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研究

段敏

关键词:广泛型牙周炎, 局限型牙周炎, 牙周探诊深度, 附着水平, 探诊出血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垫江县人民医院的100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广泛型AgP(G-AgP),余下42例为局限型AgP(L-AgP),对G-AgP与L-AgP两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指数(BOP),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①G-AgP组患者治疗前PD、CAL与BOP分别为(4.38±0.71) mm、(2.60±0.36) mm及(3.11±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33±0.31) mm、(1.29±0.21) mm及(2.02±0.39) mm,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4.56±0.81) mm、(2.69±0.39) mm及(3.19±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45±0.37) mm、(1.39±0.28) mm及(2.22±0.41) mm,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AgP组治疗后与G-AgP组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AgP组治疗前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分别为(7.73±1.38) ng/L、(31.52±5.36) ng/L,治疗后分别为(3.72±0.91) ng/L、(61.83±16.52) ng/L,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P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7.97±1.52) ng/L、(33.37±11.09) ng/L,治疗后分别为(3.90±1.33) ng/L、(62.76±15.78) ng/L,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是侵袭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且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学者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治疗该病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为主,且因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故多药联合治疗亦被广泛应用.FD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故倍受研究者关注.该文就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力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胃肠外科手术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和丙泊酚组.患者均给予2 mg/kg丙泊酚+0.2 mg/kg阿曲库铵+2~4 μg/kg芬太尼麻醉诱导.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2 mg/mL+生理盐水100 mL进行术后镇痛,丙泊酚组患者单纯给予100 mL生理盐水进行术后镇痛.术后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VAS及 Ramsay评分进行比较,并记录术后患者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VAS以及Ramsay评分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氟比洛芬酯+丙泊酚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呼吸抑制以及皮疹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胃肠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PWV、ABI及hsCRP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锡山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包括42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5例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及33例多支病变.选择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探讨PWV、ABI及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PWV及hs-CRP显著升高,ABI显著降低(P<0.05);在冠心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患者中,PWV及hs-CRP依次升高,ABI依次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WV及hs-CRP正相关(r=0.576,0.628,P<0.05),与ABI呈负相关(r=-0.752,P<0.05).结论 PWV、hs-CRP及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

    作者:钱中良;李旭东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人类偏肺病毒免疫机制及其疫苗的研究

    人类偏肺病毒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型致病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感染后可导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肺炎;它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组,但以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为常见,国内外有许多相关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研究.目前对其结构及其临床特点研究较多,但对其致病机制、免疫机制研究较少,国外对其疫苗的研究也已有相关报道.该文将目前国内外相关免疫及其相关疫苗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杨维民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结直肠腺瘤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镜下发现结直肠腺瘤者98例(观察组),正常者20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等临床体征有无差别,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6,95% CI 1.21~2.37,P<0.05)、年龄>60岁(OR:1.48,95% CI 1.24~2.36,P<0.05),BMI>24(OR:2.22,95% CI 1.88~4.32)和脂肪肝(OR:1.88,95% CI 1.21~2.45,P<0.05)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有脂肪肝且超重的男性易患结直肠腺瘤.

    作者:秦锴;贺长林;刘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电化学DNA芯片快速检测临床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DNA芯片技术是集合聚合酶链反应、传感技术及生物芯片三大技术优点来检测目标核酸序列的新方法.目前,因电化学DNA芯片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费用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易于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被用于多个领域,如传染病快速检验、疾病基因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研究、法医鉴定及临床病源微生物的检测诊断等.该文对电化学DNA芯片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病源微生物检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世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于深圳市南湾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6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奥曲肽0.1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0 mL,以0.025 m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72 h,血凝酶1000 U静脉推注,每日2次;治疗组采用奥曲肽、血凝酶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用法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平均显效时间.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治疗组(u=2.0569,P<0.05),平均显效时间观察组为(6.12±1.34)h,治疗组为(9.56±2.64)h,观察组优于治疗组(t=9.7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均未出现波动,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2例,治疗组出现腹胀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 联合应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龚益清;雷高;邹雄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眼白化病1型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眼白化病是一组眼部着色减少的遗传性疾病,常伴随着视力下降、斜视、眼球震颤等症状.目前将眼白化病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1型(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OA1是常见的眼白化病类型,源于GPR143(OA1)基因的突变,其产物OA1是一种G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该文就OA1的临床表型、发生机制和遗传基础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琦;余国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疏血通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的比较

    目的 观察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联合用药组)42例和依那普利治疗组(依那普利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蛋白排泄率(24 hUPE)的变化.结果 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高于依那普利组(H=8.369,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FPG、2 h PG、TC、TG、24 hUPE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用药组血清hs-CRP、FPG、2 hPG、TC、TG、24 h UPE水平均显著低于依那普利组(P<0.05).结论 疏血通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沈和荣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非人灵长类动物情绪的研究进展

    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健康.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生理结构上有很多相似点,故为情绪研究的首选动物.该文首先从宏观角度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情绪的表达方式(身体行为、面部表情)及其影响因素(生长环境、观察者的影响);然后在微观角度分析现有的情绪理论学说:内啡肽学说、去甲肾上腺素学说、多巴胺学说和5-羟色胺学说.从而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情绪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陈景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研究进展

    高血压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高,同时抑郁症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升高,并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越来越常见,但两者共病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高血压和抑郁症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故该文对目前关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与RA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曹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各50例,检测HPV阳性例数、HPV水平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HPV感染98例,阳性率为63.33%,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11/50)、78%(39/50)、96%(48/50);HPV水平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HPV-DNA-16、HPV-DNA-18阳性率高,分别为89.80%、86.73%;HPV-DNA-52、HPV-DNA-56、HPV-DNA-58阳性率其次,分别为52.04%、57.14%、50%.三组HPV-DNA各亚型的阳性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生理健康,而且给儿童带来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而肥胖的发生、发展与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又有着一定的关联,并对肥胖的治疗产生巨大影响.该文就单纯性肥胖的评定指标、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进行综述,以便于及时发现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的心理行为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陈思思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头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颅内血管病变检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CTA重建图像质量高,定性、定位准确,对患者辐射剂量少等优势,随着多层螺旋CTA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谢晓宇;熊颖;曾白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过氧化物酶体氧化应激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器,参与并介导细胞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已证实过氧化物酶体是细胞中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重要位点.过氧化物酶体中自由基生成与清除平衡机制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当过氧化物酶体发生氧化应激时产生大量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变化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从多个层面影响肿瘤进程.该文就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应激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魏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现状

    胆总管结石已成为常见病,首选的内镜治疗方法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但其有出血、穿孔、Oddi括约肌功能永久丧失等严重并发症.EST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唯一可替代的微创方法,避免了这些严重并发症,但在是否导致术后较高的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有学者行小切口EST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认为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

    作者:周智强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内皮祖细胞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结构与功能完整使心血管系统处在稳态状态.内皮受损且修复功能受限可导致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在维持内皮稳态,促进血管内皮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EPCs的研究发现,其与高血压病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其数量减少和功能紊乱都可能导致人类患高血压病风险增高.而高血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对血管内皮祖细胞有损伤作用.该文对EPCs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

    胶囊内镜自研制成功以来,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小肠息肉、感染性炎症、寄生虫病、肠道憩室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它既弥补了传统胃肠道检查手段的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该文就胶囊内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领域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施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海南省农垦总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联合用药通气组患者给予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单纯正压通气组单纯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指标、呼吸机指标、并发疾病情况等差异.结果 联合用药通气组患儿治疗后6 h、12 h血氧分压及pH值均著显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P<0.05),治疗后6 h、12 h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40.21±5.98) mm Hg vs(46.34±5.29) mm Hg]、[(38.76±5.23) mm Hg vs(44.34±5.78) mm Hg](P<0.05);气道峰压、呼气末正压、呼吸频率均显著优于单纯正压通气组[(16.42±2.75) cm H2O vs (20.86±2.18) cm H2O]、[(3.21±1.37) cm H2O vs (5.03±1.26) cm H2O]、[(56.42±7.43) 次/min vs (63.24±6.39) 次/min](P<0.05);总并发疾病概率显著低于单纯正压通气组[2.5% vs 10%](P<0.05).结论 固尔舒、珂立苏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部功能指标,减少并发疾病.

    作者:周家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