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0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李雪梅;曹敏

关键词:产后出血, 阴道分娩, 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因素,总结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4月自然分娩的产妇2546例中发生产后出血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阴道分娩2546例,产后出血5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96%.50例产后出血,45例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下行诊刮术,5例行急诊剖腹探查及子宫次全切术,50例均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大出血而死亡.结论:掌握产后出血的特点和产前预见性和正确的防止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探讨

    为推测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程度,我国把食品被污微生物污染列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但是,随着食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食品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现用的检验方法会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某些种类造成漏检,如厌氧菌类群、低温菌类群等.检验结果影响了微生物对食品污染程度做出评价的客观性.依照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理论和现用检验方法,对造成污染食品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漏检因素进行探讨,与专家和同仁们商榷.

    作者:张代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

    目的:评价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1例,用针刺加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33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疗效,不失为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作者:吕彦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药白及提取物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核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白及凝胶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肺外淋巴结核患者行体外抑菌试验、白及凝胶制备和白及抗痨凝胶配置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白及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泛影葡胺及生理盐水,制成不同黏度的凝胶体,可提高治疗肺外淋巴结核药物浓度,有效杀死和抑制耐药结核杆菌的生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及凝胶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核,不仅可弥补局部药物不足,而且还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康庄;王和;李红芳;金莹;王雪梅;邢晓明;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

    心肌梗死后心脏交感神经分布改变,使去神经支配和神经过度支配区域共存,成为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因素.交感神经重构的机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可能为将来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作者:许睿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谈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校准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校准作为提高血细胞自动分析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使血细胞分析具有溯源性,增强不同实验室间的可比性,同时,使血细胞自动分析检测参数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也更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姜晓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小儿不典型肠套叠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肠套叠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小儿不典型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29例仅具备小儿肠套叠典型4项症状的1项或2项,腹部B超检查有助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结论: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初期临床表现,及时腹部B超检查可提高肠套叠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病例,降低开腹手术率.

    作者:张志君;刘顺达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和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0年2月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28例获得6~18个月随访.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结论:锁钉加压钢板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内固定确实,术后卧床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唐吉辉;王振威;郭家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8例(130髋).结果:Harris评分,术前平均45分,术后平均98分,优良率为99%.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髋部疾患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端春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对预防患者脱管的工作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全院开展患者防脱管工作模式及效果.方法:专科护士制订防脱管工作计划,对全院的护理管理人员、临床护士进行患者防脱管知识培训,通过专科护士检查督促患者预防脱管措施落实情况,并开展复杂个案讨论.对医院发生的脱管病例进行资料回访,总结、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及患者或其家属的预防脱管知识知晓率提高.2010年全院脱管发生率(0.060%)较2009年(0.20%)有明显下降.培训干预前后护士及患者或家属对防脱管知识知晓状况调查: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防脱管知识培训前后随机发放调查表,对评估为脱管高风险患者,护士进行防脱管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对防脱管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护士知识知晓率培训前58%培训后85%.患者及家属知识了解率干预前12%干预后50%.结论:专科护士发挥职能,创建新的工作模式,在全院开展防脱管工作,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了脱管的发生率.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应用

    我院自2004年初开始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现将机器的性能做简单介绍.首先回顾有关梯度线圈的相关内容.梯度线圈,是缠绕在圆形玻璃纤维上的三组导线,位于常温的磁体孔径内.梯度线圈是阻抗线圈,由梯度冷却器进行水冷却,这有别于主磁体线圈的超导性及液氦冷却.

    作者:方昊;陈志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培养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例妇产科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采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药敏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02例共检出96例解脲支原体,阳性率4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解脲支原体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是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结论:治疗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

    作者:李彦霏;张兆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粘连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小肠[1],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时不得不手术治疗,而手术又有可能进一步加重粘连,造成恶性循环.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3月采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劳景茂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精神病患者无痛人流术23例护理体会

    精神病患者伴发妊娠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精神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已被大量研究反复证实[1],临床表现为情感表达、感知、思维、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2],因此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人工流产术有其特殊性.23例精神病患者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翠萍;何县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

    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国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病人.胃癌发病率很高,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16万[1].

    作者:毛小菁;曹永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不同抗凝方法时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提高患者在行持续血液净化(CRRT)治疗时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各种抗凝方法.结果:抗凝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结论:患者在执行CRRT治疗时细致的护理起到关键作用.

    作者:吴伟玲;何圆凤;许莉;刘国英;王超;赵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孕妇学校教育模式及课程内容需求的探讨

    目的:探讨改进后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及孕妇对课程内容的需求.方法:对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孕产妇,采用孕产期保健知识及课程内容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改进后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了孕妇及家属对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知识的掌握,使95.2%孕产妇及家属更关注婴儿喂养及护理.结论:准确把握孕产妇需求和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孕产妇围产期知识的掌握.

    作者:郑肖玲;罗文容;陈越如;姚春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超声检查对子宫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对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占位性疾病进行了分析,并与病理组织检查对照.结果:子宫占位性疾病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7.3%,恶性诊断符合率85.7%.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赵春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2例误诊分析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是种少见疾病,是一种甲状腺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鉴别困难,很容易被误诊,一旦误诊,若病情发展到甲状腺脓肿,可以压迫气管,造成窒息甚至死亡,后果十分严重,因为,正确诊断,对症治疗意义重大.为减少误诊,总结经验,我们收集近年来误诊的2例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家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离休干部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对住院离休干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让离休干部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加速身体健康的恢复.方法:通过对150例离休干部住院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其心理,找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90%离休干部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病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1],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治疗和保持身体健康.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手术患者101例,随机分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盐酸哌替啶50mg+盐酸异丙嗪25mg必要时肌肉注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观察组干预前0级疼痛0例,干预后11例0级疼痛;干预前1级疼痛4例,干预后37例1级疼痛;干预前2级疼痛15例,干预后4例,3级疼痛;干预前3级疼痛11例,干预后4例2级疼痛;干预前3级疼痛11例,干预后2例2级疼痛;干预前4级疼痛6例,干预后6例1级疼痛;干预前5级疼痛20例,干预后5级疼痛1例;对照组服药前0级疼痛0例,服药后0级疼痛6例;对照组服药前1级疼痛11例,服药后1级疼痛8例;对照组服药前2级疼痛6例,服药后2级疼痛4例;对照组服药前3级疼痛4例,服药后3级疼痛6例;对照组服药前4级疼痛6例,服药后4级疼痛6例;对照组服药前5级疼痛4例,服药后5级疼痛3例;两组疼痛缓解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别.两组疼痛缓解效果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普外科的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杨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