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息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王志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声带息肉, 鼻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
摘要:目前,人们对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逐渐增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仅与肿瘤的关系密切,而且与良性疾病也有关.它们与鼻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的发生呈正相关,这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证实.声带息肉的发生、病理与鼻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有相似之处,对它们与声带息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声带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干细胞离子通道的相关性研究

    离子通道在干细胞兴奋和兴奋传导上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离子通道在调控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周期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干细胞离子通道,了解其特性,将有望调控干细胞的某些功能,从而治疗一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就近发现的干细胞离子通道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中所起的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叶恭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胃癌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CSCs)具有类似成体组织干细胞的特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目前CSCs研究的难点主要是特异性标志物的筛选,CD44、CD24、上皮细胞黏附分子等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及侧群细胞功能性标志物的发现为胃癌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提供了特异性的分子标记,也为深入研究其与胃癌发生、发展、治疗、转移和预后提供了可行性依据.现就胃癌干细胞理论、表面标志物、功能性标志物及其标志物与胃癌的治疗、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王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细胞核内的受体,主要由配体激活剂活化后对多种核内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从而影响机体的糖脂代谢、细胞发育以及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现对PPARγ分子结构、分布、特点及其配体情况进行总结,并阐述PPARγ在慢性免疫性炎症中的作用,以及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期待能够通过对PPARγ的进一步研究,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陈彩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相互作用的探讨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被广泛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被推荐降低抗血小板药物引起的胃肠道损害,但研究发现PPI影响氯吡格雷的临床药效.提示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使用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的PPI,或应用不影响CYP2C19途径的H2受体拮抗剂,或在服用氯吡格雷4 h后再服用PPI,积极防控血栓事件的同时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

    作者:韩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过表达对Hep2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相关基因OCT4过表达于喉癌Hep2细胞,观察其对Hep2细胞增殖力和侵袭迁移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OCT4,将重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LipofactaminTM2000转染人喉癌Hep2细胞,通过G418筛选,RT-PCR及Western-blot印迹法鉴定,进而筛选出稳定表达pcDNA3.1-OCT4的Hep2细胞系;MTT实验检测细胞的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实验分为三组,Hep2-pcDNA3.1-OCT4组、Hep2-pcDNA3.1组及Hep2空白对照组.结果 成功将OCT4基因转染入Hep2细胞中,Hep2-pcDNA3.1-OCT4组可检测到目的基因在核酸、蛋白水平的高表达.转染后的细胞增殖、迁移加快,但细胞形态基本无变化.结论 iPS相关基因OCT4的转染能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使Hep2细胞具有干细胞属性.

    作者:贾淑芹;孟兴凯;王万祥;董培德;任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48例(48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48只眼)中,治愈40例(40只眼),好转5例(5只眼),无效3例(3只眼),治愈率为83.3%,有效率为93.75%.结论 氟康唑联合二性霉素B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

    作者:何维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Th17细胞及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阐明.尽管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被证实参与了RA的关节炎性反应和组织破坏,但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始终被认为是BA发病起始和进展的中心环节.不同亚群T细胞在RA发病中发挥不同的作用,Th17细胞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不同于Th1和Th2细胞并产生IL-17的Th细胞亚群,它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现就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在RA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作者:王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α-甲酰辅酶A消旋酶与胸腺素β15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液中α-甲酰辅酶A消旋酶(α-MACR)、胸腺素β15的浓度,比较各指标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前列腺按摩的方法获取64例前列腺癌患者(试验组)和24例非前列腺癌患者(对照组)的前列腺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反应(ELISA)检测标本α-MACR、胸腺素β15的浓度.结果 α-MACR在对照组中的浓度为(3.98±0.56)μg/L,灵敏度为4.9%,在试验组患者中浓度为(84.35±0.46)μg/L,灵敏度为96.9%,试验组浓度是对照组患者的近20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1).胸腺素β15在对照组的浓度为(8.07±0.36)μg/L,灵敏度为17.5%,试验组患者中的浓度为(40.65±0.34)μg/L,灵敏度为87.5%,试验组浓度是对照组的近5倍,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2,P<0.05).结论 α-MACR和胸腺素β15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α-MACR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作者:李志鹏;李泽惠;刘志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胸苷激酶1及其在胃癌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上检测肿瘤的指标有很多,并且有较高的实用性.这类指标检测出现异常时,患者大多进入肿瘤晚期,有的患者因此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而胸苷激酶1作为一种细胞增殖标志物,可以用于健康人群体检筛查、肿瘤病变进展期筛查、肿瘤的疗效监视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在肿瘤发生之前,检测胸苷激酶1可以较早发现处于增殖阶段的癌前病变,预防癌症的发生.

    作者:孙启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进展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现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管造影剂充盈延迟的一种现象.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血浆蛋白质类激素,通过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已被确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现将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陈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研究进展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妊娠期孕妇的VVC发病率明显升高.妊娠期VVC常见致病菌种主要有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发病机制则主要是局部的防御机制受损.同时VVC对妊娠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导致宫内感染、流产、死胎、早产、低体质量儿出生等.VVC的分类主要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并且妊娠期VVC在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国内外也有一定的新进展,为临床上处理妊娠期VVC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作者:汪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DX2和COX-2与Wnt信号转导途径的关系

    Wnt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发育和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途径中果蝇尾端相关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DX2)被认为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它通过抑制β连环素/T细胞转录因子翻译活性来调节信号的正常转导,从而降低细胞增殖和分化.研究表明CDX2和环氧合酶2(COX-2)可以通过Wnt信号转导途径参与某些生物学效应的调控,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拮抗关系.作为热门研究的肿瘤相关因子,CDX2和COX-2将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作者:方三高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息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前,人们对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研究逐渐增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不仅与肿瘤的关系密切,而且与良性疾病也有关.它们与鼻息肉、子宫内膜息肉等的发生呈正相关,这已得到许多学者的证实.声带息肉的发生、病理与鼻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有相似之处,对它们与声带息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声带息肉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王志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两种冷冻保护剂对人精子冷冻复苏后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精子冷冻保护剂TYB和HSPM对人精子复苏后前向运动百分率(a+b)%的影响.方法 25例禁欲2 ~7 d的健康男性精液同时采用两种冷冻保护剂进行冷冻,比较复苏后精子的前向运动百分率.结果 冷冻前精子的前向运动百分率平均为(58.4±6.2)%,TYB和HSPM冷冻保护后复苏精子的前向运动百分率平均分别为(45.2±5.2)%和(42.5±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YB和HSPM对冷冻后复苏精子的前向运动无影响.

    作者:李采霞;杨留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蛇毒降纤酶治疗脑卒中后脑水肿的机制研究新进展

    脑卒中在我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脑水肿在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严重的并发症,其机制不清.蛇毒降纤酶可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且溶解血栓,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动物研究表明,蛇毒素能清除氧自由基、下调c-fos基因的表达,以及减少补体浸润等作用,能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和脑损伤.现将蛇毒降纤酶对脑卒中后脑水肿的机制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卜宪聪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

    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的亚单位疫苗成分无毒力,能诱导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产生,对机体起到预防和一定的特异性治疗作用,是有前途的新型疫苗之一.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于主要外膜蛋白功能构象、有效T-B表位筛选及选择合适的载体佐剂增强免疫原性,并探讨恰当的接种途径,诱导高效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同时加强黏膜防御.

    作者:朱潁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股沟早期复发疝再手术理念进展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术后复发是重要的并发症,临床按复发时间可分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再手术是治愈复发疝唯一有效的方法.由于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都有一定的复发率,且复发原因复杂,再手术难度大,因此成为困扰外科医师的重要难题.现对腹股沟早期复发疝成因、再手术技术难点、再手术理念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电针与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电针与药物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3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加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帕罗西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与药物结合治疗PSD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焦海峰;刘万明;郝熙枝;张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研究现状

    随着对缺血性脑细胞死亡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神经保护剂联合疗法可能为卒中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一些关于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的动物实验数据表明,神经保护剂的联合使用比单一用药能更有效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现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综述.

    作者:周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奥曲肽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急性胰腺炎6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在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7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腹部体征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奥曲肽能明显改善A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好,可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江文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