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检查中的应用

杨光迪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低剂量扫描, 多层螺旋CT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适低剂量.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8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炎琥宁和氨溴索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8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1岁12例,1~3岁26例,4~5岁20例,>5岁10例.

    作者:万延永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通过对肿瘤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的过程中,针对个体差异、配合程度、药物的种类、刺激性的强弱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分析,找到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途径,达到患者化疗的目的.

    作者:余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体位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PCNL)体位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0例MPCNL病人实施循证护理的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本组病人均能顺利进行手术,且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MPCNL病人实施循证护理,能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以保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静莹;叶少芝;姚娟丽;陈燕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妇女健康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潮阳区妇女健康普查基本情况和特点,以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对潮阳区2004年和2005年教育系统4928例妇女进行健康普查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病人数1696例,患病率34.42%.其中宫颈炎症占首位,患病率26.2%,以31~39岁患病率高.练江地区妇女患病率明显高于溶江和沿海地区(P<0.05).结论:妇女病患病率随着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及孕产次数的增多等原因,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定期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可及早发现并降低妇女病发病率.

    作者:林姚虹;夏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小儿高热惊厥院前急救护理指导84例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移动电话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指导的可行性.方法:对收治的高热惊厥84例患儿家长进行了院前急救护理指导,并与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指导42例进行不良后果比较.结果:进行了院前急救护理指导组在误吸、舌咬伤、高热惊厥再度发生率上均低于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指导组.结论:利用移动电话对患儿家长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指导,可显著减少高热惊厥引起的患儿意外受伤及再次惊厥的发生.

    作者:田华;姚永丽;陈绍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红花逍遥片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妇女在围绝期所呈现的各种症状和由此导致的疾病是可以预防的,激素替代疗法是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红花逍遥片是植物雌激素替代疗法的首选药物.如果用药指征恰当,可以较长时间使用,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效果.如何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如何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卢和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呋喃妥因肠溶片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呋喃妥因肠溶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尿路感染门诊病人58例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有5例病人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比较罕见的双硫仑样反应.结论:呋喃妥因肠溶片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见的双硫仑样反应应引起注意.

    作者:胡萍;朱桂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体会

    居民健康档案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服务的动态记录.一份好的健康档案是对患者照顾的基础,是全科医生对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依据,它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如实准确填写.对辖区内7535名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针对目前资料采集中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早期宣传;完善入户前的准备工作;实行小组责任制;加强沟通技巧;做好资料整理等措施,历经3个多月时间,建立并完善居民档案4564份,建档率达到61%,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米舒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3例

    3例均女性,中青年发病.皮损均在双小腿胫前、基本对称.组织病理表皮变薄,真皮部肉芽肿反应典型,在炎症浸润带之间有变性胶原灶.尿糖、血糖无异常.

    作者:王希香;王伟;袁伟;张信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18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结果:除1例阔韧带肌瘤靠近子宫动脉中转开腹外,其余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62.20±38.21ml;手术时间111.72±35.07分钟;术后肛门排气3.75±2.75天;术后住院天数5.85±0.75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较理想且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对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俊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卡孕栓在高危妊娠人流术中的应用1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前阴道放置卡孕栓终止高危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不足1年且意外妊娠8~1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高危妊娠妇女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术前放置卡孕栓1mg于阴道后穹隆,45~60分钟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在高危妊娠妇女未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松弛度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宫颈松弛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作者:张立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磁共振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应用

    目的:研究3.0TMR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患者共计30个病灶进行f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常规T1WI与T2WI平扫影像,动态增强扫描(DCE)绘制时间-信号曲线,计算大强化率,确定病灶范围,并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展示表面扩张系数.结果:T1WI与T2WI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3个)与53.3%(16个).动态增强扫描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6.7%(26/30),特异性为70%(21/30),诊断正确率为86.7%(26/30);本文所见,扩散敏感因子在(b)值600~1000s/mm2时,DWI均能很好的鉴别各类病灶.结论:MR平扫、动态增强相结合联合诊断能较好的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做出诊断,敏感性93.3%(28/30),特异性76.7%(23/30),诊断正确率90%(27/30)均较高;与DWI、MRS相结合的诊断可望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黄志明;胡海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匹多莫德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匹多莫德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到医院门诊部就诊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例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匹多莫德研究组和参照组,每一组100例患者,除了在匹多莫德研究组的患者额外的服用匹多莫德,每天服用2次,共进行2周的跟踪观察之外,对于其他的抗感染治疗都相同.2周过后,每日两服改成每日1服,之后继续跟踪观察1个月.对于匹多莫德研究组,可以进行试验前后的对比,比如说服用匹多莫德前后的感染次数和感染的持续时间,匹多莫德研究组和参照组可以比较治愈的效率.结果:通过对匹多莫德研究组服药前后的对比,发现服用匹多莫德之后发生的感染次数和感染时持续的时间明显的比服用匹多莫德之前要少很多(P<0.05),差异非常显著.通过对匹多莫德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愈效率的比较发现,匹多莫德研究组的治愈效率在85%以上,明显的高于参照组的20%,差异性也非常显著(P<0.01).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都对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着显著的疗效作用.

    作者:郭政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处方书写规范与点评制度浅析

    目的:为基层医院规范处方书写和实施点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处方书写不规范的表现及原因,探讨处方书写规范和点评制度的构建.结果和结论:规范处方书写和实施点评制度,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药费用,防范医疗风险.

    作者:张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精神科住院患者拒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拒食是指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有意拒绝进食甚至拒绝饮水的行为.拒食行为是精神科住院患者中常见问题[1],拒食不仅影响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从而延误治疗,而且长期拒食将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加重病情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增加负担.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上肢断肢24例再植功能康复的临床探讨

    目的:评估上肢断肢再植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远端伴有挤压伤的上肢断肢抗休克的同时进行再植,彻底清创,骨折固定选择简单牢稳方法,还应注意保护远端走行的血管、神经,防止肢体的肿胀、关节僵直及感染.对功能有影响者则积极行Ⅱ期功能康复.结果:24例全部再植成活.18例分别手术后4~16个月行Ⅱ期功能康复,恢复满意.结论:合并有远端伴有挤压伤的上肢断肢组织创伤大、损伤重,再植的目的在于恢复功能.

    作者:王业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35例分析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下治疗气胸的体会.方法:对收治的35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预期术式,全部治愈,无需开胸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手术时间35~85分钟,平均48分钟.术中胸腔积血550~1950ml,平均积血1350ml,术后置管2~3天.观察闭式引流无漏气,拍胸片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如有漏气继续观察.血气胸患者术中胸腔内出血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回输,避免了异体输血.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5~7天即可出院.经3~12个月的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复查胸片肺膨胀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性血气胸具有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等特点.能够将损伤程度降到低,使手术操作更加明确、方便、更容易操作等优点.

    作者:段志军;热扎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眼眶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眼眶黏膜相关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LT淋巴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肿瘤由边缘区B细胞组成,对组织造成破坏性浸润,肿瘤细胞CD20,CD79a,BCL-2弥漫阳性.结论:MALT淋巴瘤具有惰性的临床过程,缓慢扩散,复发后可累及到其他部位,确诊依赖于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作者:董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锁骨解剖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

    锁骨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和支撑装置,呈S形.近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远端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外侧有喙锁韧带固定锁骨.

    作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情况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科、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科室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监测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医务人员的手部细菌检出率分别为护士96.8%、医生84.2%、医技69.4%;说明各重点科室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不尽相同.结论:医院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应予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洗手六步法等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洪喜;罗婵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