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和荣
许多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后浅低温(32~34 ℃)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能够降低梗死面积,改善梗死心肌的愈合.但要使治疗性低温产生保护效应必须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尽可能早地而且在再灌注之前就要使心肌达到目标温度.对心肌产生保护作用的浅低温对左心室功能、局部心肌血流及缺血预适应似乎不会产生损害作用.浅低温保护作用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可能包括降低组织代谢率,保存高能磷酸盐,减轻细胞凋亡,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等.
作者:阮爱兵;吕爱玲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老年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和对照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缓解情况、内分泌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H=7.193,P<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2.1±13.6) ng/L vs (134.2±19.8) ng/L](t=6.237,P<0.05),[(34.4±8.4) ng/L vs(58.6±7.4) ng/L](t=6.842,P<0.05),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却显著高于对照组[(682.5±90.4) ng/L vs(411.3±73.6) ng/L](t=5.384,P<0.05);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及肿瘤内分泌情况,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冷霜;任芳;郭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血管神经头痛患者,将其根据挂号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单纯西药组40例,给予口服谷维素、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等进行治疗,每次1粒,每日1次;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平肝疏风通络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西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显著优于单纯西药组(Z=2.543,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为(4.3±1.2)次/月,治疗后为(1.8±1.1)次/月;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为(4.3±1.3)次/月,治疗后为(2.13±1.2)次/月.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为(6.6±2.1) h,治疗后为(2.2±0.9) h;单纯西药组患者治疗前为(6.1±2.5) h,治疗后为(3.3±0.8)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头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发作持续的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应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恒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于深圳市南湾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6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奥曲肽0.1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 mL,以0.025 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72 h,血凝酶1000 U静脉推注,每日2次;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血凝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用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平均显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治疗组(u=2.0569,P<0.05),平均显效时间观察组为(6.12±1.34)h,治疗组为(9.56±2.64)h,观察组优于治疗组(t=9.7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出现波动,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2例,治疗组出现腹胀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龚益清;雷高;邹雄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统一定论.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的是细胞凋亡.在其发病过程中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发生凋亡,骨形成受到抑制;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数量相对增加,骨吸收增强.骨重塑过程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两个方面.该文主要研究骨重塑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吉万波;刘冠虹;刘锦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肺复张方式是临床预防肺不张和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较高的吸入压力或者适当的呼气末正压打开萎陷的肺泡,以达到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减少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目的.复张的主要方法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性肺膨胀、压力控制法、叹气法和高频振荡通气等.在急性呼吸衰竭、单肺通气、心脏手术和一般全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对肺复张方式在临床上实施的理论基础和不同方法复张后取得的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李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胶囊内镜自研制成功以来,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小肠息肉、感染性炎症、寄生虫病、肠道憩室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它既弥补了传统胃肠道检查手段的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该文就胶囊内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领域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施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各种突变导致FⅧ活性降低,错义突变是轻/中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内含子22的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点、片段缺失、插入突变占已知突变的其余部分.突变产生的效应包括产生功能缺陷的FⅧ或减少循环中FⅧ的数量.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已经确定,仍有少量患者检测不到FⅧ基因的突变.该文就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典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查患者配合困难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成功率.方法 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62例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81例,B组按一般方法即检查医师反复讲解肺功能检查的要求和方法,患者按要求随即配合检查;A组除了一般方法外,还根据心理状态类型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有效心理沟通、示范、心理疏导、集体宣讲以及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文字和图片方式张贴于墙上等干预措施.统计完成检查患者的例数.结果 B组有55例患者终完成检查,完成率67.9%.A组有79例患者完成了检查,完成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的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多次示范及练习测试、心理疏导、集体宣讲等干预措施,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作者:张金蓉;李惠;陈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眼白化病是一组眼部着色减少的遗传性疾病,常伴随着视力下降、斜视、眼球震颤等症状.目前将眼白化病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1型(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OA1是常见的眼白化病类型,源于GPR143(OA1)基因的突变,其产物OA1是一种G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该文就OA1的临床表型、发生机制和遗传基础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琦;余国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行小切口EST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认为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
作者:周智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锡山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包括4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5例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及33例多支病变.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探讨PWV、ABI及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WV及hs-CRP显著升高,ABI显著降低(P<0.05);在冠心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中,PWV及hs-CRP依次升高,ABI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WV及hs-CRP正相关(r=0.576,0.628,P<0.05),与ABI呈负相关(r=-0.752,P<0.05).结论 PWV、hs-CRP及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
作者:钱中良;李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通过单通道系统连续监测大脑电活动,用于加强神经功能监测,反映脑功能情况.aEEG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床边监测,在临床上很适合应用于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评估脑功能及其预后.目前在新生儿病房aEEG主要用于评估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癫痫的预后和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预后.该文对aEEG原理、判读方法、临床意义、局限性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而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易晓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近年来,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有效筛查被认为是降低乳腺癌病死率为有效的方法.三维超声(3D-US)作为普通超声及钼靶摄影的有效补充,其在小乳癌及致密型乳腺病变中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3D-US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该文就近年来3D-US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予以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张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器,参与并介导细胞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已证实过氧化物酶体是细胞中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重要位点.过氧化物酶体中自由基生成与清除平衡机制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当过氧化物酶体发生氧化应激时产生大量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变化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从多个层面影响肿瘤进程.该文就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应激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魏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镜下发现结直肠腺瘤者98例(观察组),正常者20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等临床体征有无差别,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6,95% CI 1.21~2.37,P<0.05)、年龄>60岁(OR:1.48,95% CI 1.24~2.36,P<0.05),BMI>24(OR:2.22,95% CI 1.88~4.32)和脂肪肝(OR:1.88,95% CI 1.21~2.45,P<0.05)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有脂肪肝且超重的男性易患结直肠腺瘤.
作者:秦锴;贺长林;刘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均给予2 mg/kg丙泊酚+0.2 mg/kg阿曲库铵+2~4 μg/kg芬太尼麻醉诱导.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mL+生理盐水100 mL进行术后镇痛,丙泊酚组患者单纯给予100 mL生理盐水进行术后镇痛.术后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VAS及 Ramsay评分进行比较,并记录术后患者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VAS以及Ramsay评分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呼吸抑制以及皮疹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衰老被视为一种被动过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衰老细胞分泌一些因子能主动改变周围环境,这些因子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SASP包含多种因子,如生长因子、蛋白酶和炎性因子等,这些分泌因子依赖其所处的生物环境既可以诱导自身衰老又能促进细胞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尽管目前对于SASP的调节尚不完全清楚,但核因子κ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能够调节SASP的分泌.该文就近年来对SASP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婧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而且给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而肥胖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又有着一定的关联,并对肥胖的治疗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就单纯性肥胖的评定指标、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综述,以便于及时发现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思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脱氢表雄酮(DHEA)和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是雄激素的前体,少量转化为雌激素.DHEA、DHEAS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且存在许多独立作用机制,但这些作用机制都与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代谢有关.DHEAS可以应用于肥胖、妇女绝经、老化的治疗,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DHEAS疗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激素替代疗法,用于女性绝经的治疗和调理,其被广泛用于男性激素替代疗法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尚待大规模的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佳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