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波
垂体瘤转化基因是一种强有力的肿瘤转化基因,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发现PTTG和肿瘤发生相关的机制可能是促进非整数倍细胞分裂;通过转录活化c-myc而发挥细胞转化作用;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PTTG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抑制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从而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在此就PTTG与这些血管生成因子的调节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艳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常见的先天遗传溶血性疾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慢性溶血.临床上常采用输血配合去铁治疗、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地中海贫血,近年来,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有效地控制了重症患儿出生,并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亦取得了显著进步.
作者:周永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从基因方面阐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治开辟一个新领域.在此对其中的一种候选基因即间隙性连接蛋白37 C1019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21期
促血管生成素(An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唯一含有受体激动剂和受体抑制剂的血管生长因子家族.Ang家族包括Ang-1、Ang-2、Ang-3和Ang-4,均作用于特异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续,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通过对它们结构、生物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及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为针对该分子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萍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FN-α-2b),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非甾体类消炎药塞来昔布单用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同时检测药物作用后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Bcl-2表达的情况,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方法 HepG2细胞根据所加药物不同分为不同浓度的IFN-α-2b组(1250、2500、5000、10 000、20 000、40 000 U/mL)、塞来昔布组(25、50、100、200 μmol/L)、联合用药组(IFN-α-2b 5000 U/mL+塞来昔布 50 μmol/L、IFN-α-2b 5000 U/mL+选择性COX-2 100 μmol/L).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 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用药前后COX-2、VEGF、Bcl-2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和干扰素对HepG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联合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塞来昔布50 μmol/L组、塞来昔布100 μmol/L组、IFN-α-2b 5000 U/mL组、IFN-α-2b 5000 U/mL+塞来昔布50 μmol/L组、IFN-α-2b 5000 U/mL+塞来昔布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93±0.79)%、(25.43±0.89)%、(20.52±1.46)%、(27.12±3.34)%、(48.17±2.04)%,与阴性对照组(8.73±0.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单用及联合IFN-α-2b作用48 h后,各组COX-2、VEGF、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呈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作用明显.结论 干扰素α-2b和塞来昔布均有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作用,同时对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亦能抑制细胞中COX-2、VEGF、Bcl-2的表达.上述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联合作用更强.
作者:孙忠志;陈剑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肠黏膜生物屏障及肠道益生菌的功能与临床多种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小儿肥胖、肠道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病、肝硬化、肿瘤等.其功能机制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的研究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现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其在相关细菌感染、菌群失调、细菌相关生化产物及肠黏膜组织结构破坏、分泌性IgA等因素影响下,肠道黏膜生物屏障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及其主要的保护作用与损伤因素.
作者:颜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生后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治疗棘手,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PHN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包括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依前列醇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抗氧化剂的应用,现将新近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蕾;孙海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的制备方法.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20只)和假手术组(12只),模型制作后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苯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 改良后的大鼠MCAO/R制作成功率为75%,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面积均较稳定.结论 改良的大鼠MCAO/R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作者:汪亮;刘潘潘;胡勤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大鼠没有呕吐反射,但研究表明在催吐刺激下大鼠具有呕吐动物相似的神经递质改变和脑内局部区域兴奋.以异食癖和条件性厌食行为作为呕吐行为的替代,大鼠被用于多种具有催吐效应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价和镇吐药物止吐效能的观察,其中不仅包括塞来昔布等西药,也包括多种中药单药、止吐复方、复方制剂与中药单药提取物,如单药连翘、小半夏汤、黄芩提取物等.
作者:施俊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评价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肝功能储备是术前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肝脏体积测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功能显像技术和吲哚青绿排泄试验等.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完善、单一的评估方法可以全面地反映肝脏耐受手术的能力,尽管在这方面全球都在努力地探索.现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献,介绍各种肝功能评价的方法和优缺点.
作者:杨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胶质瘤的病毒治疗成为研究热点.现在应用条件性复制腺病毒(CRAds)靶向治疗胶质瘤得到广泛研究和认可,CRAds经过基因工程修饰后可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复制,获得很强的感染性、细胞毒性和获得预期的转基因表达,从而溶解肿瘤细胞消除肿瘤.由于现在的CRAds治疗胶质瘤都是透过向动物模型中注射的方式,所以药物分布不均限制了CRAds的疗效.干细胞对胶质瘤有内在趋向性,应用干细胞作为细胞载体荷载CRAds治疗胶质瘤,特别是追踪播散的胶质瘤细胞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梅赞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稽留流产为妇科常见病,发病因素较多,涉及内分泌、染色体、生殖道感染、免疫系统失衡、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子宫-胎盘循环、环境因素等众多方面.近年来于此相关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另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妇科医师开始关注躯体、心理应激同稽留流产相关性的研究.宫腔镜、胎儿镜的使用或许能为稽留流产的病因探讨及预防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康美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抑郁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对其发病机制的探索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抑郁症的发生与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因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重点讨论细胞因子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及细胞因子诱导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其机制分为三个方面:细胞因子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传递(5-羟色胺、多巴胺、谷氨酸)、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作者:冯骁;高志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COP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COPD生命质量量表是对个人或群体的躯体功能、心理情绪和社会适应的一个综合测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病情及疗效评判指标.COPD生命质量量表在衡量COPD病情轻重、评价药物治疗及长期家庭氧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对COPD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究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周甲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包括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间歇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在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许多争议的问题,如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适用范围、用药时机及随访监测指标等.现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分类、临床应用现状、新近研究及热点问题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Wig-1是抑瘤基因p53的转录调节靶位之一,编码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节相关的锌指结构蛋白.Wig-1几乎在所有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脑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在干细胞中表达水平较分化细胞高.Wig-1可结合长双链RNA(dsRNA),也可结合短的dsRNA,如microRNA.Wig-1通过结合p53基因3′非翻译区的富于AU元件稳定p53基因mRNA,正反馈调节p53基因.在此讨论Wig-1与p53功能的关系,在肿瘤、非肿瘤性疾病以及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曾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近年来,螺旋CT的重要量化参数--CT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甲状腺疾病(Graves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值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CT值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的CT值也不同.甲状腺CT值不但可以评估甲状腺的结构改变,而且可以评价功能改变,这为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之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甲状腺CT值是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郝士丹;康向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3例TRS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氯氮平组(治疗组)32例和利培酮组(对照组)31例,两组治疗后4、8、12周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意外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TRS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TRS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亚娇;安红伟;靳红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小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造成糖尿病模型,研究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值、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机械性痛阈值等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饮食量、机械性痛阈值,并且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P<0.05).两者联合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降低肝脏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论 黄芩苷联合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秦晓改;卢威;牛艳芬;杜一民;李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是一类由胞外H+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对Ca2+或Na+具有通透性,分布亦具有特异性.目前已发现的7个ASICs亚基在视觉、学习记忆、树突发育等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它们还参与某些病理反应,与缺血性脑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心绞痛、癫痫等疾病密切相关,并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现就ASICs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相关的一些疾病进行综述.
作者:李悦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