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朋
在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移植脏器无疑要经历进行性免疫排斥反应,功能丧失.在过去的40年,免疫抑制治疗有很大的发展,使实质脏器移植成为一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肾、心、肺、肝和胰腺移植取得了良好的短期效果,目前多数中心移植肾1年存活率达80%~90%,其他脏器的短期存活率也接近此值.短期生存率的提高主要是对急性排斥反应较好进行防治的结果.相比之下,移植脏器的长期存活仍是一个主要问题.晚期移植脏器的功能丧失主要是由慢性排斥所致.慢性排斥是一种有待进一步阐明的临床病理现象,由免疫反应介导,但目前免疫抑制治疗无效.另外,一些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在移植脏器慢性功能丧失的发病机制中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杜斌;薛武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国外报道在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为0.2%~0.3%,且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60~90岁年龄组,AF发病率为5%~9%[1].在国内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AF机制的研究虽已进一步深入,但尚无定论.AF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生AF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学治疗关注的焦点.
作者:吴新华;施荣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对心肌炎的病原学进一步了解和诊断方法的改进,心肌炎已成为常见心脏病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因而对此病的诊治研究也正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王世华;王丛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和围产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分娩镇痛的要求也愈高.如何安全、有效地降低产痛是产科、麻醉科医师和孕妇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缺乏绝对安全、满意的无痛分娩镇痛方法.硬膜外阻滞由于它的比较安全、有效,已被公认为当前用于无痛分娩的佳手段.现就近年来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有关方法和药物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王宏梗;杨锡馨;林财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为0.1%~0.4%,常伴有临床症状,易反复发作,持续发作24h以上易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故需要积极处理.现结合近几年文献,对其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庄建新;韩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发现的现象若是在简单生物如酵母菌等中也能发生,则此现象已被进一步重视,朊病毒就是如此.朊病毒(prion)开始是用来描述传染性海绵状脑炎的病原因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蛋白质构型改变为核心内容的朊病毒假说.而近发现酵母菌中某些成分可以视作朊病毒样成分,从而提出酵母菌朊病毒假说.近年来,对酵母菌朊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哺乳动物朊病毒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朊病毒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启示.
作者:李华玲;李明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9年Gospodarowicz等首先纯化出一种具有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血管生长作用的蛋白质,命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其实,Senger早在1983年发现这种蛋白质,可使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认为是一种血管渗透因子.后经分析,发现它们是同一种基因按照不同方式剪接而形成的产物.VEGF是内皮细胞特异性的,
作者:郝亚荣;李庚山;李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常规血液透析需应用肝素抗凝建立体外循环,但对高危出血的患者却有加重出血的危险.低分子肝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出血的倾向,且价格太高,国内难于推广,理论上理想的方法是无肝素透析,这也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作者:范幻新;孟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可引起不完全或完全堵塞性血栓病变,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发生.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现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与炎症密切相关.
作者:付海霞;蒋锡嘉;许家;李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性脑病指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伴发的脑梗死.由于NS引起的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发生于深静脉、肾静脉等静脉系统,动脉系统受累较为少见,引起脑梗死者更少见,故临床上对此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有些亚临床病例和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NS患者更易被忽视,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现复习NS并发脑梗死的有关文献资料,就其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等有关问题加以综述,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苗志华;蒋天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方法: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供氧、液体及热量供给、镇静、降颅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bFGF2000U,每日1次肌注,连用10天.结果:近期疗效:对照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5~10天,平均(6.43±4.33)天,治疗组3~7天,平均(4.5±1.07)天.两组差异显著(t=6.19,P<0.01).远期疗效:对存活的57例中、重度HIE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MID、PD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值均<0.01.结论:bFGF治疗中、重度HIE不仅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对改善远期愈后、降低后遗症发生率更为明显.
作者:尹华英;刘于嫣;王兴鱼;周凤秋;孙贵玉;初丽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在强调高血病(EH)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今天,更有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各种药物对舒张压(DBP)的疗效,取得佳治疗效益.现阐述如下.
作者:苑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抗菌药,该类药物按照骨架结构的不同,大体可分为吡啶并吡啶酮酸,嘧啶并吡啶酮酸,缯啉酸类和喹啉酸四大类.80年代以来,以喹啉酸为母核骨架的氟喹诺酮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优点有:口服吸收好,不必做过敏试验,应用方便,抗菌谱较广,组织浓度高,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药源丰富,由于引进品种增多及快速国产化,目前在国内临床应用已很普遍,但是随着其应用的日益广泛,对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某些副作用甚至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作者:梁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从50年代以来,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方法的改进,肾功能不全治疗方法的突破(血浆置换和肾移植)、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SLE患者的生命周期越来越长,同时也使并发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现综述了SLE患者并发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临床常见的真菌感染综述如下.
作者:孙乐栋;周再高;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HIV的感染的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断上升.虽然多种抗真菌药物的相继问世,给真菌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转机,但目前关于耐药现象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因此,建立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药敏实验和正确合理地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NCCLS)于1997年推出了药敏试验方案M27-A(全称“酵母菌的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方案”)[1],表明医学真菌的药敏试验趋于标准化.现就NCCLS方案药敏实验在临床治疗、抗真菌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新的抗真菌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郑玮清;严洲平;李若瑜;王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肺血流量(QP)是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其测定依靠右心导管术,但该方法具有创伤性,复查随访不方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自从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根据肺动脉血流频谱估测肺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肺血管直径(D)算出肺血管横截面积(A),按Qp=60VA可得QP[1].但该方法测算复杂,许多因素可影响估测的准确性,现就主要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张玉奇;陈树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6年,英国首次报道人类中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临床感染[1],继而VRE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致病菌,且由于无可靠的抗菌药物治疗,而引起广泛的重视.近10年来,诸多学者在研究调查中发现VRE不仅引起院内感染,亦寄殖于住院患者、社区患者、正常人,而且寄殖于动物、存在于自然环境(如污水)中.在欧洲,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推测可能与动物饲养过程中广泛应用阿伏帕星(avoparcin)有关.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现就阿伏帕星与VRE关系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胡子鉴;张婴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管的生成存在于很多病理生理过程,血管增殖的过程是受机体严格调节的[1].肿瘤的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十分重要,是肿瘤代谢的关键途径,是一种病理过程,是一种无控制的血管形成;肿瘤的微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的关系.1945年Algire先提出了“肿瘤血管形成”的概念,1971年Folkman[2]首次提出了“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抗血管生成疗法可用于治疗癌症”的学说.近几年的研究及试验结论支持Folkman的学说.
作者:管金平;曹明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64年第1代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问世至今,可供临床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已超过40种,其发展方向的总趋势是向选择性高、不良反应少、高效、长效及更有利于临床治疗的方向发展.阿罗洛尔(商品名Almarl)是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α、β受体阻滞剂,被称为第4代β受体阻滞剂[1],现将其药理作用及应用近况总结如下.
作者:吴海;尹瑞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3年底国际上第一次发表关于能量多普勒显像技术[1]以来,能量多普勒显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的临床应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PDI又称彩色能量造影图(color power angio,CPA)、能量彩色血流成像(power colorflowimaging,PCEI),目前尚无统一名称,PD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flow imaging,CDFI)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它所显示的彩色血流不受流速、方向和探测角度的影响,较CDFI具有更多新的特点.
作者:黄枢;钱蕴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