清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转归过程中心室纤颤的发生及心功能状态明显相关.
作者:吴彩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各种突变导致FⅧ活性降低,错义突变是轻/中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内含子22的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点、片段缺失、插入突变占已知突变的其余部分.突变产生的效应包括产生功能缺陷的FⅧ或减少循环中FⅧ的数量.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已经确定,仍有少量患者检测不到FⅧ基因的突变.该文就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典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且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学者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治疗该病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为主,且因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故多药联合治疗亦被广泛应用.FD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故倍受研究者关注.该文就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力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