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朝;李子荣;张念非;郭万首;刘朝晖;孙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常导致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其他并发症增多、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现就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病率、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许艳淑;陈琦;王英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紧急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和相应止血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93.85%,成功率为100%.止血成功率为94.2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诊结肠镜检查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多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股骨头坏死治疗方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关节软骨的状况.软骨、软骨下皮质骨及软骨下小梁骨在结构和功能上被看成是一个功能单元体.软骨下小梁骨坏死,既改变了关节软骨的载荷传导与分布途径,使相邻的软骨下皮质骨与软骨易于遭受机械性损伤,也破坏了软骨下区的微循环,影响软骨营养的获得及代谢产物的排出,使相邻的软骨下度质骨与软骨易于遭受代谢性损伤.股骨头骨坏死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显示,股骨头坏死的骨缺损对覆盖其上的邻近关节软骨的结构和代谢有损害作用.
作者:程立明;郭万首;李子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采用器械的脊柱融合已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弯、椎体滑脱、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在体内,电化学作用、机械作用或两种作用一起引起的磨损和腐蚀,导致了金属的释放,从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在脊柱旁的软组织内发现了金属颗粒碎片,主要为含铁的铁锈色颗粒,含铬的黑色颗粒和含钛的超细碎屑,这些碎片可导致一系列临床不良反应,如迟发性手术部位疼痛、骨质溶解.各种脊柱内置物置入机体以后,金属离子浓度显著升高,但金属离子浓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广学;路奎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近来有上升的趋势.目前有许多治疗大肠癌的方法,但是仍以手术为主,辅助其他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术武有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等.目前辅助治疗包括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放射治疗、温热治疗、介入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作者:秦光远;黄桂林;邵建强;郭清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股骨头骨折是髋关节较少见的一种严重损伤,多因高能量创伤所致,常合并有髋关节脱位或髋周骨折.随着高能量交通事故导致的股骨头骨折发病率逐渐增加及关节损伤研究认识的深入,股骨头骨折的诊疗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现就股骨头骨折的解剖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分型、治疗等多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蒋煜青;谌业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和糖尿病足患者(39例)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糖尿病足组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管襻模糊、迂曲、畸形、管径异常、血流缓慢,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积分及总积分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徽循环变化并及时予以处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清;孙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类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能调节许多缺氧反应基因的表达.HIF-1在维持氧稳定、细胞能量代谢、肿瘤血管形成、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很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HIF-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治疗、预后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王鑫;高志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病情加剧、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肠道免疫屏障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黏膜免疫构成机体防止肠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SAP早期常发生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使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减弱.因此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与SAP的肠源性感染密切相关.本文就SAP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简要综述.
作者:杨琳娜;吴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CD105是一个特异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的糖蛋白,主要标记具有增殖活性的内皮细胞.肿瘤生长和浸润有赖于血管生成,新生的血管提供给肿瘤组织营养及氧分,为肿瘤组织增殖提供了基础.CDl05是肿瘤新生血管的标志物,其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优于其他标志物,更能反映肿瘤的增殖状态和预后,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推动力,以CD105为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治疗肿瘤的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张英辉;陈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它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的骨、软骨、肌肉、肌腱、脂肪和血管内皮细胞,还可跨胚层横向分化为如外胚层的神经细胞,被认为是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
作者:覃小华;尚希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危重症的病程中均可出现,重度缺氧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参与其发病机制.但目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诊断还缺乏统一而完善的标准,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诊治此类疾病将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郝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终往往死于继发的感染及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来源多数认为是肠道细菌移位所致,而肠道细菌移位始动环节是肠道黏膜屏障受损.重症胰腺炎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全身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海燕;吴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成功复制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支气管哮喘反复难愈的关键.大鼠、小鼠、豚鼠是国内试验中常选用的实验动物.本文筛选了发表于国内杂志上25篇可信度较高的关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国内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特点,为研究人员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钱振福;崔芳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快速级联反应过程,包括许多环节,如能量/三羧酸循环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过量释放、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炎性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释放增加、凋亡基因激活等.这些环节紧密联系,互为因果,彼此重叠,形成恶性循环,终导致脑细胞凋亡或坏死.本文就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级联反应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甘照儒;桑栎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病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开颅手术疗法创伤大.微侵袭手术创伤小,疗效好.本文就我国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韦日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老年人胃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涉及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其主要特征为胆碱能神经元丢失,氮能神经纤维受损,交感神经纤维轴病,伴神经化学递质改变,这些变化影响胃肠神经肌肉传输功能.老年性脑神经退变可能与经突触逆行传输的α-突触核蛋白阳性路径有关.本文总结了老年相关性胃肠神经退行性变新文献,为合理防治此类疾病提供翔实资料.
作者:吕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可以向3个胚层细胞进行分化.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体外培养、扩增BMSCs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或生物诱导剂可诱导BMSCs分化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本文就对BMSCs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潘廷明;徐皓;陈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自然杀伤T细胞(NKT)在抗感染、抗肿瘤及自身免疫病中起保护作用,NKT细胞配基对NKT细胞的激活起关键作用.近年来NKT细胞配基的分离、鉴定、结构与功能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已鉴定的内源性和外源性NKT细胞配基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陆田田;黄震;陈章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脱抗原胎牛松质骨(AECB)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成年杂交犬5只,在股骨头后外侧近头颈交界处造骨缺损模型.将AECB修剪后填充入一侧缺损区内;另一侧不填充材料.术后12周取材,染色观察.结果 AECB侧:交界区可见相对成熟的骨组织,周围可有编织骨形成,可见髓腔形成.对照侧:缺损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缺损区周边成骨明显,缺损区内为纤维肉芽组织.材料区周围及内部可见有多量软骨带形成,其中有较多钙化的骨组织.对照侧缺损区内只有少量软骨带形成,未见软骨或新骨形成.材料周围及内部可见多量Ⅰ型肢原及少量Ⅲ型胶原.对照侧缺损区内未见Ⅰ型胶原及Ⅲ型肢原.结论 AECB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客性,可能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适材料.
作者:王冉东;程立明;李子荣;蔡哲;闵洪巍;石少辉;刘朝辉;郭万首;潘琳;郭艳茹;舒俊;张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