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维超声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张冰

关键词:三维超声, 乳腺癌, 诊疗, 进展
摘要: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有效筛查被认为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为有效的方法.三维超声(3D-US)作为普通超声及钼靶摄影的有效补充,其在小乳癌及致密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3D-US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就近年来3D-US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血友病A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

    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各种突变导致FⅧ活性降低,错义突变是轻/中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内含子22的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点、片段缺失、插入突变占已知突变的其余部分.突变产生的效应包括产生功能缺陷的FⅧ或减少循环中FⅧ的数量.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已经确定,仍有少量患者检测不到FⅧ基因的突变.该文就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典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疏血通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比较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联合用药组)42例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蛋白排泄率(24 hUPE)的变化.结果 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依那普利组(H=8.369,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FPG、2 h PG、TC、TG、24 hUPE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用药组血清hs-CRP、FPG、2 hPG、TC、TG、24 h UPE水平均显著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沈和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临床试验模拟的应用进展

    临床试验模拟可以提高药物开发过程的效率已被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认可.临床试验模拟结合药理学等信息,可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优化试验设计、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开发时间、减少试验的数目、充分利用试验数据、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通过查阅已经发表的论文,该文综述了临床实验模拟的概念、作用,重点说明了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和临床上应用的新发展.

    作者:郝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振幅整合脑电图连续监测新生儿脑功能的意义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通过单通道系统连续监测大脑电活动,用于加强神经功能监测,反映脑功能情况.aEEG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床边监测,在临床上很适合应用于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评估脑功能及其预后.目前在新生儿病房aEEG主要用于评估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癫痫的预后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预后.该文对aEEG原理、判读方法、临床意义、局限性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而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易晓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均给予2 mg/kg丙泊酚+0.2 mg/kg阿曲库铵+2~4 μg/kg芬太尼麻醉诱导.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mL+生理盐水100 mL进行术后镇痛,丙泊酚组患者单纯给予100 mL生理盐水进行术后镇痛.术后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VAS及 Ramsay评分进行比较,并记录术后患者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VAS以及Ramsay评分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呼吸抑制以及皮疹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人类偏肺病毒免疫机制及其疫苗的研究

    人类偏肺病毒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致病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感染后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肺炎;它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为常见,国内外有许多相关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目前对其结构及其临床特点研究较多,但对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研究较少,国外对其疫苗的研究也已有相关报道.该文将目前国内外相关免疫及其相关疫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维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血清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血清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淮安市肿瘤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26例),根据疾病病情分为缓解期(n=36例),急性期(n=42例),比较各组血清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及其与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结果 随UAER增加各组尿液MCP-1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而各组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及急性期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782,P<0.05),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与UAER无相关(r=0.327,P>0.05).结论 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HSPN患儿肾脏组织病变程度和尿蛋白有着密切相关性,对HSPN患儿疾病预后情况判断和临床治疗方案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三维超声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有效筛查被认为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为有效的方法.三维超声(3D-US)作为普通超声及钼靶摄影的有效补充,其在小乳癌及致密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3D-US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就近年来3D-US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张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于深圳市南湾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6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奥曲肽0.1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 mL,以0.025 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72 h,血凝酶1000 U静脉推注,每日2次;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血凝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用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平均显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治疗组(u=2.0569,P<0.05),平均显效时间观察组为(6.12±1.34)h,治疗组为(9.56±2.64)h,观察组优于治疗组(t=9.7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出现波动,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2例,治疗组出现腹胀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龚益清;雷高;邹雄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7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影响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关节面的塌陷程度、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术后并发症、手术复位情况等6个方面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术后并发症、手术复位情况和关节面的塌陷程度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措施,评估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愈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逊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血管神经头痛患者,将其根据挂号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单纯西药组40例,给予口服谷维素、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等进行治疗,每次1粒,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平肝疏风通络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西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Z=2.543,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为(4.3±1.2)次/月,治疗后为(1.8±1.1)次/月;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为(4.3±1.3)次/月,治疗后为(2.13±1.2)次/月.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为(6.6±2.1) h,治疗后为(2.2±0.9) h;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为(6.1±2.5) h,治疗后为(3.3±0.8)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的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恒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40例晚期胰腺癌疼痛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抗抑郁药物、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缓解晚期胰腺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观察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6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30 mg口服、每日2次,阿米替林25 mg口服、每日3次,同时进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止痛效果相近(P>0.05).但治疗组盐酸吗啡缓释片剂量减半,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睡眠、食欲以及主动与人沟通等生活质量(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P<0.05).结论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卓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梗死,因此,缺血心肌的及时检出及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非常重要.心肌灌注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各50例,检测HPV阳性例数、HPV水平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HPV感染98例,阳性率为63.33%,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11/50)、78%(39/50)、96%(48/50);HPV水平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HPV-DNA-16、HPV-DNA-18阳性率高,分别为89.80%、86.73%;HPV-DNA-52、HPV-DNA-56、HPV-DNA-58阳性率其次,分别为52.04%、57.14%、50%.三组HPV-DNA各亚型的阳性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主动脉夹层与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情险、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发生、发展逐步加深认识,但对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该文论述主动脉夹层与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两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年龄及烟酒史),病理生理学上主动脉夹层与粥样硬化相互影响来促进病程进展,分子生物学上基质金属蛋白酶和C反应蛋白都升高,影像学上(如主动脉夹层)可发现粥样斑块、钙化灶等.

    作者:赵琴;彭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肾结石治疗,其手术体位有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斜卧位、腰肋悬空位.定位穿刺技术主要有C臂X线引导定位穿刺、B型超声引导定位穿刺、CT定位穿刺;碎石技术以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钬激光碎石、联合碎石为主.PCNL的并发症注意出血、感染、胸膜损伤、结石残留、肾脏、输尿管及邻近脏器损伤的防治.PCNL是否会对肾实质及其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

    作者:罗建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电化学DNA芯片快速检测临床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DNA芯片技术是集合聚合酶链反应、传感技术及生物芯片三大技术优点来检测目标核酸序列的新方法.目前,因电化学DNA芯片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费用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易于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被用于多个领域,如传染病快速检验、疾病基因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研究、法医鉴定及临床病源微生物的检测诊断等.该文对电化学DNA芯片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病源微生物检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世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结直肠腺瘤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镜下发现结直肠腺瘤者98例(观察组),正常者20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等临床体征有无差别,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6,95% CI 1.21~2.37,P<0.05)、年龄>60岁(OR:1.48,95% CI 1.24~2.36,P<0.05),BMI>24(OR:2.22,95% CI 1.88~4.32)和脂肪肝(OR:1.88,95% CI 1.21~2.45,P<0.05)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有脂肪肝且超重的男性易患结直肠腺瘤.

    作者:秦锴;贺长林;刘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是指在支气管镜前端微型超声探头的引导下行实时经支气管壁对壁外组织针吸活检.该文重点介绍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分期中的应用,并与其他纵隔分期方法比较,介绍其在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以及纵隔其他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