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人灵长类动物情绪的研究进展

陈景轩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动物, 情绪, 情绪模型
摘要: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健康.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生理结构上有很多相似点,故为情绪研究的首选动物.该文首先从宏观角度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情绪的表达方式(身体行为、面部表情)及其影响因素(生长环境、观察者的影响);然后在微观角度分析现有的情绪理论学说:内啡肽学说、去甲肾上腺素学说、多巴胺学说和5-羟色胺学说.从而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情绪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灌注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梗死,因此,缺血心肌的及时检出及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非常重要.心肌灌注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丁墩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研究进展

    高血压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增高,同时抑郁症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升高,并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越来越常见,但两者共病的具体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高血压和抑郁症均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功能紊乱关系密切,故该文对目前关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与RAS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曹爽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肺复张方式在临床的应用

    肺复张方式是临床预防肺不张和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较高的吸入压力或者适当的呼气末正压打开萎陷的肺泡,以达到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减少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目的.复张的主要方法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性肺膨胀、压力控制法、叹气法和高频振荡通气等.在急性呼吸衰竭、单肺通气、心脏手术和一般全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对肺复张方式在临床上实施的理论基础和不同方法复张后取得的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李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眼白化病1型的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眼白化病是一组眼部着色减少的遗传性疾病,常伴随着视力下降、斜视、眼球震颤等症状.目前将眼白化病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1型(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OA1是常见的眼白化病类型,源于GPR143(OA1)基因的突变,其产物OA1是一种G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该文就OA1的临床表型、发生机制和遗传基础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琦;余国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血清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在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血清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淮安市肿瘤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26例),根据疾病病情分为缓解期(n=36例),急性期(n=42例),比较各组血清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及其与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结果 随UAER增加各组尿液MCP-1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而各组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及急性期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782,P<0.05),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与UAER无相关(r=0.327,P>0.05).结论 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HSPN患儿肾脏组织病变程度和尿蛋白有着密切相关性,对HSPN患儿疾病预后情况判断和临床治疗方案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

    胶囊内镜自研制成功以来,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克罗恩病、小肠息肉、感染性炎症、寄生虫病、肠道憩室以及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它既弥补了传统胃肠道检查手段的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该文就胶囊内镜的发展及临床应用领域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施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头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是一种无创性的颅内血管病变检查技术,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的特点,CTA重建图像质量高,定性、定位准确,对患者辐射剂量少等优势,随着多层螺旋CTA技术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谢晓宇;熊颖;曾白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是指在支气管镜前端微型超声探头的引导下行实时经支气管壁对壁外组织针吸活检.该文重点介绍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分期中的应用,并与其他纵隔分期方法比较,介绍其在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以及纵隔其他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血友病A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

    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各种突变导致FⅧ活性降低,错义突变是轻/中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内含子22的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点、片段缺失、插入突变占已知突变的其余部分.突变产生的效应包括产生功能缺陷的FⅧ或减少循环中FⅧ的数量.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已经确定,仍有少量患者检测不到FⅧ基因的突变.该文就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典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且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诸多学者认为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肠运动障碍、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目前治疗该病以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为主,且因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故多药联合治疗亦被广泛应用.FD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故倍受研究者关注.该文就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力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肾结石治疗,其手术体位有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斜卧位、腰肋悬空位.定位穿刺技术主要有C臂X线引导定位穿刺、B型超声引导定位穿刺、CT定位穿刺;碎石技术以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钬激光碎石、联合碎石为主.PCNL的并发症注意出血、感染、胸膜损伤、结石残留、肾脏、输尿管及邻近脏器损伤的防治.PCNL是否会对肾实质及其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

    作者:罗建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8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典型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IL)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促进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作用,从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早期病变;而且IL-8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触发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IL-8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血清学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转归过程中心室纤颤的发生及心功能状态明显相关.

    作者:吴彩凤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电化学DNA芯片快速检测临床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电化学DNA芯片技术是集合聚合酶链反应、传感技术及生物芯片三大技术优点来检测目标核酸序列的新方法.目前,因电化学DNA芯片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费用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易于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被用于多个领域,如传染病快速检验、疾病基因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研究、法医鉴定及临床病源微生物的检测诊断等.该文对电化学DNA芯片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病源微生物检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世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急诊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由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收治的57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 h内接受胃镜下注射组织胶治疗.57例患者共接受76点组织胶注射,累计注射组织胶109 mL.结果 ①76点组织胶注射均取得成功,成功率为100%.②57例患者均为活动性出血,注射组织胶后均即时止血,随访期间未发现再出血病例.24例患者复查了胃镜,10例患者胃底曲张静脉明显缩小,14例患者胃底曲张静脉未见明显变化.近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5.3%,死亡原因均为肝性脑病.③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14例患者出现低热,9例患者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感.结论 急诊胃镜注射组织胶治疗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确切,具有止血效果好、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较轻等优点.

    作者:熊锦华;陈力强;范公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结直肠腺瘤发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镜下发现结直肠腺瘤者98例(观察组),正常者20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及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病史等临床体征有无差别,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6,95% CI 1.21~2.37,P<0.05)、年龄>60岁(OR:1.48,95% CI 1.24~2.36,P<0.05),BMI>24(OR:2.22,95% CI 1.88~4.32)和脂肪肝(OR:1.88,95% CI 1.21~2.45,P<0.05)是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伴有脂肪肝且超重的男性易患结直肠腺瘤.

    作者:秦锴;贺长林;刘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脑-肠轴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消化道动力与内脏感觉异常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多种症状叠加或相互转换,有难治愈、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FGIDs的发生与脑-肠轴异常密切相关.脑-肠轴在FGI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主要总结脑-肠轴在FGIDs中的作用,并对脑-肠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更珍;张耀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PTCA的153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考虑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危险度分级等因素,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行PTCA的204例年龄<70岁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期限为15~37个月,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病死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外周血管,两组患者均未见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冠状动脉穿孔、心包积血、支架脱落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A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可以作为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作者:郑华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发作性狂饮酒青年学生三维人格调查

    目的 了解发作性狂饮酒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对所招募的3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作性狂饮酒行为组学生表现为猎奇性纬度上得分较高(t=2.90,P<0.05),躲避伤害性纬度低分较高(t=3.24,P<0.01),奖赏依赖纬度得分较低(t=3.54,P<0.01).在各维度评分中,各维度的亚因子评分也存在差异.结论 高猎奇性、躲避伤害性分值和低奖赏依赖得分的学生容易发生过度饮酒,尽早进行干预,降低学生的酒精滥用率.

    作者:张津津;王华侨;逯志杰;孔永彪;柴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紫草素诱导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紫草素是从中药紫草中提取的萘醌类化和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紫草素能明显抑制肝癌、结肠癌、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而对正常细胞不良反应小,其作用机制包括激活胱天蛋白酶家族启动凋亡、引起Bcl-2蛋白酶家族表达变化从而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诱导活性氧类的产生等.该文对紫草素诱导消化系统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郭雪兴 刊期: 2013年第24期

  • 40例晚期胰腺癌疼痛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抗抑郁药物、同时给予心理支持治疗缓解晚期胰腺癌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来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观察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60 m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30 mg口服、每日2次,阿米替林25 mg口服、每日3次,同时进行心理支持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止痛效果相近(P>0.05).但治疗组盐酸吗啡缓释片剂量减半,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睡眠、食欲以及主动与人沟通等生活质量(P<0.05),且不良反应较轻(P<0.05).结论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卓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