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芳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36例,回顾分析临床护理资料.结果:3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正确的护理、适应性训练,术后早期主动活动,肿胀关节的冷敷、营养的正确供给、CPM机的应用等是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护理的主要措施.
作者:殷素凤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病历资料患者,女,47岁.于2006年7月及2007年1月先后2次出现右侧乳腺内肿块,手术切除后病例报告乳腺良性肿块.2007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眶周肿块,伴疼痛及视力下降、视物重影,经抗炎治疗后无效.2008年1月8日症状加重,就诊于某院,行右眼眶内复杂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右眶内增生的纤维组织中见散在异型细胞,CK表达提示上皮性,支持转移癌,考虑胃内肿瘤.2008年1月28日胃镜下活检确诊为胃体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样细胞.同时双侧乳腺内肿块渐增大.
作者:任小琼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总结109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损伤后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护理:抗休克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护理并发症的发生.109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
作者:陈巧林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通过比较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内服、施图伦滴眼液外用点眼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寻找简便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方法,弥补单纯激光治疗的不足.方法:对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或眼底彩照检查确定为糖网病黄斑病变的患者104例(156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80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同时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外滴施图伦滴眼液.对照组52例(78眼),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两组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治疗后1、3、6个月、半年以上的情况.冶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视觉电生理、视野视敏度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结果:治疗后1个月内,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25%,对照组为69.23%,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7.9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25%,对照组为53.85%;治疗后半年以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6.25%,对照组为41.02%.3个月后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加复方血栓通胶囊内服联合施图伦滴眼液外用,在改善黄斑病变,提高视觉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作者:何丽琴;毛羽佳;蒋道源;王雪林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证,常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泄泻、呕吐、呃逆、便秘、腹痛、痞满、瘀血、癥瘕、积聚等病证范围.中医学认为该病多由外邪、情志、饮食、久病、体虚或脾胃素虚引起以上腹部(剑突下至脐上部位)到肚脐以上经常出现痞满、胀痛、纳差、食后腹胀;或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肢冷便溏;或嗳腐吞酸或吐食、恶食,食后甚,空腹、吐食或矢气后痛减,大便泄泻臭秽或不爽;或胃痛隐隐,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胸脘胀闷,攻撑作痛,胃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且诸证与情绪因素相关;或有咽部异物感;或胃脘灼痛,痛势较急,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苦口干,便秘;或胃脘痞满不舒,食少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头重身困,怠惰嗜卧,多便溏;或胃脘刺痛或割痛,痛处固定不移而拒按,食后痛甚,或有吐血便黑等临床特征.
作者:崔具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免费筛查易门县0~18岁人群(部分)先心病,对孕产期保健以及先心病的诊治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听诊器初步筛查出有心脏杂音者,进一步做心脏彩超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结果:筛查1246人,发现杂音做心脏彩超91人,查出心脏问题26人,已做过心脏手术5人.结论:0~18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20.87‰,高于近年国内部分地区统计水平.
作者:孙彪;王立云;刘玉萍;善培元;杨世海;张健梅;鲁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更有发病率增高趋势.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老年心房颤动患者50例,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进行的射频消融治疗,对其护理进行总结与分析.
作者:马兴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分析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复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观察组)与全身麻醉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钠,均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阿曲库铵、芬太尼诱导插管.对照组给予芬太尼、丙泊酚,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气腹前静脉注射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清醒时间,术后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薇青;石江海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应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皮外缝合与传统丝线皮外缝合3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应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组100例,皮外缝合组100例,传统丝线皮外缝合组100例.记录3组术中、术后伤口疼痛情况、伤口愈合及产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临床观察结果,皮内缝合、皮外缝合较丝线皮外缝合组伤口疼痛轻、伤口愈合理想且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会阴侧切缝合术使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皮内连续缝合、皮外缝合均优于丝线皮肤外缝合.
作者:何冬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压缩空气射流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86例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输液,吸氧,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静脉注射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溶液、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和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射流雾化吸入.吸入剂使用舒利迭.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快,两组改善率分别为93.48%与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缩空气射流雾化吸入药物治疗能迅速缓解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症状,是安全、快速、有效的办法.
作者:栾丽红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正确的临床肠外营养治疗与肠内营养的干预的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对策分析、与解决.方法:患者均通过全胃肠外营养的输注和肠内营养的干预来提供营养,保持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结果:使危重患者及家属对进行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干预后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认知度增加,使患者对干预后依从性增加,而营养干预是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医嘱依从性的有效方法,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可促使患者康复能力增加.
作者:王凤英;陈静玲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导管的意外拔除已成为ICU中常见问题,国外报道其发生率占置管患者3%~16%.有资料表明,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患者病死率达25%,插管重置病死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ICU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现将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对策分述如下.
作者:梁雁;黄玉凤 刊期: 2011年第27期
胰头癌是指发生于胰腺头部的恶性肿瘤,为近几年逐渐增多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近年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有所扩大,同时它也是胰头癌的首选根治性切除手术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根治效果,其多采取骨骼化清扫.行骨骼化清扫后不仅使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还包括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下腔动脉、主动脉、肾静脉等暴露在手术视野中,并且一旦发生胰漏,这些血管都容易受到腐蚀,造成严重的大出血.胰肠吻合口漏是其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表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发生率9%~19%[1],一旦发生了胰漏其死亡率为8%~40%[2],胰腺本身质地柔软使胰漏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3].
作者:郑粉善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观察晴明穴针刺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结膜炎患者78例(61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40例(32眼)单纯应用睛明穴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38例(29眼)应用抗生素眼液或抗病毒眼液局部点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纯针刺晴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代莉伟;杨建春;覃郁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致急性尿路梗阻后伴发肾周积液的声像图表现及其成因.方法:对5例肾、输尿管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患者行仰卧位、俯卧位及侧卧位超声观察其肾积水程度、输尿管扩张内径及范围、肾内及输尿管结石的大小数量和输尿管结石的梗阻部位以及肾周积液的位置、形状、范围等.结果:5例患者肾内不同程度积水、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以及结石存在、肾周不同部位可发现条形或月牙形液性暗区.临床治疗后复查,肾周积液消失.结论:超声可对泌尿系结石伴发肾周积液的患者做出及时较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且方便预后随访.
作者:刘淑娟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病和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这些患者长期接受着依赖机器设备及医务人员的这种治疗,因此在精神和经济上承受着很大压力,所以大多数患者都会存在心理疾患.
作者:李颖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探讨医用诱导骨基质在促进骨折愈合,填补骨缺损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医用诱导骨基质(金骨威)作为自体骨替代物治疗24例陈旧性骨折及骨缺损患者.结果:24例患者于治疗1~8个月后随访复查X线摄片,植入医用诱导骨基质处均出现明显骨痂,所有患者1~5个月达到临床愈合,5例术后1周左右切口出现分泌物,口服地塞米松,1周内伤口停止渗出.结论:医用诱导骨基质其有良好的促进骨折愈合,填补骨缺损的作用,但有部分患者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口服地塞米松,可快速抑制此类免疫反应.
作者:徐晓军;周淮 刊期: 2011年第27期
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及自身的特点,重要的生命器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胸外科手术往往又会对病人身体产生较强的压力和刺激,有计划的术前护理是增强耐受力,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针对中老年人,术前的护理重点在于建立病人接受手术的信心,同时尽可能的使病人的生理状态接近正常,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作者:李影;于介然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但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妇科医生对异位妊娠警惕性提高,许多异位妊娠在早期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从而为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而且很多患者为保留生育功能,要求进行保守治疗.药物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是近期临床上比较常用且简单有效、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的宫外孕保守治疗手段.现将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或纤维环破裂导致神经根、椎动脉、脊髓等受到刺激,压迫或损伤影响椎间盘自身营养供应而出现的症候群,除传统意义的病因病机外,尚有软组织损伤、关节微小移位等均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和体征.如椎间隙压痛、活动度受限,行走困难等.
作者:云鸿;王小青 刊期: 201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