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脱抗原胎牛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王冉东;程立明;李子荣;蔡哲;闵洪巍;石少辉;刘朝辉;郭万首;潘琳;郭艳茹;舒俊;张岚

关键词:骨缺损, 骨修复, 股骨头坏死
摘要:目的 研究脱抗原胎牛松质骨(AECB)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成年杂交犬5只,在股骨头后外侧近头颈交界处造骨缺损模型.将AECB修剪后填充入一侧缺损区内;另一侧不填充材料.术后12周取材,染色观察.结果 AECB侧:交界区可见相对成熟的骨组织,周围可有编织骨形成,可见髓腔形成.对照侧:缺损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缺损区周边成骨明显,缺损区内为纤维肉芽组织.材料区周围及内部可见有多量软骨带形成,其中有较多钙化的骨组织.对照侧缺损区内只有少量软骨带形成,未见软骨或新骨形成.材料周围及内部可见多量Ⅰ型肢原及少量Ⅲ型胶原.对照侧缺损区内未见Ⅰ型胶原及Ⅲ型肢原.结论 AECB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客性,可能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适材料.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STAT3介导的IL-10抗炎性反应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目前研究热门且了解较多的抗炎性因子,能发挥抗炎性反应作用.IL-10受体(IL-10R)存在于单核吞噬细胞膜上,能与IL-10结合后发挥抗炎作用,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是该过程的关键因素,通过与IL-10R上的暂时锚靠位点结合而活化.活化的STAT3激活某些控制炎症靶点转录的基因,发挥抗炎症作用.

    作者:王珺平;唐国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常导致病死率增加、康复延迟、其他并发症增多、住院天数延长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现就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病率、相关因素和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予以简要综述.

    作者:许艳淑;陈琦;王英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突发的疼痛与压痛,病灶常为单侧,多数累计股骨内髁及胫骨内侧平台软骨下骨,晚期往往需要行膝关节置换术.该病的确切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主要有应力引起的微骨折和血管缺血两种理论,现将近年来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报道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广刚;郭万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诊治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痛性弹晌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痛性弹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伴有弹响的患者中,选择没有明显骨质破坏、假体没有松动的患者3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关节镜检查,镜下发现膝关节内有增生的纤维结节及纤维束带,动态检查发现关节痛性弹响系增生的纤维束和纤维结节受到卡压所致,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后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消失,随访O.5~2年无复发,手术前患者的HSS评分为64分(62~70分),手术后增加到86分(84~88分).结论 关节镜下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痛性弹响的患者进行关节清理术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创伤小、风险小、治疗效果满意的诊治方法.

    作者:闵红巍;李子荣;马奔;王兵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研究

    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在多器官功能障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多危重症的病程中均可出现,重度缺氧是引起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损伤参与其发病机制.但目前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诊断还缺乏统一而完善的标准,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尚无统一治疗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诊治此类疾病将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作者:郝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降血压治疗效果分析(附61例报道)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脑病的关系.方法 分析61例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不多,且血肿无明显扩大的患者,早期行降血压治疗,未用脱水药,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 d内病情好转,意识障碍减轻者49例,病情稳定者12例,无病情恶化者.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能同时伴发高血压脑病,及早和快速降低过高的血压,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谢才兰;漆松涛;潘军;卢家璋;杨灵;林宽;王建军;张锐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免疫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肠源性感染是SAP病情加剧、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肠道免疫屏障是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黏膜免疫构成机体防止肠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SAP早期常发生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使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到抑制,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减弱.因此肠道免疫功能损伤与SAP的肠源性感染密切相关.本文就SAP肠道免疫功能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简要综述.

    作者:杨琳娜;吴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型抗血小板药.它通过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后共同途径,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溶栓药联合应用、在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以及单独使用等方面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玲玲;牛智领;唐兴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近年国内外对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取得较大进步,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多种监测手段已应用于其基础研究,并呈不断发展的趋势,但尚未建立统一的去大骨瓣减压动物模型,在分子水平上对去大骨瓣减压术对脑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罕见.其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拓展,不仅在颅脑损伤及脑卒中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而且还用于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药物难以控制的脑肿胀和颅内压升高,但是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较高的重残率及植物生存率仍然引起临床争议.

    作者:赖余柱;赖润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兼症医学·总论·第一课兼症医学定义及关键词

    1 定义与涵义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本质的特性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定义是由事物本身的特有属性来规定的.其事物属性可以是某种性质,也可以是某种关系.由性质规定的定义属于绝对性概念,由关系规定的是属于相对概念.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性肠神经退行性变

    老年人胃肠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涉及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其主要特征为胆碱能神经元丢失,氮能神经纤维受损,交感神经纤维轴病,伴神经化学递质改变,这些变化影响胃肠神经肌肉传输功能.老年性脑神经退变可能与经突触逆行传输的α-突触核蛋白阳性路径有关.本文总结了老年相关性胃肠神经退行性变新文献,为合理防治此类疾病提供翔实资料.

    作者:吕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骨科及显微外科临床中一种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创伤、断肢再植术、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筋膜间隙综合征、动脉栓塞等,都有可能造成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截肢或其他器官继发损伤.故对于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止的研究目前备受重视.

    作者:曹延广;徐禄基;许良;宋震坤;吴建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潜在的新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已明确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颈动脉狭窄、吸烟、糖尿病、缺血性或瓣膜性心脏病等.随着对卒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潜在的新危险因素如:ApoB-ApeAI比率升高、腹部肥胖、C反应蛋白增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遗传易感性、睡眠呼吸暂停、微量白蛋白尿、感染、药物滥用等.但要确定它们是否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真正的危险因素,尚需要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综述国际上有关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郭瑞友;王彩霞;刘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诊结肠镜诊治下消化道出血56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紧急结肠镜检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和相应止血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结肠镜检查阳性率为93.85%,成功率为100%.止血成功率为94.2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诊结肠镜检查是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多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性,主要存在于骨髓基质中,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可以向3个胚层细胞进行分化.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体外培养、扩增BMSCs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或生物诱导剂可诱导BMSCs分化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本文就对BMSCs向神经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因素予以综述.

    作者:潘廷明;徐皓;陈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脱抗原胎牛骨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脱抗原胎牛松质骨(AECB)治疗犬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成年杂交犬5只,在股骨头后外侧近头颈交界处造骨缺损模型.将AECB修剪后填充入一侧缺损区内;另一侧不填充材料.术后12周取材,染色观察.结果 AECB侧:交界区可见相对成熟的骨组织,周围可有编织骨形成,可见髓腔形成.对照侧:缺损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缺损区周边成骨明显,缺损区内为纤维肉芽组织.材料区周围及内部可见有多量软骨带形成,其中有较多钙化的骨组织.对照侧缺损区内只有少量软骨带形成,未见软骨或新骨形成.材料周围及内部可见多量Ⅰ型肢原及少量Ⅲ型胶原.对照侧缺损区内未见Ⅰ型胶原及Ⅲ型肢原.结论 AECB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客性,可能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合适材料.

    作者:王冉东;程立明;李子荣;蔡哲;闵洪巍;石少辉;刘朝辉;郭万首;潘琳;郭艳茹;舒俊;张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国内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特征之一,成功复制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是研究支气管哮喘反复难愈的关键.大鼠、小鼠、豚鼠是国内试验中常选用的实验动物.本文筛选了发表于国内杂志上25篇可信度较高的关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国内复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的特点,为研究人员对实验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钱振福;崔芳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与脓毒症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虽然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脓毒症仍然是目前严重的临床问题,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大大提高.大量的证据显示,Toll样受体家族可识别病原体的各种模式分子,启动细胞免疫及炎性反应,在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祝小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探讨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国人的基因突变热点与西方人的突变热点不同.铜蓝蛋白是肝豆状核变性重要的生化指标,目前对铜蓝蛋白与肝豆状核变性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仍有误区.本病与铜的代谢密切相关,对发病机制的理解有助于准确地认识本病.

    作者:张忠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黏膜屏障改变与肠源性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终往往死于继发的感染及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来源多数认为是肠道细菌移位所致,而肠道细菌移位始动环节是肠道黏膜屏障受损.重症胰腺炎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全身炎性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作者:韩海燕;吴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