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分析

王靖

关键词:便血, 结肠镜检查,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探讨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我科2007年5月~2009年5月门诊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926例,随机分为护理配合组500例,对照组426例.观察两组患者紧张、恐惧的程度及肠镜前端达回盲部所需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均完成检查,护理配合组至回盲部时间(9.85±5.60)min,对照组至回盲部时间(15.58±8.50)min;护理配合组紧张程度Ⅲ级94例(18.80%),对照组紧张程度Ⅲ级169例(39.67%).结论:综合护理配合组患者的紧张、恐惧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配合良好,达回盲部时间短,使检查更加顺利,减少了检查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能够更全面地对肠道进行检查,减少误诊及漏诊.充分说明对便血患者积极进行综合全面的护理配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措施.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5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治性胃癌切除术术后死亡1例,姑息性胃癌切除和胃癌穿孔修补术术后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穿孔缝合后发生胃漏及严重腹膜炎.本组31例出院,获随访30例,单纯穿孔修补术存活时间14 d~10个月,平均(7.50±1.22)个月;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存活时间3~14个月,平均(8.45±1.25)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存活时间4~30个月,平均(13.20±1.30)个月;胃癌根治术平均8~30个月,平均(27.24±1.35)个月.结论: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复杂,熟练掌握其诊断要点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锦远;姜杰;曹锡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总结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护理要点.方法:对确诊为骨转移癌的患者46例,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落实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放疗期间的护理、疼痛及病理性骨折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1.3%.结论:通过对骨转移瘤行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治疗观察护理,达到有效控制疼痛,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标.

    作者:梁云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2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寒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 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20例治疗1周后显效,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等症状缓解,动脉血氧分压(PaO2)>85 mm Hg(1 mm Hg=0.133 kPa),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降至正常,右心房右心室形态恢复正常,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扫描缺损肺段减少≥75%;3例有效;1例无效;1例颅内出血死亡.结论:经确诊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无禁忌证,在溶栓的时间窗14 d内,越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50mg持续静脉滴注2 h,溶栓后继续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平消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乳腺增生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2007年2~8月32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72例,口服平消胶囊治疗;对照组156例,应用乳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乳房疼痛缓解和乳房肿块缩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方面,平消胶囊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常庆龙;贾国丛;冯爱强;张彦武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谈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切口的选择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断流手术采用不同切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0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80例行择期断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采用经腹直肌切口和左肋缘下斜切口.从切脾时间、切口裂开、肺感染、、肛门排气时间、脾包膜损伤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出院,切脾手术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术中脾包膜损伤有明显差异(对照组18例,治疗组8例).术后切口裂开、肺部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手术时采用斜切口较直切口有诸多优势,减少了术中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包铁军;唐小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讨

    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意识和素质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目前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注重基础研究、掌握外语、发表学术论文、主持或参加科研课题几个方面探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作者:周雪梅;黄云超;苏艳;许玉玲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谈医院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人力资本投资在医院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尚未引起医院管理者的普遍高度重视.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及其与医院联系,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内涵的阐述,对医院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谈几点粗浅认识.

    作者:彭巧平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总结147例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47例鼻内镜手术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7.48%).其中,鼻腔出血3例,眶周淤血及皮下气肿3例,鼻腔粘连4例,呼吸道并发症1例.结论: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减轻或防止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不适并促进其康复.

    作者:张瑞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37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190例和对照组188例,对照组每人发放一本高血压防治手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干预方式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吸烟饮酒干预,跟踪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对比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情绪、运动、限盐、体重、吸烟、饮酒、定期复诊等7项生活方式干预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血压控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使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

    作者:谢丽丽;徐润娥;容峰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炉甘石洗剂制备工艺的考察

    目的:考察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炉甘石洗剂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优选其制备工艺.结果:因素CMC-Na浓度、溶胀温度、药物添加顺序3个因素对炉甘石洗剂制备工艺影响均不显著,实践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3%的CMC-Na浓度以新制蒸馏水溶胀,按规范要求加入药物进行制备.结论:按选择条件制备的炉甘石洗剂质量稳定,制备时间缩短.

    作者:李艳;胡红艳;黄秋明;黄文静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32例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反跳的临床救治情况,结合经验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30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32例出现反跳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有明显先兆症状患者均在立即确认出现反跳后,接受积极治疗,治愈27例,死于肺水肿2例,脑水肿合并肺水肿1例,呼吸衰竭2例.结论: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治疗中应早期彻底清除毒物,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反复静脉给药以期快速达到阿托品化,密切观察病情发展,危重患者应及时采取换血疗法.

    作者:王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我科2003年6月~2008年9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23例.结果:临床应用2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8周,按TAM标准评分,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6%.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骨折,操作简单,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吕志盛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AO三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内固定效果.方法:运用AO三叶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患者18例.结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固定,术后经10个月~4年的随访,其疗效参照Mazur评定标准:优6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2.2%.结论:AO三叶型钢板是治疗Pilon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作者:崔德铮;赵家驹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胸腺肽在渗出性胸膜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胸腺肽在渗出性胸膜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以后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5月门诊及住院病例52例,分为胸腺肽组和非胸腺肽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1个月时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74,P<0.05);胸腺肽组较非胸腺肽组胸腔积液吸收平均快14.2~43.4 d(p<0.05).6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157,P>0.05).结论:胸腺肽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能促进液体吸收,但从较长疗效看,不建议常规使用.

    作者:刘梅枝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64排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在64排CT CTA下的表现及64排CT CTA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证实的主动脉夹层CTA表现及其与DSA的比较.结果:85例患者中阳性58例,阴性27例.与DSA比较造影剂用量明显减少,肾毒性减小;检查时间缩短,患者接受辐射量减少;显示病变范围扩大等.结论:多排螺旋CTA具有几种技术特点,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成像后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全程血管的形态走向.区分动脉管壁的硬化性钙斑及管腔内造影剂,从各方位、多角度直观观察评判受检血管,对临床医生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陈强;郑春辉;喻晓明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60例晚期癌症患者给予奥施康定口服治疗,分析治疗2周后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2周后中度疼痛患者疼痛的缓解率为100.0%,重度疼痛患者的缓解率为90.9%.总缓解率为93.3%;服药2周后食欲、日常生活、睡眠、精神状态、社交等方面的评分较服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发生率为6.7%,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本组无一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而停药治疗.结论:奥施康定对治疗晚期癌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佑庆;唐曙光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弥漫型WHOⅡ级星形细胞瘤20例MR诊断

    目的:探讨弥漫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Ⅱ级星形细胞瘤的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复习.20例患者全部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Ⅱ级星形细胞瘤具有相对特异的MR特点,20例病例均表现为相等、长T1、长T2信号,肿瘤没有明确的肿块形成.可累及1个或多个脑叶,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MR能够明确肿瘤的范围及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罡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术前1d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麻醉清醒出现的疼痛,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结果:提前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血压心率较少出现异常,睡眠效果好,康复出院的时间也短.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患者的术后恢复.

    作者:唐文芳;周永威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正清风痛宁20~40 mg,tid,甲氨蝶呤(MTX)7.5 mg,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MTX 15 mg,每周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正清风痛宁联合MTX治疗RA有效.

    作者:丁红 刊期: 2010年第13期

  • 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本组患者随访6~12个月,除3例患者死于内科疾病及其并发症外,余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根据黄公怡临床评价标准,本组患者中,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应用动力髋内固定治疗老年人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复位好,实用,可靠,效果理想.

    作者:曾维;林笋;宁健文 刊期: 2010年第13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