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甲状腺疾病的CT值特征

郝士丹;康向辉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值
摘要:近年来,螺旋CT的重要量化参数--CT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甲状腺疾病(Graves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值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CT值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的CT值也不同.甲状腺CT值不但可以评估甲状腺的结构改变,而且可以评价功能改变,这为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之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甲状腺CT值是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降黏活血胶囊改善血流变学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制中药降黏活血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15例血流变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降黏活血胶囊加西药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治疗,4周后复查血流变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异常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有协同降压作用.结论 自制中药降黏活血胶囊对血液流变学异常治疗作用明显.

    作者:刘文辞;张秀芬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不同甲状腺疾病的CT值特征

    近年来,螺旋CT的重要量化参数--CT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青睐.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甲状腺疾病(Graves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值有所不同,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CT值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的CT值也不同.甲状腺CT值不但可以评估甲状腺的结构改变,而且可以评价功能改变,这为甲状腺疾病与非甲状腺疾病以及甲状腺疾病之间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甲状腺CT值是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郝士丹;康向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荷瘤鼠活体成像研究进展

    随着荷瘤鼠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非侵袭性成像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活体成像可以在微创或无创的条件下对活体组织或动物体内的生理生物活动进行成像跟踪.直观灵敏地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标记和示踪细胞、探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围绕可见光成像、核素成像、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摄影和超声成像等5种活体成像技术,总结其特点及主要应用,并讨论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作者:程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稽留流产发病因素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稽留流产为妇科常见病,发病因素较多,涉及内分泌、染色体、生殖道感染、免疫系统失衡、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子宫-胎盘循环、环境因素等众多方面.近年来于此相关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另外,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妇科医师开始关注躯体、心理应激同稽留流产相关性的研究.宫腔镜、胎儿镜的使用或许能为稽留流产的病因探讨及预防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康美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S-100β蛋白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S-100β蛋白是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与脑损伤过程密切相关,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S-100β蛋白除了与脑血管病有关外,还与癫痫、中枢系统感染、精神疾病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有关.随着对S-100β蛋白的深入研究及测定方法的提高,该蛋白有望成为一项新的、有前景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现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就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周超宁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于生后胎儿型循环过渡到成人型循环发生障碍所导致的危重急症,病死率高,治疗棘手,是临床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PHN治疗的研究取得一定的突破,包括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依前列醇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抗氧化剂的应用,现将新近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蕾;孙海滨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Ang/Tie2系统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促血管生成素(Ang)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唯一含有受体激动剂和受体抑制剂的血管生长因子家族.Ang家族包括Ang-1、Ang-2、Ang-3和Ang-4,均作用于特异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参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延续,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通过对它们结构、生物功能、信号转导通路及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肿瘤血管新生的机制,为针对该分子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萍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定量评价心肌运动的新方法——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超声心动图是常见的评估心脏功能的方法,但这种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利用高分辨率的二维灰阶图像分析声学斑点的运动轨迹,该技术时间分辨率较高,同时它又是由非多普勒技术发展而来,不受心脏整体运动和角度的影响,从而较组织多普勒成像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心脏运动情况,为评价心脏心肌的扭转和变形提供一种全新的量化手段.

    作者:刘永岭;柴春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研究进展

    垂体瘤转化基因是一种强有力的肿瘤转化基因,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发现PTTG和肿瘤发生相关的机制可能是促进非整数倍细胞分裂;通过转录活化c-myc而发挥细胞转化作用;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PTTG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抑制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表达,从而参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在此就PTTG与这些血管生成因子的调节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艳会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p53靶位基因Wig-1——肿瘤与干细胞新的调控因子

    Wig-1是抑瘤基因p53的转录调节靶位之一,编码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节相关的锌指结构蛋白.Wig-1几乎在所有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在脑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在干细胞中表达水平较分化细胞高.Wig-1可结合长双链RNA(dsRNA),也可结合短的dsRNA,如microRNA.Wig-1通过结合p53基因3′非翻译区的富于AU元件稳定p53基因mRNA,正反馈调节p53基因.在此讨论Wig-1与p53功能的关系,在肿瘤、非肿瘤性疾病以及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曾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成人膀胱结石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成人膀胱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 ~2010年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膀胱结石均一次碎石取石,成功率100%,手术时间15 ~100 min.术后无膀胱大出血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通道大,生理盐水冲洗循环好,视野清楚,碎石取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膀胱损伤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季辉华;李云飞;张少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HIF-1及相关信号通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即出现视网膜缺血缺氧,进而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紊乱,局部内环境失衡.而低氧诱导因子(HIF-1)与细胞内的缺氧反应密切相关,在DR早期多条信号通道通过调控HIF-1活性提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其与DR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理论上,干预信号通道中任何一种激酶都有可能阻止DR的发展.因此,参与信号通道的各级分子都有可能成为治疗DR的潜在靶目标.

    作者:曹海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缺血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是诱发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约占室速和室颤发生的65%,可导致心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猝死.但是,人们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有限,因此,揭示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深层机制是抗心律失常研究领域的重点.近年研究发现,心室内外膜电活动分裂在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这为临床预警和重症防治带来希望.

    作者:张莹茜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包括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疗法、间歇内分泌治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在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同时也有许多争议的问题,如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适用范围、用药时机及随访监测指标等.现就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分类、临床应用现状、新近研究及热点问题等进行综述.

    作者:李循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3例TRS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氯氮平组(治疗组)32例和利培酮组(对照组)31例,两组治疗后4、8、12周均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治疗意外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TRS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两组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12周后PANSS总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联合氯氮平治疗TRS的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高亚娇;安红伟;靳红强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多孔陶瓷支架材料补强增韧方法的研究进展

    高空隙率生物陶瓷支架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热点,但其陶瓷本身的脆性和高空隙率带来的强度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随着陶瓷工艺的进步,一些增强补韧的方法应运而生,主要包括纤维增韧、晶须增韧、颗粒增韧、复合增韧、自增韧等.这些方法使陶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了较大提高.现就各种方法的相关机制进行论述,探讨陶瓷材料增韧补强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胡红涛;许国华;庄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及治疗进展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常见的先天遗传溶血性疾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引起的慢性溶血.临床上常采用输血配合去铁治疗、脾切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地中海贫血,近年来,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有效地控制了重症患儿出生,并且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亦取得了显著进步.

    作者:周永娥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思考

    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稳定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的制备方法.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20只)和假手术组(12只),模型制作后检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苯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面积.结果 改良后的大鼠MCAO/R制作成功率为75%,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脑梗死面积均较稳定.结论 改良的大鼠MCAO/R是一种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作者:汪亮;刘潘潘;胡勤乐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

    急性胰腺炎(AP)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早期诊断并及时预测胰腺炎的严重度,对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螺旋CT扫描,不但可以显示胰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还可以了解病变的消退、吸收和进展情况,帮助判断AP的严重程度,并评估预后和监测疗效.因此,螺旋CT已成为目前诊断AP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韦菊临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钾离子通道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易患性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的(简称房颤)发生机制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近年来,各种学说机制并存,其中电生理机制学说多见.分布于心肌细胞上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致离子通道重构,从而影响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导致心房电重构,进而增加房颤的易患性.其中以钾离子通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较为深入.

    作者:马晓芸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