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增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25.0%),部分缓解15例(62.5%),无效3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起病隐匿、浸润广泛,应早期诊断,综合应用化疗方案.
作者:葛守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现报道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MRI诊断1例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0岁,饮酒年限20年,饮酒量约800 ml/d,为高度白酒.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脑炎和外伤等病史.
作者:徐进;董兴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鼻饲治疗: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宇;徐行军;张朝鑫;孟庆丰;王宽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5例COPD并发轻至中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及12例COPD并发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通气时间15.6 d.脱机成功率为78.4%,病死率为13.5%.结论:合理实行机械通气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恰当地应用机械通气策略,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林月;黄淑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应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伴发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实施了整体护理,避免了休克对心、脑、肺及皮肤的不良影响,总结了此类患者的护理方法,对脑卒中伴发心原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彩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并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以便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临床100名护士进行调查,将护士的职业压力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水平,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调查前后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对后职业压力感显著减轻(P<0.01),护理投诉明显减小.结论:应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负面影响,真正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赵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持续泵入治疗过敏性紫癜腹痛的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山莨菪碱,根据腹痛的程度以3~5 mg/h速度用微量注射泵泵入,冉递增1 mg/h直到腹痛缓解,然后剂量递减至0.5 mg/h维持24 h撤泵.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10 mg,重症者给予杜冷丁50 mg临时肌肉注射缓解腹痛.结果:观察组腹痛完全缓解时间为(9.7+5.9)d,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5.1±7.2)d,P<0.01.结论:山莨菪碱持续微量泵入给药缓解过敏性紫癜腹痛调整剂量方便,作用持续,安全有效.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剖官产是在麻醉情况下切开产妇的腹壁及子宫壁,从子宫中取出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然后将子宫壁及腹壁各层组织缝合的一种手术,它是解除孕妇及胎儿危急状态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128例新生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测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期间未见有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能降低胆红素值.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奕梅;黎燕玲;黄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使血管径发生持续性痉挛而致急性阻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1].因此,应着重抓好常规护理,控制活动、心理护理、缓解疼痛、合理治疗、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重点护理.而且患者出院后能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是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范现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厌氧菌检验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回顾性阐述厌氧菌检验的注意事项.结果:厌氧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临床感染的很多实例证明开展厌氧菌检验极为必要.结论: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厌氧菌的耐药谱不同,经验用药时要根据本地区和本实验室的药敏谱选药.因此,为提高疗效,减少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好根据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徐静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小儿咽喉部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和镇静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进行咽喉部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n=50)和瑞芬太尼组(R组,n=50).S组以舒芬太尼0.2μg/kg快速诱导,以0.2μg/(kg·h)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快速诱导,以6μg/(kg·h)术中维持,手术结束前5 min停药.分别观察两组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患儿镇痛和镇静程度.结果: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5 min时S组平均动脉压(MAP)较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R组MAP较基础值明显增高(P<0.05).S组患儿术后Ramsay评分较适宜,VAS评分较低.结论:两种药物均能较好地用于小儿咽喉部手术,舒芬太尼在提高术后麻醉恢复质量上和手术安全性上更有优势.
作者:刘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小脑梗死的易患因素为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及吸烟饮酒等.小腩梗死临床表现无独特症状.临床易误诊,预后良好.结论: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的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站立不稳、构音障碍或者是查体有小脑征者要考虑小脑梗死的可能.尽早做头颅CT或MRI确诊,尤其首选头颅MRI.
作者:李智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作者:王琴;韩同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在治疗尿路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磷霉素钠6 g、静脉滴注作为治疗组,与左氧氟沙星0.2g、静脉滴注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磷霉素钠的临床治愈率为85.71%,对照组左氧氟沙星临床治愈率为89.71%,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磷霉素钠可以作为临床有效治疗尿感的可选药物之一.
作者:王志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用针灸选穴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继发呃逆.方法:根据患者发出不同频率的呃声选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结果:19例患者.1~2次针灸止呃者12例,3~5次止呃者7例.结论:针灸选穴制止逆呃,方法简单,见效快,不干扰原发病的治疗.
作者:何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病情平稳后在出血48 h内行胃镜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有45例镜下见到出血灶(新鲜出血、白色血栓或血痂),阳性率为86.5%,其中,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35例(67.3%),胃溃疡出血3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5例;另有7例患者未找到出血部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总数的67.3%;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占总数的32.7%.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例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重要的原因.治疗时更应引起临床注意.
作者:刘士杰;张凤驰;范向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断层解剖学是目前新兴的一门解剖学,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开展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既提高学生解剖学实验技能,又加强医学生对后继临床课的学习和应用,是我们在断层解剖学实验体系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实践.我教研室采用了一些方法改进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供国内外同行借鉴参考.
作者:姜杨;侯继野;沈雷;李永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85例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60 min,术中出血2~10 ml.随访平均8个月,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安全、可靠、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阑尾切除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丁明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因直肠癌行乙状结肠造口术240例,发生的30例结肠造口旁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结肠造口术后出现结肠造口旁疝30例,占7%,其中并发肠梗阻7例.临床表现为结肠造口周围肿块或结肠造口处见有肠管脱出,其中,28例手术治疗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减轻,随诊病情平稳.结论: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不当、阻塞性肺疾病、尿路阻塞性疾病有关,及时手术为佳选择.
作者:马广友;张锦俐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