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显斌;曹盛俊;陈志伟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目前外科治疗是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早期病变,行规则性肝切除术,可达到治愈目的;中晚期结石患者,行以规则性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方式,以阻止、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终末期胆病患者可实行肝移植治疗,疗效良好.
作者:姚向庆;陈燕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儿童中常见的病因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是常用的治疗手段.如其他病因导致的上气道阻塞,可根据阻塞原因给予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治疗情况作一阐述.
作者:孙昌志;刘大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Foxp3是forkhead/winged-helix家族转录因子中的一员,近的研究表明其组成性表达于机体的CD+4 CD+25 T调节细胞(CD+4 CD+25 Treg cell),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性标志,介导T调节细胞在胸腺的发育、外周表达及功能维持.Foxp3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X连锁的遗传性疾病(IPEX)、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艾滋病的治疗以及移植耐受的诱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广生;刘卓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脂联素作为肥胖患者中第一个下调的脂肪细胞因子,是所有脂肪细胞因子中惟一的负性调节激素,具有降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脂联素的这些效应必须通过脂联素受体AdipoR1和AdipoR2的介导来完成.对脂联素及其受体调节因素的进一步研究可为其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陈明;李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腱、骨之间的愈合方式可为直接愈合或间接愈合,出现了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多种促进腱-骨愈合的方法,但大多数方法尚处于试验阶段,在用于临床之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腱-骨愈合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龙显斌;曹盛俊;陈志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及时干预、适当的干预措施对预后有很大影响.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脑梗死超急性期的脑血流变化规律,根据脑局部血液动力学指标确定合适的治疗时间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预测治疗结果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CT灌注成像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
作者:曹立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作者对66例哮喘急性期、缓解期患儿进行了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检测,以探讨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宝林;高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在临床上是比较多见的一种腰椎解剖学的异常.腰椎关节突关节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不对称的关节突关节势必引起其生物力学的改变,因而腰椎关节突关节不对称者更容易发生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退变及腰椎退变性滑脱而引发下腰痛.
作者:赖必华;徐宏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AP)病程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主要是因为其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在AP中白细胞过度激活被认为是引起胰腺病情加重、多器官功能衰竭以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白细胞介素-8(IL-8)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是一种具有趋化和激活白细胞功能的内源性和多源性细胞因子,与急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相关性.IL-8在AP中存在高度表达,IL-8在转录起始点存在基因多态性,通过转录调控影响IL-8的合成.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L-8与AP关系的报道作一综述.
作者:李赟;黄鹤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其生存期的关键,本文对小肝癌的检查方法及影像表现作一综述,以提高对小肝癌的早期检出.
作者:邱丽华;唐光才;漆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依赖细胞内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复合网架,包括多种蛋白质.近的研究发现一些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在瘢痕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桂林;刘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骨保护素(OPG)是生理性的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因子,而骨保护素配体(0PGL)是能直接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并参与破骨细胞功能调节的细胞因子.牙周膜细胞可表达OPG和OPGL,揭示了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膜细胞可能是通过OPG/OPGL系统来调节牙槽骨代谢的.OPG和0PGL在多种骨病和牙正畸的治疗中具有很大潜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范蓬;周健;唐丽丽;王元银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许多促细胞凋亡信号作用于线粒体,它们大部分,但不是所有,能够改变线粒体通透性,继而导致其内蛋白释放入胞质,由此构成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这个过程也受Bcl-2调控.因此,线粒体可能是各种促细胞凋亡蛋白释放及其在胞质中发挥作用的门户.
作者:刘伟丽;齐文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高龄患者因其特殊的生理学特点及病理性改变,其对麻醉的耐受性降低,若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处理稍有不当将造成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表现突出的就是循环系统的剧变及心律失常.理想的麻醉诱导应该是诱导迅速、循环抑制轻微、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轻微.为探索高龄患者安全的麻醉诱导方法,我们采用联合静脉注射福尔利(依托咪酯乳剂)、力月西(咪唑安定)、芬太尼及万可松对高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观察其对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律的影响.
作者:柯齐斌;江娅;袁芬;李庆华;李伟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造影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就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沆;郭平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治疗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实现辅助给药及治疗(如基因转染),成为超声研究中的热点.这种方法已经在体内和体外多种模型中实现,并可能为靶向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领域.现就该技术的可能机制、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贾彩霄;周力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NP)家族中的一员,循环中的BNP,作为一种激素,能够反映心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其浓度测量已经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中应用.本文简要概述其生物学特性,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BNP水平升高的可能机制,评价其与AMI后左室重构和左室功能的关系,阐述BNP在AMI的研究进展.
作者:漆洁;张林潮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倍他乐克是目前临床心血管病治疗中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不少临床医师亦用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本文通过对64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情况的分析,观察倍他乐克对其心脏射血功能的影响,探索倍他乐克对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治疗的意义.
作者:唐新明;陆映珠;章克信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冠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并不能探查冠状动脉微循环的病变情况.临床存在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存在胸痛症状的患者,这部分患者有必要排除微血管性心绞痛.目前,探查微循环病变的检查方法逐渐增多但都各有利弊,本文就使用超声探查微血管的技术及当前临床开展的研究作出阐述.
作者:李英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干预关键是早期诊断,本文从临床依据、影像和实验室检查、脑血氧监测的应用及早产儿诊断标准等方面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薇;王伟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