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骨架基因相关蛋白在创伤愈合及瘢痕挛缩中的表达和作用

刘桂林;刘流

关键词:瘢痕, 细胞骨架, 创伤, 肌动蛋白
摘要: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依赖细胞内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复合网架,包括多种蛋白质.近的研究发现一些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在瘢痕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学综述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进展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目前外科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病变,行规则性肝切除术,可达到治愈目的;中晚期结石患者,行以规则性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方式,以阻止、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终末期胆病患者可实行肝移植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姚向庆;陈燕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福尔利、力月西、芬太尼及万可松配伍用于高龄患者麻醉诱导

    高龄患者因其特殊的生理学特点及病理性改变,其对麻醉的耐受性降低,若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处理稍有不当将造成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表现突出的就是循环系统的剧变及心律失常.理想的麻醉诱导应该是诱导迅速、循环抑制轻微、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轻微.为探索高龄患者安全的麻醉诱导方法,我们采用联合静脉注射福尔利(依托咪酯乳剂)、力月西(咪唑安定)、芬太尼及万可松对高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观察其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律的影响.

    作者:柯齐斌;江娅;袁芬;李庆华;李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方法的变迁

    胸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凶险的血管疾病,手术操作复杂、难度大,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血管外科医师们为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在不断探索新的手术方法,本文简要介绍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方法的变迁,包括分型,手术方法,效果及优缺点.

    作者:任昊;戈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多因子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及遗传倾向,研究表明多种体液因子与阻塞睡眠呼吸暂停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已深入到基因水平.本文就其中研究较成熟的相关因子加以综述.

    作者:李红;王良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冬眠心肌的研究进展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检测冬眠心肌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目测法,结果的分析判断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带有较强的经验依赖性.组织多普勒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超声新技术,与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相结合可弥补其半定量目测法的不足.

    作者:钟慧颖;李金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尸检5例报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于各种肺内、外严重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低氧血症等,病死率较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肺毛细血管炎性损伤、通透性肺水肿以及肺泡内透明膜形成.本文5例临床诊断为ARDS,已经尸检证实,现提供如下以供借鉴.

    作者:何丽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现状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NP)家族中的一员,循环中的BNP,作为一种激素,能够反映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其浓度测量已经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中应用.本文简要概述其生物学特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NP水平升高的可能机制,评价其与AMI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功能的关系,阐述BNP在AMI的研究进展.

    作者:漆洁;张林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本文对小肝癌的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小肝癌的早期检出.

    作者:邱丽华;唐光才;漆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8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P)病程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主要是因为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在AP中白细胞过度激活被认为是引起胰腺病情加重、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白细胞介素-8(IL-8)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是一种具有趋化和激活白细胞功能的内源性和多源性细胞因子,与急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性.IL-8在AP中存在高度表达,IL-8在转录起始点存在基因多态性,通过转录调控影响IL-8的合成.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L-8与AP关系的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李赟;黄鹤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造影剂肾病

    随着造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沆;郭平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双泛素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双泛素属于泛素相关蛋白,由两个泛素样部分前后融合而成,是p53基因的一个下游靶点,与人纺锤体聚集检测点蛋白(MAD2)非共价结合导致染色体不稳定,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以下仅就双泛素的结构、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与p53基因、MAD2蛋白和肿瘤发生的关系作一综述,为肿瘤的发生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作者:赵桂斌;叶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目前研究认为该病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淋巴细胞、眶后成纤维细胞、眶后脂肪细胞、细胞因子和自身抗原抗体及吸烟是TAO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贵华;翁景宁;傅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关键是早期诊断,本文从临床依据、影像和实验室检查、脑血氧监测的应用及早产儿诊断标准等方面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薇;王伟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腱-骨愈合的研究现状

    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腱、骨之间的愈合方式可为直接愈合或间接愈合,出现了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多种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但大多数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在用于临床之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腱-骨愈合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龙显斌;曹盛俊;陈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加强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中国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之一.在中国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其中慢性乙肝约为3000万例,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中国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较低(19%).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人群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城市人群.因此,乙肝的防控应把农村人群做为工作的重点,开展健康普查及科普宣教等工作,并提高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比例,有效控制HBV传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作者:冷会勇;徐玉萍;李连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骨保护素及其配体在牙正畸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骨保护素(OPG)是生理性的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因子,而骨保护素配体(0PGL)是能直接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并参与破骨细胞功能调节的细胞因子.牙周膜细胞可表达OPG和OPGL,揭示了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细胞可能是通过OPG/OPGL系统来调节牙槽骨代谢的.OPG和0PGL在多种骨病和牙正畸的治疗中具有很大潜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范蓬;周健;唐丽丽;王元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的评价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异常克隆性疾病,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要特征.至今国内外尚无明确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但近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PV患者中有内源性红系集落形成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降低,同时高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基因而低表达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基因;在染色体异常中9p杂合性缺失较有意义,但特异的是JAK2V617F基因突变,而其他各种指标只是有一定鉴别意义的辅助指标.

    作者:潘湘涛;陆晔;夏学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转录因子Foxp3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Foxp3是forkhead/winged-helix家族转录因子中的一员,近的研究表明其组成性表达于机体的CD+4 CD+25 T调节细胞(CD+4 CD+25 Treg cell),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介导T调节细胞在胸腺的发育、外周表达及功能维持.Foxp3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X连锁的遗传性疾病(IPEX)、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艾滋病的治疗以及移植耐受的诱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广生;刘卓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的病因学意义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腰椎解剖学的异常.腰椎关节突关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不对称的关节突关节势必引起其生物力学的改变,因而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者更容易发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变及腰椎退变性滑脱而引发下腰痛.

    作者:赖必华;徐宏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妇女孕期特有的疾病,该病及其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众多学者致力于HDCP预测的研究,以期早期预测、早期干预,降低母婴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本文对近年来HDCP临床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凌玲;孙丽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