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动平板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王志强;曹东来;杨磊

关键词: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室性期前收缩, 电生理
摘要:目的 了解活动平板试验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群中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78例患者接受运动平板试验,按亚级量Bruce方案进行.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在运动试验阳性组中检出率高于阴性组,运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血管病死率增加.结论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并对预测心源性死亡有一定意义.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因与治疗进展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另外营养状况不好、家居环境较差、文化程度低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近年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概率升高.真菌性腹膜炎治疗效果仍差,应尽早拔管.

    作者:何建静;廖蕴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常导致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其他并发症增多、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现就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病率、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许艳淑;陈琦;王英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增生性瘢痕(HS)一直是整形和烧伤外科的难题,其发生于真皮深层受损后的创面,常造成患者美学及功能的毁损,严重影响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半个世纪多的研究,人们对增生性瘢痕的病因学认知仍然很少,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在研究中,人们主要建立了3种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裸鼠模型、兔耳模型及雌性杜洛克猪模型.目前,建立在皮肤圆锥体结构受损致HS基础上的雌性杜洛克猪模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给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希望.

    作者:刘飞;吴凤卿;梁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TAT3介导的IL-10抗炎性反应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目前研究热门且了解较多的抗炎性因子,能发挥抗炎性反应作用.IL-10受体(IL-10R)存在于单核吞噬细胞膜上,能与IL-10结合后发挥抗炎作用,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该过程的关键因素,通过与IL-10R上的暂时锚靠位点结合而活化.活化的STAT3激活某些控制炎症靶点转录的基因,发挥抗炎症作用.

    作者:王珺平;唐国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横向分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它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的骨、软骨、肌肉、肌腱、脂肪和血管内皮细胞,还可跨胚层横向分化为如外胚层的神经细胞,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

    作者:覃小华;尚希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医学生对医学外语教学逆反心理的产生及克服

    医学专业外语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败关系到高等医学教育的成败,不可等闲视之.学生有了逆反心理,对医学外语教学就会产生障碍意念,直接影响医学外语教学的效果.本文从学生和教学两方面分析了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闫秀静;陈红;杨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诊结肠镜诊治下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紧急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和相应止血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93.85%,成功率为100%.止血成功率为94.2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诊结肠镜检查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多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糜酶途径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细胞内ERK1/2表达的影响

    目的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糜酶途径对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刺激SMC的生长,并通过卡托普利、糜酶抑素及氯沙坦分别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途径、糜酶途径及ATI受体,用MTT法检测各组SMC的增殖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MC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表达变化.结果 Ang Ⅰ组、卡托普利组、糜酶抑素组、氯沙坦组与对照组相比SMC均增殖活跃(P<0.05),糜酶抑素组、氯沙坦组与Ang Ⅰ组相比明显抑制SMC的增殖(P<0.05).各组SMC内ERK1/2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糜酶对SMC的增殖起重要作用.其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昭;刘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股骨头骨折临床研究进展

    股骨头骨折是髋关节较少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多因高能量创伤所致,常合并有髋关节脱位或髋周骨折.随着高能量交通事故导致的股骨头骨折发病率逐渐增加及关节损伤研究认识的深入,股骨头骨折的诊疗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就股骨头骨折的解剖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等多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煜青;谌业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动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海马胃扩张神经元的特点及胃动素对胃扩张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在体观察胃动素是否对82只大鼠海马胃扩张(GD)神经元放电有影响,胃扩张神经元根据刺激后的变化可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结果 ①在82只大鼠上记录到的358个海马单位电活动,根据神经元放电模式可分为位相性、连续性和单个性.神经元放电频率可分为:高频(>10Hz)、中频(5~10Hz)和低频(0~5Hz).(2)海马内358个对GD刺激有反应的171个GD神经元中,放电频率增加的海马神经元有130个(70.5±4.8)%,为GD兴奋性神经元(GD-E);GD引起海马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的神经元41个(-60.3±4.2)%,为GD抑制性神经元(GD-I);③海马CAI区内的66个GD-E神经元中有38个(57.6%)对胃动素呈现兴奋性效应;在18个GD-I神经元中有10个神经元(55.6%)表现为兴奋效应,6个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结论 海马区有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胃动素对海马胃扩张神经元有兴奋作用.

    作者:鹿勇;关真民;吴琪;候亚莉;赵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股骨头坏死的关节软骨病变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关节软骨的状况.软骨、软骨下皮质骨及软骨下小梁骨在结构和功能上被看成是一个功能单元体.软骨下小梁骨坏死,既改变了关节软骨的载荷传导与分布途径,使相邻的软骨下皮质骨与软骨易于遭受机械性损伤,也破坏了软骨下区的微循环,影响软骨营养的获得及代谢产物的排出,使相邻的软骨下度质骨与软骨易于遭受代谢性损伤.股骨头骨坏死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的骨缺损对覆盖其上的邻近关节软骨的结构和代谢有损害作用.

    作者:程立明;郭万首;李子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枕颈部疾患经口咽前入路手术治疗的进展研究

    枕颈疾患手术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治疗寰枕关节的严重不稳及神经压迫的外科手术中,枕颈融合是可供选择的措施之一,后路内固定包括椎弓根螺钉、经关节螺钉及侧块螺钉技术;经前路分颌下入路和口咽入路,经口咽前入路已经被临床证实是一种治疗枕颈部疾患有效安全的手术入路.

    作者:袁波;徐荣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正常成人股骨头的磁共振成像及变异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股骨头的磁共振成像(MRI)及其变异,以提高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157例(293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髋关节MRI进行分析.MRI序列为冠状面Tl1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和轴位T1.结果 157例患者293髋共有1597个可分析层面,有6种图像类型.这些图像在随访时会有部分类型发生改变,但均未出现典型的股骨头坏死改变.STIR序列也无坏死改变.结论 成人无病变的股骨头MRI存在着各种变异,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综合MRI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序列表现.

    作者: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郭万首;刘朝晖;孙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药.它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溶栓药联合应用、在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以及单独使用等方面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玲玲;牛智领;唐兴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及显微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断肢再植术、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筋膜间隙综合征、动脉栓塞等,都有可能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其他器官继发损伤.故对于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止的研究目前备受重视.

    作者:曹延广;徐禄基;许良;宋震坤;吴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蜈黛软膏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非对照性临床实验方法对60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60例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5%.结论 蜈黛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明显.使用安全.

    作者:林利虹;曾山鹰;万慧;杨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可以向3个胚层细胞进行分化.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体外培养、扩增BMSCs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或生物诱导剂可诱导BMSCs分化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本文就对BMSCs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潘廷明;徐皓;陈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筛查,但前列腺特异抗原的特异性低.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各种肿瘤标志物,试图寻找敏感性、特异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现就近年研究中较新、较有前景的几种肿瘤生物标志物(α-甲基-辅酶A消旋酶、Survivln蛋白、胸腺素β15、核基质蛋白)予以综述.

    作者:刘志明;李泽惠;李志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研究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危重症的病程中均可出现,重度缺氧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参与其发病机制.但目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诊断还缺乏统一而完善的标准,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诊治此类疾病将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郝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内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成功复制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支气管哮喘反复难愈的关键.大鼠、小鼠、豚鼠是国内试验中常选用的实验动物.本文筛选了发表于国内杂志上25篇可信度较高的关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国内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特点,为研究人员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钱振福;崔芳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