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袁振洲;卢仲谦;胡建斌;邵林湖;葛光治;杨杰

关键词: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磁共振成像, 超声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22个病灶的US、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 US、CT和MR非造影检出率:US13个,占59.1%(13/22);CT检出16个,占72.7%(16/22);MR显示全部病灶,占100%(22/22).US、CT和MR造影检出率:US共检出17个,占77.3%(17/22);CT共检出19个,占86.4%(19/22);MR全部检出,占100%(22/22).正确诊断:US27.3%(6/22),CT40.9%(9/22),MR68.2%(15/22).影像综合正确诊断:90.9%(20/22).结论 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绝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MRI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US.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抗凝血酶原抗体的研究进展

    抗凝血酶原抗体(aPT)是一种抗磷脂抗体(aPL),与凝血酶原(PT)的结合大部分为低亲和力.其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呈一定的相关性,与动静脉血栓形成可能有关.aPT识别凝血酶原的表位尚不明确;检测方法一般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作者:彭维林;林青;苏东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诸代谢成分的标准国际上尚未统一.多数代谢成分异常与临床发生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密切相关.大部分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其发生也与营养过度、体力活动缺乏、饮酒、吸烟、遗传因素及种族差异有关.治疗重点是根据患者具体的代谢异常成分和异常程度进行防治.应改善生活方式、消除腹部肥胖、改善胰岛素抵抗(IR),并应用有效药物长期治疗血脂、血压、血糖等代谢成分异常.

    作者:康海静;王化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肾衰竭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是目前已知的重要的、有高度选择性的依赖ATP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它由泛素、多种酶、26S蛋白酶体等组成,细胞内约80%的细胞蛋白由该通路降解.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和瘦体重丢失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激活相关,此通路的激活加速了肌肉蛋白的降解,同时代谢性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炎症等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激活此通路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

    作者:邱鸿;余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精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提高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寿命.

    作者:李英芙;郁广田;仇海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进展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本文就近年来对DAI研究进展包括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张东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RAS系统中负向调控因子与肾纤维化的关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中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已被大量试验证实与肾纤维化存在直接或间接关系,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Ang(1-7),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则表现出拮抗上述物质的作用,本文就RAS系统新成员及其细胞因子对肾纤维化的作用简要综述.

    作者:于冀洋;朱光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与肥胖

    代谢综合征(MS)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临床症候群,包括肥胖、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高血压、血脂紊乱.近年来,MS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加,且发病呈低龄化趋势,因此成为儿科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肥胖作为MS常见的始发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MS发病的低龄化与肥胖发生的低龄化密切相关.

    作者:范红旗;郭锡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由一种肠内分泌L细胞分泌,特异性促进肠黏膜生长与损伤后修复的多肽类激素.GLP-2通过G蛋白耦联受体的转导实现其生物学作用,通过刺激隐窝细胞增生及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地增加了肠黏膜上皮的表面积,促进肠道营养吸收,增强肠屏障功能,维护肠黏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GLP-2的上述特性,提示其对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具有治疗潜能.本文综述了GLP-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胡萍;林志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免疫异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应答系统异常密切相关.对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微环境和免疫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免疫异常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颜林志;吕杰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G家族百年与Lynch综合征研究进展

    Lynch综合征为肿瘤遗传易感性典型代表,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对Lynch综合征及肿瘤遗传易感性的认识.DNA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被认为是Lynch综合征时肿瘤遗传易感性的病理基础.值Lynch综合征研究百年之际对其近年发展予以综述.

    作者:吕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学研究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病因目前还不清楚.以往的研究认为,该病与骨骼发育异常、神经肌肉病变、软组织挛缩、血管异常及遗传因素、宫内发育阻滞有关.但大多数学者均支持神经肌肉病变学说及骨骼异常学说.本文就该病的病因学研究简要综述.

    作者:王萃芳;杜晓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硒与高危妊娠病理生理的关系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对妊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Se是含硒蛋白的一个组分,有维持酶蛋白催化功能的作用.Se缺乏可诱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等高危妊娠的发生.增加硒摄入可降低高危妊娠的危险度.

    作者:王娟;王素兰;尹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8例22个病灶的US、CT和MR影像资料.结果 US、CT和MR非造影检出率:US13个,占59.1%(13/22);CT检出16个,占72.7%(16/22);MR显示全部病灶,占100%(22/22).US、CT和MR造影检出率:US共检出17个,占77.3%(17/22);CT共检出19个,占86.4%(19/22);MR全部检出,占100%(22/22).正确诊断:US27.3%(6/22),CT40.9%(9/22),MR68.2%(15/22).影像综合正确诊断:90.9%(20/22).结论 影像学综合检查能够正确诊断绝大部分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MRI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CT和US.

    作者:袁振洲;卢仲谦;胡建斌;邵林湖;葛光治;杨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肾小球疾病与听力障碍的研究

    肾小球疾病是一组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听力系统损害很常见.肾小球与耳蜗在解剖、生理上有相关性,肾小球疾病发病多有免疫性因素,导致听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相似的解剖结构;共同的免疫反应,以及肾小球疾病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等.

    作者:赵波;谷京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及其在血液疾病上的应用

    克隆新基因及获得其cDNA全长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前提.以PCR为基础的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是一种简单、敏感且有效扩增cDNA全长的方法.该文主要概述RACE技术的原理、进展及其在血液疾病基因克隆方面的应用.

    作者:王程毅;王少元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肠促胰岛素类似物(incretin mimetics)是一类具有多种抗高血糖作用的新型降糖药物,它模拟胰升糖素样肽(GLP)-1的作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抑制GLP-1的降解.这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增加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抑制不适当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缓胃的排空;和抑制食欲.研究显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还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的作用,可能会成为未来2型糖尿病(T2DM)治疗领域的新药.目前,几种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和DPP-Ⅳ抑制剂正在进行T2DM治疗的末期临床试验.

    作者:王璐;邸阜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压力性尿失禁中作用的研究现状

    盆底组织胶原降解增加引起盆底组织支持力减弱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发病机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作为重要的胶原降解酶,它的表达增加,活性增高及与其组织抑制剂比例的改变可能是盆底胶原降解增加的主要原因,对它在压力性尿失禁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傅秀华;宋岩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了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方法.发现许多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患者单用一种他汀类药物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伴有多种脂蛋白异常的较重患者,联合用药也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作者:邱少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TGF-β/Smad信号通路与慢性移植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移植性肾病是导致肾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TGF-β/Smad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性肾病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Smad通路仍是目前所公认的介导TGF-β胞内反应的主要通路.本文将Smads在慢性移植性肾病中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开辟防治慢性移植性肾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陈细明;廖贤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I3-K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胰岛素信号转导路径发挥其促进合成代谢、稳定血糖的生理作用,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胰岛素信号转导中的关键分子.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发生障碍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综合上述两点,本文综述了PI3-K在2型糖尿病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金丹;陆付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