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临床效果分析

肖旭曼;梁卫峰;雷素珍

关键词:神经衰弱, 综合疗法,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神经衰弱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劳拉西泮2 mg治疗,每日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同时辅助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和研究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蚓激酶胶囊2粒/次,3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连续15 d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DI)、血管活性物的变化等进行对比.结果 ①82例患者中有75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1.46%;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蚓激酶胶囊治疗前[(10.85±3.26)分]与治疗后[(5.04±1.89)分]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③患者经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蚓激酶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的峰值流速(VP)、阻力指数(RI)、加速时间(AT)所得数值明显降低(P < 0.05、P < 0.01);⑤蚓激酶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1a含量、CGRP/ET、6-K-PGF1a/TXB2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 蚓激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好,能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降低脑循环阻力,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作为脑梗死的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作者:杨敏;唐明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持续微量泵入酚妥拉明、多巴胺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持续微量酚妥拉明、多巴胺泵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婴幼儿,按家属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随访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PaCO2、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随访期间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 < 0.05);两组间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早期应用微量酚妥拉明、多巴胺持续泵入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作者:彭升;何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短串联重复系列在胎儿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一种灵敏、可靠、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20例妊娠8周以上夫妇的外周血浆,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浓缩核酸片段,并以此为模板,以实时荧光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进行扩增Y染色体DYS19,DYS389,DYS390,DYS393上特异的短串联重复系列.结果 20例孕妇标本查出有DYS19产物9例,DYS389产物12例,DYS390产物12例,DYS393产物10例,孕妇中扩增到的短串联重复系列在丈夫标本内都检测到.根据PCR结果判断13例男性胎儿,与随访结果完全相同.结论 以孕妇及其丈夫外周血浆为标本,实时荧光PCR技术扩增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系列可用于早期胎儿性别鉴定.

    作者:龚春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腔内视频资料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并帮助其实现从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角色转换的关键环节.由于与近年来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相脱节,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胜任当前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高清数字影像技术的普及,为利用腔内视频资料进行信息化教学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当前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将腔内视频资料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和优势.

    作者:阴雷;张洁;李崴;徐丹枫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针刺督脉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督脉经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督脉组共四组,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针刺后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NF-κB转录活性.结果 大鼠MCAO后NF-κB转录和蛋白表达增加,针刺督脉组MCAO 24 h和72 h NF-κB蛋白表达减少,在MCAO 24 h NF-κB转录活性减弱.结论 针刺督脉经穴可能通过抑制MCAO急性期NF-κB蛋白的过度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罗文舒;饶晓丹;吴永刚;于海波;皮敏;杨卓欣;徐绍刚;潘孝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在全髋置换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全髋置换术后护理中预防血栓栓塞、减轻疼痛及肿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肿胀指数、血栓栓子直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0 d均未发生血栓栓塞,研究组疼痛程度、肿胀指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髋置换术后减轻患者疼痛及肿胀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静脉栓子形成的风险,而且舒适、安全、方便,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明珍;姚水梅;金绍莉;李丽芳;张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分析与评价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处方2 620张,逐张统计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36种,口服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46.68%,注射剂处方占总处方数的32.10%,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占19.42%;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62.81%,使用中药注射剂处方占23.02%.结论 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中、西药并重,但处方用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中药注射剂应用有待规范.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陈慧侬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的认识

    广西中医学院陈慧侬教授从医近50年,医术颇丰,曾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复发性流产,取得较好疗效.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的中医药治疗在目前尚无报道,陈慧侬教授运用当归芍药散合寿胎丸加减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血栓前状态,取得较好疗效.现有幸随师临床,目视其临床用药,报道如下,供读者参考.

    作者:邓萍;陈慧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小剂量螺内酯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中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非糖尿病CKD 1~3期患者55例进行临床观察.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选者均按慢性肾脏病综合治疗方案处理,并加用贝那普利(10 mg/d)治疗,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口服,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治疗0、3、6个月后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及血清钾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出现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为6.31 mmol/L)而退出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3个月:(1 314±302)mg/24 h vs(2 005±571)mg/24 h,P = 0.006;6个月:(1 295±426)mg/24 h vs(2 005±571)mg/24 h,P = 0.001.对照组3个月:(1 689±603)mg/24 h vs(2 087±636)mg/24 h,P = 0.026;6个月:(1 503±598)/24 h vs(2 087±636)mg/24 h,P = 0.012];两组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同一组治疗3个月后水平无明显下降(P > 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与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1 314±302)mg/24 h vs(1 689±603)mg/24 h,P = 0.033;6个月:(1 295±426)mg/24 h vs(1 503±598)mg/24 h,P = 0.027];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略下降,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血清钾离子水平略上升[3个月:(4.23±0.41)mmol/L;6个月:(4.27±0.50)mmol/L)],但与治疗前[(4.01±0.44)mmol/L]及对照组治疗3个月[(4.11±0.46)mmol/L]、6个月[(4.16±0.43)mmol/L]后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能降低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蛋白尿,且其作用独立于其降压及ACEI作用之外,其对血清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陈结慧;祝胜郎;叶玲;朱恒梅;蒋莹;李向阳;李就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血清一氧化氮的影响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法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SHR)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埋线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测定血浆ET、NO生化指标.结果 给药45 d后测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埋线组能够降低血浆ET的含量(P < 0.05),同时能明显提高NO水平(P < 0.01).结论 穴位埋线法能降低血浆ET的含量,提高NO浓度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宝林;孙静;黄敬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开窗术治疗肝囊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开窗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72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分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手术组(腹腔镜组40例)和开腹肝囊肿开窗手术组(开腹组32例);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要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ULTR ON ES-OVM(4.6 mm×150.0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各中间体、杂质分离良好,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无干扰.结论 本方法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检测专属灵敏,方法可靠.

    作者:李飞;张黎娟;孟祥松;施志顺;耿武松;益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联合速尿、多巴胺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系统联合速尿、多巴胺腹腔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56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腹水超滤浓缩治疗,治疗组在腹水超滤浓缩治疗基础上加用速尿、多巴胺腹腔内注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随诊3个月和6个月.结果 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为60.71%,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停止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14%,对照组总有效率32.14%,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6个月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00%,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可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联合速尿、多巴胺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安全、疗效好.

    作者:刘程丽;杜平;刘涛;李锦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GCS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04%,对照组为5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30,P < 0.05).两组手术时间(t = 11.720,P = 0),术中出血量(t = 17.904,P = 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GCS评分结果为(10.57±1.47)分,对照组为(8.59±3.2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6.659,P < 0.05).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570,P < 0.05).结论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肖志红;曾继培;曹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对肺切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儿茶酚胺、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效应室浓度舒芬太尼对肺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不同效应室浓度舒芬太尼三组,0.3 ng/mL(A组),0.4 ng/mL(B组),0.5 ng/mL(C组),每组19例,分别于术中多个时点采取静脉血,测定血中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8(IL-8)、血糖(BS)的变化,同时记录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A组血液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指标均变化明显,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舒芬太尼0.4 ng/mL的效应室浓度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有效抑制肺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合于开胸手术.

    作者:刘新峰;闫书娜;李国锋;郭东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美护士执照考试对比研究

    本文比较中美两国的护士执照考试,以发现差异.从两国护士执照考试的起源、发展、组织管理机构、考试时间、考点、考试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和注册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发现两国护士执照考试存在差异.美国的护士执照考试从管理到运行相对比较完善,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作者:李敏;贺丽春;彭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颅内蛛膜囊肿的认识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蛛网膜囊肿为颅内非肿瘤性液体积聚,在所有的颅内占位损害中占大约1%.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异常分裂还是复制收集脑脊液样形成导致囊肿扩大,其机制还未确定.当患者由于蛛网膜囊肿引起癫痫发作、脑积水、颅内压升高、局灶性神经症状时,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针对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选择有着很大的争议.从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出发,应寻求蛛网膜囊肿患者佳的治疗方式.部分或全部切除蛛网膜囊肿建立囊肿和基底池的沟通被认为是佳的治疗外科方式.笔者认为神经内镜采用很小的颅骨钻孔进颅治疗蛛网膜囊肿同样安全有效而且创伤小,除非特殊情况避免把分流手术作为治疗首选.

    作者:张敦利;闫长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臭氧结合物理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心理情绪的相关分析

    目的 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和抑郁情绪的研究.方法 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3组,分别采用臭氧联合超短波(T1组)、臭氧联合静磁(T2组)和单纯臭氧消融术(C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结果 比较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T1组SF-MPQ评分术后1个月和3个月结果优于C组(P < 0.05),T2组SF-MPQ评分术后1个月结果优于C组(P < 0.05);MacNab标准分析结果,T1、T2组术后1个月优良率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T1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高于C组(P < 0.05),术后3个月T2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联合治疗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与单纯臭氧消融术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臭氧消融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臭氧治疗,臭氧联合物理治疗在抑郁情绪的缓解程度上并不显著优于单纯臭氧治疗.

    作者:牟志伟;熊隽;宋波涛;王广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综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46例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调强放疗组(RT组)和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组(RT+TMZ组),各23例.两组均在术后开始接受调强放射治疗,RT+TMZ组加服TMZ化疗.评价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近、远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T+TMZ组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RT组(均P < 0.05).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下降、急性及晚期放射性脑损伤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治疗有效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达桂;李桂生;黄海欣;黄东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组40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妈富隆3个疗程.两组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后复发14例(33.33%),月经改善27例(64.29%);治疗组术后复发5例(12.50%),月经改善34例(85.00%),两组月经改善及术后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妈富隆治疗,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及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

    作者:王剑;邓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