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峰;闫书娜;李国锋;郭东旭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不同给药方法对患者的疼痛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患者21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7例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的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观察组107例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再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 d,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管疼痛11例(10.3%)、局部红肿6例(5.6%)、静脉炎3例(2.8%)、发热2例(1.9%)、胃肠道反应3例(2.8%)、继发性出血1例(0.9%)、头疼1例(0.9%)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39例(36.4%)、局部红肿21例(19.6%)、静脉炎14例(13.1%)、发热13例(12.1%)、胃肠道反应16例(15.0%)、继发性出血7例(6.5%)、头疼8例(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方法临床疗效显著,大幅度减轻了患者的血管疼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程晓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PPH偏心性切除吻合在直肠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距肛门10 cm内,直径>1 cm的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经肛门PPH偏心性切除吻合作为治疗组;同期20例传统经肛门手术切除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功能评定、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45%);术后1、3个月肛门功能评定优良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22、0.023 < 0.05);治疗组住院时间为(4.1±1.5)d,对照组为(4.5±1.6)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肛门PPH偏心性切除吻合治疗直肠良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滕华安;徐良;董家刚;庞显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ULTR ON ES-OVM(4.6 mm×150.0 mm,5 μm),流动相为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乙腈(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20 μL.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各中间体、杂质分离良好,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无干扰.结论 本方法用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有关物质检测专属灵敏,方法可靠.
作者:李飞;张黎娟;孟祥松;施志顺;耿武松;益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组使用文拉法辛缓释片,合用组为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疗程为6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和哈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症状量表(TESS)评定用药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 治疗6周后,合用组有效率为80.0%,单用组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 < 0.05).两组Y-BOCS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1),合用组Y-BOCS和HAMA评分较单用组下降更显著(t = 4.69、4.39,P < 0.01).两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35,P > 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能显著提高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唐锴;叶庆红;陈志斌;何敏;刘树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2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患者GCS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3.04%,对照组为54.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30,P < 0.05).两组手术时间(t = 11.720,P = 0),术中出血量(t = 17.904,P = 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GCS评分结果为(10.57±1.47)分,对照组为(8.59±3.2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6.659,P < 0.05).观察组恢复良好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570,P < 0.05).结论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肖志红;曾继培;曹大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182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2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20.3%;孕期抑郁知识缺乏的产妇较孕期抑郁知识丰富产妇的产后抑郁症患病率高(P < 0.05);睡眠状况差的产妇较睡眠好产妇产后抑郁症患病率高(P < 0.05);剖宫产的产妇较顺产的产妇产后抑郁症患病率高(P < 0.05);不同学历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孕期抑郁知识了解缺乏、睡眠状况差、剖宫产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增大.
作者:周晨慧;廖少玲;刘琼玲;庞小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一种灵敏、可靠、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方法.方法 采集20例妊娠8周以上夫妇的外周血浆,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浓缩核酸片段,并以此为模板,以实时荧光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进行扩增Y染色体DYS19,DYS389,DYS390,DYS393上特异的短串联重复系列.结果 20例孕妇标本查出有DYS19产物9例,DYS389产物12例,DYS390产物12例,DYS393产物10例,孕妇中扩增到的短串联重复系列在丈夫标本内都检测到.根据PCR结果判断13例男性胎儿,与随访结果完全相同.结论 以孕妇及其丈夫外周血浆为标本,实时荧光PCR技术扩增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系列可用于早期胎儿性别鉴定.
作者:龚春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了解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80例脑梗死患者有57例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检出率为71.2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6.25%)(P < 0.01).两组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62.5%)显著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的比率(17.1%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脑梗死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脑梗死预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健;王钧;陈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法的降压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SHR)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埋线组、针刺组和西药对照组,测定血浆ET、NO生化指标.结果 给药45 d后测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埋线组能够降低血浆ET的含量(P < 0.05),同时能明显提高NO水平(P < 0.01).结论 穴位埋线法能降低血浆ET的含量,提高NO浓度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宝林;孙静;黄敬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疗效和抑郁情绪的研究.方法 将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3组,分别采用臭氧联合超短波(T1组)、臭氧联合静磁(T2组)和单纯臭氧消融术(C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结果 比较9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T1组SF-MPQ评分术后1个月和3个月结果优于C组(P < 0.05),T2组SF-MPQ评分术后1个月结果优于C组(P < 0.05);MacNab标准分析结果,T1、T2组术后1个月优良率均明显高于C组(P < 0.05),T1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高于C组(P < 0.05),术后3个月T2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种联合治疗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与单纯臭氧消融术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臭氧消融联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臭氧治疗,臭氧联合物理治疗在抑郁情绪的缓解程度上并不显著优于单纯臭氧治疗.
作者:牟志伟;熊隽;宋波涛;王广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当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医院作为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中心环节,要主动适应变化,紧跟改革步伐,特别是医院医保管理部门,是医保政策的执行窗口,通过认真学习医保政策,增强执行医保政策的意识,提升自身素质和政策水平;强化医保管理检查监督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开发医保基金运行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医保各类信息;同时更新观念,诚信服务,努力为医保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以及良好的就医人文环境,确保各项医保政策的正确实施,促进医院建设持续、稳步发展.
作者:褚晓静;王继伟;李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创新是当前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药领域迫切需要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中药学人才.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从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学体系、教学评价方式、创新性学习平台等方面,对在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如何加强创新能力教育进行思考.
作者:卢萍;时博;冯卫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相应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56例,回顾性分析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56例患者中,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术中定位错误3例,椎间盘突出原位复发21例,内固定失败1例,遗漏相邻椎间盘多间隙突出10例,继发椎管狭窄6例,游离髓核清除不彻底9例,腰椎不稳6例;再手术方式为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7例,半椎板椎间盘切除术12例,全椎板椎间盘切除减压术5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29例,内固定3例,再手术后,症状均好转.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再次手术的原因为术中定位不准确、椎管继发狭窄或减压不充分、内固定失败、椎间盘突出复发、遗漏相邻间隙椎间盘突出等,再次手术可改善症状,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门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处方2 620张,逐张统计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儿科门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36种,口服药物处方占总处方数的46.68%,注射剂处方占总处方数的32.10%,中药配方颗粒处方占19.42%;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占62.81%,使用中药注射剂处方占23.02%.结论 我院儿科用药基本合理,中、西药并重,但处方用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中药注射剂应用有待规范.
作者:李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在其病程中,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逐渐上升.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计算机技术及放射物理学的快速发展,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精确放疗在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同时大限度提高了转移病灶的局部控制,使得放射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聂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开窗手术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72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分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手术组(腹腔镜组40例)和开腹肝囊肿开窗手术组(开腹组32例);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要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独活寄生汤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93例,其中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45例患者为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间歇性跛行(χ2=5.23,P < 0.05)、疼痛感(χ2 = 4.64,P < 0.05)、麻木(χ2=5.34,P < 0.05)、冷沉感(χ2 = 5.23,P < 0.05)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血流连续性、血管壁光滑性、血流波形、足背动脉血流量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滨;陈莉娜;马宁宁;何雄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全膀胱切除术用于不同性质膀胱癌的手术时机.方法 收集2011年1~3月入住我科的膀胱癌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6例膀胱癌患者中,52例应用了全膀胱切除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准确掌握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对膀胱癌的治疗能够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作者:陈永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头孢替安的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对头孢替安的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头孢替安与夫西地酸钠、谷氨酸诺氟沙星、盐酸氨溴索有配伍禁忌;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反应、药物热、血尿、腹痛、静脉炎、呼吸困难等.结论 临床使用头孢替安应密切注意其药物配伍并谨防其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刘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消化道类癌的内镜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资料,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 消化道类癌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理确诊前,11例内镜下被误诊为息肉,1例胃镜下误诊为腺癌,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类癌.内镜下治疗14例,外科手术切除5例.随访1~5年,预后较好.结论 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病理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超声内镜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作用,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吴利娟;董彩红;李敏;赵勇洁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