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芳
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Ⅷ(FⅧ)基因的各种突变导致FⅧ活性降低,错义突变是轻/中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内含子22的倒位是重型血友病A发病的主要机制.无义突变、剪接位点突点、片段缺失、插入突变占已知突变的其余部分.突变产生的效应包括产生功能缺陷的FⅧ或减少循环中FⅧ的数量.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已经确定,仍有少量患者检测不到FⅧ基因的突变.该文就血友病A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作者:王典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统一定论.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研究较多的是细胞凋亡.在其发病过程中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发生凋亡,骨形成受到抑制;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数量相对增加,骨吸收增强.骨重塑过程包括骨形成及骨吸收两个方面.该文主要研究骨重塑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吉万波;刘冠虹;刘锦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近年来,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肾结石治疗,其手术体位有俯卧位、侧卧位、仰卧位、斜卧位、腰肋悬空位.定位穿刺技术主要有C臂X线引导定位穿刺、B型超声引导定位穿刺、CT定位穿刺;碎石技术以气压弹道碎石、超声碎石、钬激光碎石、联合碎石为主.PCNL的并发症注意出血、感染、胸膜损伤、结石残留、肾脏、输尿管及邻近脏器损伤的防治.PCNL是否会对肾实质及其功能产生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
作者:罗建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消化道动力与内脏感觉异常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伴有多种症状叠加或相互转换,有难治愈、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研究发现,FGIDs的发生与脑-肠轴异常密切相关.脑-肠轴在FGI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主要总结脑-肠轴在FGIDs中的作用,并对脑-肠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更珍;张耀丹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过氧化物酶体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细胞器,参与并介导细胞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已证实过氧化物酶体是细胞中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重要位点.过氧化物酶体中自由基生成与清除平衡机制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是极为重要的,当过氧化物酶体发生氧化应激时产生大量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变化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可能从多个层面影响肿瘤进程.该文就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应激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魏静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发作性狂饮酒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三维人格问卷(TPQ)对所招募的3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发作性狂饮酒行为组学生表现为猎奇性纬度上得分较高(t=2.90,P<0.05),躲避伤害性纬度低分较高(t=3.24,P<0.01),奖赏依赖纬度得分较低(t=3.54,P<0.01).在各维度评分中,各维度的亚因子评分也存在差异.结论 高猎奇性、躲避伤害性分值和低奖赏依赖得分的学生容易发生过度饮酒,尽早进行干预,降低学生的酒精滥用率.
作者:张津津;王华侨;逯志杰;孔永彪;柴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妇科就诊的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患者各50例,检测HPV阳性例数、HPV水平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 150例患者中,HPV感染98例,阳性率为63.33%,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2%(11/50)、78%(39/50)、96%(48/50);HPV水平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HPV-DNA-16、HPV-DNA-18阳性率高,分别为89.80%、86.73%;HPV-DNA-52、HPV-DNA-56、HPV-DNA-58阳性率其次,分别为52.04%、57.14%、50%.三组HPV-DNA各亚型的阳性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P<0.05).结论 高危型HPV-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老年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和对照组(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缓解情况、内分泌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肿瘤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H=7.193,P<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92.1±13.6) ng/L vs (134.2±19.8) ng/L](t=6.237,P<0.05),[(34.4±8.4) ng/L vs(58.6±7.4) ng/L](t=6.842,P<0.05),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水平却显著高于对照组[(682.5±90.4) ng/L vs(411.3±73.6) ng/L](t=5.384,P<0.05);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及肿瘤内分泌情况,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冷霜;任芳;郭艳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是指在支气管镜前端微型超声探头的引导下行实时经支气管壁对壁外组织针吸活检.该文重点介绍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分期中的应用,并与其他纵隔分期方法比较,介绍其在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以及纵隔其他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重庆市永川区人民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关节面的塌陷程度、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术后并发症、手术复位情况等6个方面是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膝关节周围合并伤、术后并发症、手术复位情况和关节面的塌陷程度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是比较好的治疗措施,评估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手术治疗效果和愈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逊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比较血清及尿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检测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淮安市肿瘤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0月住院治疗的78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2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C组,26例),根据疾病病情分为缓解期(n=36例),急性期(n=42例),比较各组血清及尿液MCP-1表达水平及其与尿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结果 随UAER增加各组尿液MCP-1表达水平呈明显递增趋势(P<0.05),而各组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尿液MC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及急性期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782,P<0.05),HSPN患儿血清MCP-1表达水平与UAER无相关(r=0.327,P>0.05).结论 尿液MCP-1表达水平与HSPN患儿肾脏组织病变程度和尿蛋白有着密切相关性,对HSPN患儿疾病预后情况判断和临床治疗方案指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惠忠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肺复张方式是临床预防肺不张和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较高的吸入压力或者适当的呼气末正压打开萎陷的肺泡,以达到改善氧合,增加肺顺应性,减少机械通气肺损伤的目的.复张的主要方法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性肺膨胀、压力控制法、叹气法和高频振荡通气等.在急性呼吸衰竭、单肺通气、心脏手术和一般全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对肺复张方式在临床上实施的理论基础和不同方法复张后取得的效果进行综述.
作者:李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且进展迅速的疾病,其特点是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终导致右心室功能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近年来PAH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是近年来超声领域的研究热点,初步研究提示将其与传统常规超声技术结合进行左心室功能的早期评价具有广阔的前景.该文就PAH对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及STI技术评价PAH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扭转运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贵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衰老被视为一种被动过程,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衰老细胞分泌一些因子能主动改变周围环境,这些因子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SASP包含多种因子,如生长因子、蛋白酶和炎性因子等,这些分泌因子依赖其所处的生物环境既可以诱导自身衰老又能促进细胞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尽管目前对于SASP的调节尚不完全清楚,但核因子κB、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能够调节SASP的分泌.该文就近年来对SASP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婧超 刊期: 2013年第24期
临床试验模拟可以提高药物开发过程的效率已被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认可.临床试验模拟结合药理学等信息,可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优化试验设计、降低试验成本、缩短试验开发时间、减少试验的数目、充分利用试验数据、了解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通过查阅已经发表的论文,该文综述了临床实验模拟的概念、作用,重点说明了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和临床上应用的新发展.
作者:郝莎莎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磁导航技术是指术者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操作由两个半球形的永久磁体和推进系统组成的设备,利用磁场来引导导管行进的方向,从而对一系列复杂多变、危险系数大、常规介入手术方法失败等多种心脏病变进行介入治疗的一项新技术.此项技术在国内外应用以来,多项病例报告显示,它不仅能够减少术者和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各种介入手术的成功率,扩大了介入手术的适应证范围,同时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潜在的风险.该文针对磁导航技术的原理构造、操作过程以及在几种心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杨雪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眼白化病是一组眼部着色减少的遗传性疾病,常伴随着视力下降、斜视、眼球震颤等症状.目前将眼白化病分为X连锁隐性遗传的眼白化病1型(OA1)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常染色体隐性眼白化病型.OA1是常见的眼白化病类型,源于GPR143(OA1)基因的突变,其产物OA1是一种G蛋白受体,介导细胞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其功能障碍引起黑色素小体生长失控诱发病变.该文就OA1的临床表型、发生机制和遗传基础等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琦;余国春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垫江县人民医院的100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广泛型AgP(G-AgP),余下42例为局限型AgP(L-AgP),对G-AgP与L-AgP两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指数(BOP),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①G-AgP组患者治疗前PD、CAL与BOP分别为(4.38±0.71) mm、(2.60±0.36) mm及(3.11±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33±0.31) mm、(1.29±0.21) mm及(2.02±0.39) mm,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4.56±0.81) mm、(2.69±0.39) mm及(3.19±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45±0.37) mm、(1.39±0.28) mm及(2.22±0.41) mm,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AgP组治疗后与G-AgP组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AgP组治疗前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分别为(7.73±1.38) ng/L、(31.52±5.36) ng/L,治疗后分别为(3.72±0.91) ng/L、(61.83±16.52) ng/L,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P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7.97±1.52) ng/L、(33.37±11.09) ng/L,治疗后分别为(3.90±1.33) ng/L、(62.76±15.78) ng/L,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是侵袭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段敏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电化学DNA芯片技术是集合聚合酶链反应、传感技术及生物芯片三大技术优点来检测目标核酸序列的新方法.目前,因电化学DNA芯片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费用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易于微型化和自动化等优点被用于多个领域,如传染病快速检验、疾病基因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流行病学研究、法医鉴定及临床病源微生物的检测诊断等.该文对电化学DNA芯片工作原理及其在临床病源微生物检测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世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与健康.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生理结构上有很多相似点,故为情绪研究的首选动物.该文首先从宏观角度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情绪的表达方式(身体行为、面部表情)及其影响因素(生长环境、观察者的影响);然后在微观角度分析现有的情绪理论学说:内啡肽学说、去甲肾上腺素学说、多巴胺学说和5-羟色胺学说.从而对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现有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情绪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陈景轩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