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莉萍;靳士英
近年来,通过对肿瘤转移机制的广泛研究,发现细胞外基质(extracell matrix,ECM)在肿瘤的浸润与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通过对ECM的降解而促进癌细胞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是降解ECM诸成分的关键酶.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剂(TIMPs)对MMPs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维持着ECM的降解与合成的平衡,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林辉;孙颖浩;马永江;颜克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 Fas/FasL生物化学1.1 Fas及sFas人的Fas包含325个氨基酸,氨基端有信息顺序(signal sequence,分子中都有跨膜区,属Ⅰ类膜蛋白,分子量为45KD.结构分析证实Fas属于TNF和NGF受体家族[1].
作者:伍伟锋;刘唐威;黄林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868年,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分支郎罕细胞(Langcrhans cell,LC)首先在皮肤内被发现;本世纪70年代初,Steiman和Cohn正式报道了这类形态、功能均极为特殊的免疫细胞.此后的研究发现DC在免疫应答的首要环节-抗原提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类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在抗感染、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90年代初,随着体外大量获取纯化DC实验技术的建立和成熟,对DC的研究飞速发展.
作者:陆京伯;石汉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两个要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治疗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即疾病的活动度(轻、中、重)和临床发作特点(间断性、持续性),客观地评价UC的炎症活动程度是建立合理治疗方案的前提,由于缺乏判断UC活动度的精确、客观的指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作者:许会东;黄玉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又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危及我国人民生命的疑难重症之一,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多变,累及器官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30%~60%[1].随着现代化诊疗手段的应用,其病死率有了明显的下降.
作者:张继红;梁柳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28年Ivy和Oldberg在胃肠道中发现了一种肽类物质,它能刺激胆囊收缩和胰腺分泌,后来将这种肽命名为胆囊收缩素(CCK).1975年Vanderhaeghen、Signeau和Gepts报道,CCK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存在,起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作用.
作者:袁勇贵;张心保;吴爱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焦虑是医学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变态心理.它来自躯体又作用于躯体,明显地影响着患者的病情发展.因此,揭示住院患者焦虑心理形成过程和规律,能为临床心理医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作者:邢杰;李鹏;叶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HBV、HCV或HBV重叠HDV感染可以引起肝炎肝硬化,但大量的是由HBV所致,其中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79%与71%.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和消化道出血[1].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临床实践工作是有帮助的.
作者:张园海;朱福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为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已认识到:它不仅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可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生长因子,在一些以组织器官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心血管、肾脏疾病的进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芳;黄颂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如不积极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因此,能否将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或逆转至正常,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的关键.现在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
作者:林秀萍;周苏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褪黑素(melatonin,MT)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分泌呈昼夜节律,对体内很多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从原核生物的多边膝沟藻到人类,体内均发现有MT的存在.近年来的研究证明,MT是体内强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作为一种进化保留分子,MT起着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
作者:刘平;刘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自Tilney等在1973年首次命名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至今,有关MOF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在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仍未有重要突破[1].近年来学者们渐以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概念取代了MOF,从而表示多器官的序贯衰竭亦是由轻到重,由代偿到失代偿的一个发展过程.
作者:张刚;杨训;张肇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单疱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一种DNA病毒,基因组DNA约有15kb大小,编码72个基因和70种不同的蛋白质,有核衣壳和周围的包膜结构,分Ⅰ和Ⅱ两种类型,其突出特性是潜伏感染,即使有循环抗体存在,HSV亦能在宿主内终身潜伏.HSV-1主要引起单疱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HSV-2与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和宫颈癌密切相关;HSV-1和HSV-2均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作者:郭玉麟;张爱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10余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要确切地了解和掌握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影像技术,必须熟悉血脑屏障(BBB)及其病理变化,神经科临床医师熟知BBB的生理解剖,但对其在脑部疾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知道甚少.现对有着BBB受损机制以及在CNS某些主要疾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屠永华;陈康宁;王玉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简称PBC) 是引起成人慢性淤胆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诊断及分型的确立有赖于肝组织学检查,本文就其病理学特征综述如下.
作者:任星峰;陈寿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因未明.
作者: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急性脑卒中是内科急危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对于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为有效,有前途的却是溶栓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越早,临床效果越好.为临床工作者提出了如何开展急性脑卒中的急诊救治及用药时间窗新课题,现对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诊科抢救和院内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恩仓;王睿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临床上通过许多前瞻性或者病例对照研究,人们已经发现纤维蛋白原血浆含量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液成分中纤维蛋白原等含量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使血栓易于发生.近年来,纤维蛋白原的基因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提示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异受遗传基因的调控,基因序列含有众多变异,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赵伟佳;柳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细胞因子是一类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相关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蛋白质多肽分子.由于一种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生物学活性的相互增强或相互拮抗.
作者:甘乐兵;王国俊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