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匹多莫德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评价

郭政立

关键词:匹多莫德,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匹多莫德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到医院门诊部就诊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例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匹多莫德研究组和参照组,每一组100例患者,除了在匹多莫德研究组的患者额外的服用匹多莫德,每天服用2次,共进行2周的跟踪观察之外,对于其他的抗感染治疗都相同.2周过后,每日两服改成每日1服,之后继续跟踪观察1个月.对于匹多莫德研究组,可以进行试验前后的对比,比如说服用匹多莫德前后的感染次数和感染的持续时间,匹多莫德研究组和参照组可以比较治愈的效率.结果:通过对匹多莫德研究组服药前后的对比,发现服用匹多莫德之后发生的感染次数和感染时持续的时间明显的比服用匹多莫德之前要少很多(P<0.05),差异非常显著.通过对匹多莫德研究组和参照组的治愈效率的比较发现,匹多莫德研究组的治愈效率在85%以上,明显的高于参照组的20%,差异性也非常显著(P<0.01).结论:匹多莫德口服液都对于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着显著的疗效作用.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18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方法.结果:除1例阔韧带肌瘤靠近子宫动脉中转开腹外,其余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出血62.20±38.21ml;手术时间111.72±35.07分钟;术后肛门排气3.75±2.75天;术后住院天数5.85±0.75天;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较理想且安全有效的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对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俊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适低剂量.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8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作者:杨光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眼部碱烧伤综合治疗45例临床观察

    我院2004~2010年收治眼部碱烧伤45例(60眼),经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2010年7年间治疗眼部碱烧伤45例(60眼).其中男37例(51眼),女8例(9眼);双眼伤15例,单眼伤30例;年龄9~61岁,平均36岁.

    作者:刘成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循证护理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体位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微创经皮肾穿刺碎石取石术(MPCNL)体位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60例MPCNL病人实施循证护理的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通过积极护理干预,本组病人均能顺利进行手术,且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MPCNL病人实施循证护理,能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以保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提高取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静莹;叶少芝;姚娟丽;陈燕珠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晚期癌痛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观察其止痛效果、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PI平均为7.5±1.6,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后为2.2±1.2,疼痛程度明显减轻(t=3.472,P<0.01),其中完全缓解34例(42.5%),明显缓解32例(40.0%),中度缓解9例(11.2%),轻度缓解5例(6.3%),总缓解率82.5%.不良反应轻微.排尿困难6例,皮肤反应9例,便秘12例,恶心、呕吐15例,嗜睡32例,头晕28例,上述不良反停药后消失.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疗效显着,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传胜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慢性宫颈炎160例治疗临床观察

    慢性宫颈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治疗经常采用物理治疗与局部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且有疗程长、易复发、阴道分泌物多等.2008年7月~2010年7月采用口服中成药配合上述治疗,减轻了不良反应,收到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小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胎儿脐带绕颈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脐带绕颈的产前孕妇声像图特点、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等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本组超声产前诊断为脐带绕颈者,经产后证实全部为脐带绕颈,其准确率达100%;其中绕颈1周者有14例,绕颈2周者18例,绕颈>3周者8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准确方法,具有诊断率高、检查时间短、痛苦轻、提示脐带缠绕程度等优点,可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或分娩方式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谈慧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卡孕栓在高危妊娠人流术中的应用1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前阴道放置卡孕栓终止高危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不足1年且意外妊娠8~10周要求终止妊娠的高危妊娠妇女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术前放置卡孕栓1mg于阴道后穹隆,45~60分钟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在高危妊娠妇女未作任何处理的情况下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松弛度及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宫颈松弛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作者:张立群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问题探讨

    为推测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程度,我国把食品被污微生物污染列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但是,随着食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食品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现用的检验方法会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某些种类造成漏检,如厌氧菌类群、低温菌类群等.检验结果影响了微生物对食品污染程度做出评价的客观性.依照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理论和现用检验方法,对造成污染食品微生物种类及数量漏检因素进行探讨,与专家和同仁们商榷.

    作者:张代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应用

    我院自2004年初开始使用GE公司生产的1.5T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现将机器的性能做简单介绍.首先回顾有关梯度线圈的相关内容.梯度线圈,是缠绕在圆形玻璃纤维上的三组导线,位于常温的磁体孔径内.梯度线圈是阻抗线圈,由梯度冷却器进行水冷却,这有别于主磁体线圈的超导性及液氦冷却.

    作者:方昊;陈志仁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药白及提取物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核的实验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白及凝胶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肺外淋巴结核患者行体外抑菌试验、白及凝胶制备和白及抗痨凝胶配置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白及粉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泛影葡胺及生理盐水,制成不同黏度的凝胶体,可提高治疗肺外淋巴结核药物浓度,有效杀死和抑制耐药结核杆菌的生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及凝胶介入治疗肺外淋巴结核,不仅可弥补局部药物不足,而且还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毒副反应轻等优点.

    作者:康庄;王和;李红芳;金莹;王雪梅;邢晓明;荣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本身病变和(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该病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

    作者:刘静;史本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吸氧、强心、利尿、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并给予口服盐酸曲美他嗪20mg/次,3次/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1剂/日.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学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桂林市城区593例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桂林市城区急性中毒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标准的<急性中毒患者登记表>,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病例中男性346例(58.3%),女性247例(41.7%);高发年龄21~30岁(199例,占33.6%);职业分布以工人,学生,农民,以及无业人员排前4位(占全部人群的72%);中毒类型中乙醇中毒排第一位(213例,35.9%),一氧化碳(CO)中毒排第二位(199例,33.6%);1、2、3、11、12月CO中毒高发,乙醇中毒时间分布无特殊规律;中毒原因以意外中毒常见(321例,54.1%);死亡病例7例,6例CO中毒导致.结论: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且不同种类急性中毒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根据急性中毒的规律做好宣教和防范预案,能有效提高急诊救治急性中毒能力.

    作者:范峻峰;江炫光;郑小凡;何建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氯胺酮属苯环己哌啶类静脉麻醉药,基本结构为环己胺.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

    作者:韩晓玲;时向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老年期抑郁症36例临床表现与护理

    目的:为保证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住院安全,寻找有效护理方法降低意外及自杀的发生,分析住院现状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住院患者意外自杀危险因素评估体系对36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建立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自杀等意外情况的发生,36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其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在短的时间内达到了预期效果.

    作者:刘惠;张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成人烟雾病12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慢性进展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们通过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诊断MMD12例,现将其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覃家德;廖振南;张济源;余永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处方书写规范与点评制度浅析

    目的:为基层医院规范处方书写和实施点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基层医院处方书写不规范的表现及原因,探讨处方书写规范和点评制度的构建.结果和结论:规范处方书写和实施点评制度,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药费用,防范医疗风险.

    作者:张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病,临床上很难查出致病因素,而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以剧烈瘙痒,皮肤增厚呈苔藓化为主要症状由于病复杂,临床上尚无满意疗法.所以慢性湿疹的患者都有多年不愈的病史.在临床工作中用西药抗组胺药和养血润肤治疗慢性湿疹57例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德成;赵璐;胡春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武威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武威地区丙型肝炎基因分型特征,为HCV感染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70例抗-HCV阳性血清标本,并对血清标本PCR扩增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进行基因分型.结果:70例标本中HCV1b型38例,占54%;HCV2a型21例,占30%;HCV1b/2a混合型9例,占13%;HCV2b型2例,占3%.结论:武威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同时存在1b/2a混合型和2b型,与相邻城市HCV基因型分布比较有一致和差异.

    作者:李庆科;韩荣花;王兴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