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3例

王希香;王伟;袁伟;张信江

关键词: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女性
摘要:3例均女性,中青年发病.皮损均在双小腿胫前、基本对称.组织病理表皮变薄,真皮部肉芽肿反应典型,在炎症浸润带之间有变性胶原灶.尿糖、血糖无异常.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46例伪膜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伪膜性肠炎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治疗的观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伪膜性肠炎患者46例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抗生素应用情况、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结果:46例伪膜性肠炎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7岁,29例有基础疾病,而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年龄偏大,65岁以上者占48%,住院前均有长期、大量、反复应用抗生素以及清洁手术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在使用抗生素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结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引发伪膜性肠炎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玉玲;胡国舜;宋彩云;张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评价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建立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的护理模式,并对护士整体护理责任制、管床责任制、小组责任制及床边工作制等进行了逐步落实,实现了护士常态情况下在病人身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主动性.结果:实施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后,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病人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大包干责任制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可激励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主动为病人提供整体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从而建立了和谐医患关系,塑造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形象.

    作者:林文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超声检查对子宫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对8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占位性疾病进行了分析,并与病理组织检查对照.结果:子宫占位性疾病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7.3%,恶性诊断符合率85.7%.结论:超声检查对子宫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赵春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腹针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疗效观察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因负重闪挫,跌仆撞击,致腰部经络受损,气滞血瘀.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翻身、行走困难.笔着运用腹针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与电针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艳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治疗体会

    中医药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治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治疗中,针灸早期介入,同时配合电针、特定电磁波、火罐、中西药等,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徐鸿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适应证、手术操作技巧,疗效观察.方法:对197例患者经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证实宫颈存在不同类型的病变,而采用阴道镜下LEEP刀手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同时观察术后出血量及时间,术后宫颈愈合情况.结果:197例随访1~2年,宫颈LEEP治疗宫颈病变1次成功97.46%(192/197),术后出血5例,术后2个月复查发现宫颈管内有息肉样增生21例,用小号环切电极切除后无复发.术前宫颈上皮内瘤变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12例.1例CINⅡ术后3个月液基细胞检查CINⅡ,行宫颈锥切术.1例CINⅢ术后3个月液基细胞检查仍CINⅢ,因母亲患宫颈癌,故患者要求行子宫切除术,其余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脱落细胞及阴道镜均为正常.结论:阴道镜LEEP治疗宫颈病变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能提供完整的标本,对治疗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有较高的诊治价值.

    作者:王金辉;杨卫香;徐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10年10月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4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实施留置胃管胃肠减压、禁食、胃胃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健康教育等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态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负性情绪,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张洁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类型,约占甲状腺癌的60%左右.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往往由于甲状腺其它疾病行甲状腺切除术后病理标本检查时发现,现将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曹永明;毛小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常见护患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护患纠纷一直是干扰医院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是医院领导和护理工作管理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准确查找纠纷发生的原因,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芳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CT检查资料齐全、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46例,分析其诊断及分型准确性.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例,CT检出3例,正确分型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1例,CT检出31例,正确分型29;急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7例,CT诊断阑尾炎7例,正确分型5例.结论:CT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王亚莉;宋莉;覃由宣;付兵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寒冷性皮肤病疗效观察

    参附注射液成分为红参、附片,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症(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等.

    作者:张潇匀;赵焕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CR床旁摄影对新生儿气胸X线表现与伪影分析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R)床旁摄影在新生儿气胸平片表现与伪影的区别.方法:将22例新生儿气胸和8例假阳性患者采用统一的摄影条件,并对新生儿大量、中等及少量气胸的X线表现与伪影所致假阳性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CR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需求.在22例新生儿气胸中,有10例患有肺透明膜病,其胸片显示肺透亮度减低、颗粒状或小网状阴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有7例胎粪吸入综合征,胸片示阻塞性肺气肿;5例两肺透明度高和肺部斑片状影,胸片表现为两肺多个小片状影.结论:新生儿气胸被气体压缩的肺边缘影位于胸腔内,其外侧无肺组织;而伪影所致的致密线影常延伸到胸腔外.因此X线摄影平片是诊断胸部疾病较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韩长利;郑国江;董志明;李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MRI对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骶部硬膜外囊肿的影像学特点及分析.方法:本组12例均行腰骶部及盆骨X线片检查,其中9例行CT扫描,11例行MRI检查,5例行脊髓造影.结果:本组影像检查X线诊断率14%,CT诊断率50%,MRI、脊髓造影检查诊断率100%.结论:骶部硬膜外囊肿影像学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对该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本组12例通过影像的各种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提高影像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邱雨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手卫生依从性的防范与管理对策

    目的:调查新疆建设兵团农二师焉耆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探讨科学、卫生的洗手方法,及手卫生干预方法,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对2009~2010年手卫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现场观察的方法,了解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晓情况及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医务人员存在很多洗手误区和手污染情况,2009年洗手合格率80.9%,2010年洗手合格率86.7%,合格率有所提高.结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薄弱,手卫生的依从性差.

    作者:杨晓丽;武新风;马长林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武威市城区7所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武威市二级医院以上消毒供应室消毒设施及管理现状,为改进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填写<武威市各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表>,了解武威城区内消毒供应室的建筑环境,建筑布局,基本设备及配置,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结果:观念落后,设备陈旧,管理薄弱,物品处理流程不规范.结论:建立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专业化管理.

    作者:陈瑞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

    胸外科患者术后恢复的过程中,正确、及时、多方面的护理必不可少.针对患者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了一套较为可行的术后护理指导原则,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开展工作,提高了护理的水平,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艳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溶血标本对APTT和PT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溶血标本对APTT和P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产前病人50例,将同一患者以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按1:9(抗凝剂:血液)的比例同时取抗凝血2管,一管轻轻混匀,另一管用吸管反复吹吸使之溶血,3000r/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1小时内测定结果.结果:50例产妇APTT和PT用非溶血标本和溶血标本检测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溶血标本检测APTT和PT,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我们在采样及标本处理过程应避免标本溶血.

    作者:龙兴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前孕妇声像图特点、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等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超声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者,经产后证实全部为脐带绕颈,其准确率达100%;其中绕颈1周者有14例,绕颈2周者18例,绕颈>3周者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准确方法,具有诊断率高、检查时间短、痛苦轻、提示脐带缠绕程度等优点,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或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谈慧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气胸35例分析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ATS)下治疗气胸的体会.方法:对收治的35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5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预期术式,全部治愈,无需开胸治疗,无死亡病例发生.手术时间35~85分钟,平均48分钟.术中胸腔积血550~1950ml,平均积血1350ml,术后置管2~3天.观察闭式引流无漏气,拍胸片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如有漏气继续观察.血气胸患者术中胸腔内出血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回输,避免了异体输血.病人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5~7天即可出院.经3~12个月的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复查胸片肺膨胀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性血气胸具有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等特点.能够将损伤程度降到低,使手术操作更加明确、方便、更容易操作等优点.

    作者:段志军;热扎克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悸的辨证施护

    通过对心悸患者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六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护,结合相应的情志调护、饮食指导、起居护理、对症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通过临床观察对改善症状,促进治疗效果及预后,减少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姚琴;张媛媛;郑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