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中良;李旭东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各50例,检测HPV阳性例数、HPV水平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HPV感染98例,阳性率为63.33%,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11/50)、78%(39/50)、96%(48/50);HPV水平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HPV-DNA-16、HPV-DNA-18阳性率高,分别为89.80%、86.73%;HPV-DNA-52、HPV-DNA-56、HPV-DNA-58阳性率其次,分别为52.04%、57.14%、50%.三组HPV-DNA各亚型的阳性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垫江县人民医院的100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广泛型AgP(G-AgP),余下42例为局限型AgP(L-AgP),对G-AgP与L-AgP两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指数(BOP),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①G-AgP组患者治疗前PD、CAL与BOP分别为(4.38±0.71) mm、(2.60±0.36) mm及(3.11±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33±0.31) mm、(1.29±0.21) mm及(2.02±0.39) mm,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4.56±0.81) mm、(2.69±0.39) mm及(3.19±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45±0.37) mm、(1.39±0.28) mm及(2.22±0.41) mm,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AgP组治疗后与G-AgP组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AgP组治疗前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分别为(7.73±1.38) ng/L、(31.52±5.36) ng/L,治疗后分别为(3.72±0.91) ng/L、(61.83±16.52) ng/L,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P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7.97±1.52) ng/L、(33.37±11.09) ng/L,治疗后分别为(3.90±1.33) ng/L、(62.76±15.78) ng/L,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是侵袭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段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查患者配合困难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成功率.方法 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62例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各81例,B组按一般方法即检查医师反复讲解肺功能检查的要求和方法,患者按要求随即配合检查;A组除了一般方法外,还根据心理状态类型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给予有效心理沟通、示范、心理疏导、集体宣讲以及将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文字和图片方式张贴于墙上等干预措施.统计完成检查患者的例数.结果 B组有55例患者终完成检查,完成率67.9%.A组有79例患者完成了检查,完成率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不同的心理状态,对肺功能检查配合困难的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多次示范及练习测试、心理疏导、集体宣讲等干预措施,提高了检查成功率.
作者:张金蓉;李惠;陈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眼白化病是一组眼部着色减少的遗传性疾病,常伴随着视力下降、斜视、眼球震颤等症状.目前将眼白化病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1型(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OA1是常见的眼白化病类型,源于GPR143(OA1)基因的突变,其产物OA1是一种G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该文就OA1的临床表型、发生机制和遗传基础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琦;余国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脱氢表雄酮(DHEA)和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是雄激素的前体,少量转化为雌激素.DHEA、DHEAS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联系密切,且存在许多独立作用机制,但这些作用机制都与人体内性激素水平的代谢有关.DHEAS可以应用于肥胖、妇女绝经、老化的治疗,且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DHEAS疗法可以替代传统的激素替代疗法,用于女性绝经的治疗和调理,其被广泛用于男性激素替代疗法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疗效尚待大规模的实验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佳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高血压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高,同时抑郁症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升高,并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越来越常见,但两者共病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高血压和抑郁症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故该文对目前关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与RA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曹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肾结石治疗,其手术体位有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斜卧位、腰肋悬空位.定位穿刺技术主要有C臂X线引导定位穿刺、B型超声引导定位穿刺、CT定位穿刺;碎石技术以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钬激光碎石、联合碎石为主.PCNL的并发症注意出血、感染、胸膜损伤、结石残留、肾脏、输尿管及邻近脏器损伤的防治.PCNL是否会对肾实质及其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
作者:罗建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梗死,因此,缺血心肌的及时检出及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非常重要.心肌灌注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磁导航技术是指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等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以来,多项病例报告显示,它不仅能够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各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扩大了介入手术的适应证范围,同时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潜在的风险.该文针对磁导航技术的原理构造、操作过程以及在几种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杨雪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锡山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包括4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5例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及33例多支病变.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探讨PWV、ABI及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WV及hs-CRP显著升高,ABI显著降低(P<0.05);在冠心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中,PWV及hs-CRP依次升高,ABI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WV及hs-CRP正相关(r=0.576,0.628,P<0.05),与ABI呈负相关(r=-0.752,P<0.05).结论 PWV、hs-CRP及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
作者:钱中良;李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联合用药组)42例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蛋白排泄率(24 hUPE)的变化.结果 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依那普利组(H=8.369,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FPG、2 h PG、TC、TG、24 hUPE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用药组血清hs-CRP、FPG、2 hPG、TC、TG、24 h UPE水平均显著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沈和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衰老被视为一种被动过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衰老细胞分泌一些因子能主动改变周围环境,这些因子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SASP包含多种因子,如生长因子、蛋白酶和炎性因子等,这些分泌因子依赖其所处的生物环境既可以诱导自身衰老又能促进细胞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尽管目前对于SASP的调节尚不完全清楚,但核因子κ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能够调节SASP的分泌.该文就近年来对SASP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婧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抗抑郁药物、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缓解晚期胰腺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观察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6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30 mg口服、每日2次,阿米替林25 mg口服、每日3次,同时进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止痛效果相近(P>0.05).但治疗组盐酸吗啡缓释片剂量减半,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睡眠、食欲以及主动与人沟通等生活质量(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P<0.05).结论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卓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关节面的塌陷程度、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术后并发症、手术复位情况等6个方面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术后并发症、手术复位情况和关节面的塌陷程度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措施,评估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愈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逊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血管内皮结构与功能完整使心血管系统处在稳态状态.内皮受损且修复功能受限可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在维持内皮稳态,促进血管内皮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EPCs的研究发现,其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数量减少和功能紊乱都可能导致人类患高血压病风险增高.而高血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血管内皮祖细胞有损伤作用.该文对EPCs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中江县人民医院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随访6个月,观察组切口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肿瘤采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术治疗,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镜下发现结直肠腺瘤者98例(观察组),正常者20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等临床体征有无差别,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6,95% CI 1.21~2.37,P<0.05)、年龄>60岁(OR:1.48,95% CI 1.24~2.36,P<0.05),BMI>24(OR:2.22,95% CI 1.88~4.32)和脂肪肝(OR:1.88,95% CI 1.21~2.45,P<0.05)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有脂肪肝且超重的男性易患结直肠腺瘤.
作者:秦锴;贺长林;刘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典型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从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病变;而且IL-8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触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IL-8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血清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转归过程中心室纤颤的发生及心功能状态明显相关.
作者:吴彩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人类偏肺病毒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致病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感染后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肺炎;它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为常见,国内外有许多相关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目前对其结构及其临床特点研究较多,但对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研究较少,国外对其疫苗的研究也已有相关报道.该文将目前国内外相关免疫及其相关疫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维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相关致病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西医治疗组(130例)应用西医药物和激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130例)在西医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结合治疗.分析难治突发性耳聋的相关因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发病及临床疗效关联较大,且年龄越小,发病后越早治疗,疗效越好(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93.08% vs 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84,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积极感受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性生活评分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疼痛与不适评分、依赖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患者生活治疗明显提高.
作者:周洁;何源萍;李泽文;潘芳名;杨国强;陈应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