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oll样受体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何志国

关键词:Toll样受体,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纤维化
摘要:Toll样受体(TLRs)是细胞表面信号转导跨膜受体,能够识别作为配体的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作为细胞膜上的跨膜信号传递分子,TLRs通过信号转导参与配体介导的肝脏内多种细胞的激活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肝免疫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上被激活的TLRs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TLRs与肝纤维化关系予以综述.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新方法——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是常见的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但这种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的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声学斑点的运动轨迹,该技术时间分辨率较高,同时它又是由非多普勒技术发展而来,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和角度的影响,从而较组织多普勒成像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心脏运动情况,为评价心脏心肌的扭转和变形提供一种全新的量化手段.

    作者:刘永岭;柴春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多孔陶瓷支架材料补强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空隙率生物陶瓷支架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但其陶瓷本身的脆性和高空隙率带来的强度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陶瓷工艺的进步,一些增强补韧的方法应运而生,主要包括纤维增韧、晶须增韧、颗粒增韧、复合增韧、自增韧等.这些方法使陶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了较大提高.现就各种方法的相关机制进行论述,探讨陶瓷材料增韧补强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胡红涛;许国华;庄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紫杉醇在头颈肿瘤的放疗增敏作用研究进展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放射治疗是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单纯的放疗仅对辐射敏感的部分肿瘤有比较好的疗效,大部分肿瘤对辐射并不敏感.紫杉醇作为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且临床上紫杉醇的放疗增敏作用已经得到认可,为头颈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许雪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及治疗进展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常见的先天遗传溶血性疾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慢性溶血.临床上常采用输血配合去铁治疗、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地中海贫血,近年来,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有效地控制了重症患儿出生,并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亦取得了显著进步.

    作者:周永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酸敏感性离子通道及相关疾病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是一类由胞外H+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对Ca2+或Na+具有通透性,分布亦具有特异性.目前已发现的7个ASICs亚基在视觉、学习记忆、树突发育等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它们还参与某些病理反应,与缺血性脑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绞痛、癫痫等疾病密切相关,并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现就ASICs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的一些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李悦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细胞凋亡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分泌型单链蛋白质,为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途径诱导趋化性的产生,是调节单核巨噬细胞迁移及浸润的主要趋化因子之一.MCP-1参与多种疾病的细胞凋亡过程,并在凋亡机制中发挥重大作用.现就其特点、功能及与细胞凋亡性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徐学超;吴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细胞因子诱导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抑郁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对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抑郁症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因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重点讨论细胞因子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及细胞因子诱导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其机制分为三个方面: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传递(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作者:冯骁;高志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急性胰腺炎(AP)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早期诊断并及时预测胰腺炎的严重度,对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螺旋CT扫描,不但可以显示胰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还可以了解病变的消退、吸收和进展情况,帮助判断AP的严重程度,并评估预后和监测疗效.因此,螺旋CT已成为目前诊断AP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韦菊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荷瘤鼠活体成像研究进展

    随着荷瘤鼠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非侵袭性成像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活体成像可以在微创或无创的条件下对活体组织或动物体内的生理生物活动进行成像跟踪.直观灵敏地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标记和示踪细胞、探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围绕可见光成像、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摄影和超声成像等5种活体成像技术,总结其特点及主要应用,并讨论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程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HIF-1及相关信号通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即出现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紊乱,局部内环境失衡.而低氧诱导因子(HIF-1)与细胞内的缺氧反应密切相关,在DR早期多条信号通道通过调控HIF-1活性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其与DR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理论上,干预信号通道中任何一种激酶都有可能阻止DR的发展.因此,参与信号通道的各级分子都有可能成为治疗DR的潜在靶目标.

    作者:曹海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间隙性连接蛋白37C1019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基因方面阐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治开辟一个新领域.在此对其中的一种候选基因即间隙性连接蛋白37 C1019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大鼠在呕吐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大鼠没有呕吐反射,但研究表明在催吐刺激下大鼠具有呕吐动物相似的神经递质改变和脑内局部区域兴奋.以异食癖和条件性厌食行为作为呕吐行为的替代,大鼠被用于多种具有催吐效应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价和镇吐药物止吐效能的观察,其中不仅包括塞来昔布等西药,也包括多种中药单药、止吐复方、复方制剂与中药单药提取物,如单药连翘、小半夏汤、黄芩提取物等.

    作者:施俊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肝切除术术前肝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评价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肝功能储备是术前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肝脏体积测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功能显像技术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等.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完善、单一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地反映肝脏耐受手术的能力,尽管在这方面全球都在努力地探索.现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介绍各种肝功能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作者:杨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Ang/Tie2系统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促血管生成素(An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唯一含有受体激动剂和受体抑制剂的血管生长因子家族.Ang家族包括Ang-1、Ang-2、Ang-3和Ang-4,均作用于特异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续,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通过对它们结构、生物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及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为针对该分子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萍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Toll样受体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LRs)是细胞表面信号转导跨膜受体,能够识别作为配体的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作为细胞膜上的跨膜信号传递分子,TLRs通过信号转导参与配体介导的肝脏内多种细胞的激活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肝免疫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上被激活的TLRs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就TLRs与肝纤维化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何志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联合应用干扰素α-2b及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塞来昔布单用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同时检测药物作用后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Bcl-2表达的情况,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方法 HepG2细胞根据所加药物不同分为不同浓度的IFN-α-2b组(1250、2500、5000、10 000、20 000、40 000 U/mL)、塞来昔布组(25、50、100、200 μmol/L)、联合用药组(IFN-α-2b 5000 U/mL+塞来昔布 50 μmol/L、IFN-α-2b 5000 U/mL+选择性COX-2 100 μmol/L).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 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用药前后COX-2、VEGF、Bcl-2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和干扰素对HepG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塞来昔布50 μmol/L组、塞来昔布100 μmol/L组、IFN-α-2b 5000 U/mL组、IFN-α-2b 5000 U/mL+塞来昔布50 μmol/L组、IFN-α-2b 5000 U/mL+塞来昔布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93±0.79)%、(25.43±0.89)%、(20.52±1.46)%、(27.12±3.34)%、(48.17±2.04)%,与阴性对照组(8.73±0.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单用及联合IFN-α-2b作用48 h后,各组COX-2、VEGF、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呈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作用明显.结论 干扰素α-2b和塞来昔布均有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同时对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亦能抑制细胞中COX-2、VEGF、Bcl-2的表达.上述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联合作用更强.

    作者:孙忠志;陈剑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防治研究

    目的 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值、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机械性痛阈值等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饮食量、机械性痛阈值,并且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P<0.05).两者联合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论 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秦晓改;卢威;牛艳芬;杜一民;李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思考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的制备方法.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20只)和假手术组(12只),模型制作后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苯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 改良后的大鼠MCAO/R制作成功率为75%,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面积均较稳定.结论 改良的大鼠MCAO/R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作者:汪亮;刘潘潘;胡勤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研究进展

    垂体瘤转化基因是一种强有力的肿瘤转化基因,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发现PTTG和肿瘤发生相关的机制可能是促进非整数倍细胞分裂;通过转录活化c-myc而发挥细胞转化作用;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PTTG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抑制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从而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在此就PTTG与这些血管生成因子的调节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艳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钾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患性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简称房颤)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各种学说机制并存,其中电生理机制学说多见.分布于心肌细胞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致离子通道重构,从而影响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导致心房电重构,进而增加房颤的易患性.其中以钾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为深入.

    作者:马晓芸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