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
目的:观察应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思密达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4%和96.2%,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7.5%和8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确切,安全性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梅红;刘应渡;程冬兰;邓慕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因素.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的因素有认识程度(OR:4.762)、BPRS总分(OR:3.259)、就医条件(OR:1.906)、家庭经济状况(OR:1.795)及医疗付款方式(OR:1.413).结论:应加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力度,扩大医保覆盖面,改善就医环境,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
作者:易焕文;余英仪;于世江;林月爱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口服养血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每个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8.9%,治疗后患者的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例数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养血胶囊治疗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毒副作用,临床应用疗效明显.
作者:宋振民;宋会群;陈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独一味胶囊对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独一味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柏油样便停止时间及住院期间再次出血发生率.统计学检验用X2检验.结果: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再次出血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独一味胶囊对消化性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有治疗作用,尤其对防止再次出血的发生,效果更佳.
作者:唐绍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本文就近年来我校推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做一总结,以期与同道共享.
作者:严晓慧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急诊科护士在日常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损伤、心理社会压力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金纳新;刘亚力;石艳 刊期: 2009年第22期
抗菌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应用现象,给患者造成身心损害及经济负担.因此,做好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义务.笔者通过几年来对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存在的一些常见不合理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重视,纠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探讨出正确的给药方案.
作者:张德明;刘英杰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对婴幼儿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是促进儿童保健实施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机会,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儿童保健知识,传授儿童保健技术.通过对婴幼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重视,从而减少儿童患病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查晓梅;曾德秀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抢救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例不同病因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对比前后血小板、凝血因子、临床症状、体征和有关指标,评估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血小板、凝血因子升高,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其中,3例症状缓解,1例患者因原发病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血液净化是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对12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护理进行总结.认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痰菌阳性率高,抗结核治疗时间长,二重感染率高,药物副作用易出现,抗结核治疗效果取决于糖尿病的控制.提示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血糖检测,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和运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做好心理护理及用药护理.
作者:牛凤珍;毕秀云;毋志敏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88例鼻源性头痛患者进行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鼻腔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的部位和程度,并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矫正.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67例,占76.1%:显效14例.占15.9%;无效7例,占8.0%.临床总有效率为92.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异常解剖结构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视野清晰,操作精细准确,去除病灶彻底,治疗效果良好,采取合适对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作者:李俊义;孟新宇;毕京玉;李秀梅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78份抗菌药物ADR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涉及9大类26个品种;78例ADR中,>60岁发生率高,占47.45%;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林可霉素类等;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4.36%),其次为消化系统、发热等.结论:抗菌药物发生ADR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使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唐秀能;梁秀群;王宁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芎芪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芎芪合剂治疗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然后对各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芎芪合剂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能够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Glu、Asp含量的增高,并使之趋向于正常;对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谷氨酰胺(Gln)、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芎芪合剂治疗组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芎芪合剂同时还能协同增高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抑制性氨基酸Gln、GABA的含量.结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调整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新春;吕光耀;秦秀德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既患有糖尿病又患有消化性溃疡的2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只患有消化性溃疡而无糖尿病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电子胃镜检查,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部分消化道症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消化性溃疡总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病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P<0.01),治疗组上消化道症状则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饭后腹部症状如腹胀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无关.
作者:周良斌;黎春红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FNF)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FNF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FNF患者手术均全部成功,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均顺利全部出院,平均住院(20.6±5.4)d,随访6个月~2年,骨折治愈,康复良好.结论:正确有效的术前指导、精心的术后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期康复,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素娟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斯奇康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给予斯奇康肌注及胸腔内注射,对照组仅未应用斯奇康.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快,胸膜肥厚粘连及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加用斯奇康,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聂琦;袁冶;陶立轩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抗精子抗体(AsAb)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男性不育症抗精子抗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俞募配穴埋线组和50例13服强的松西药组,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对抗精子抗体的影响.结果:埋线组的总有效率、精子密度、前向运动率、血清和(或)精浆AsAb的阳性水平,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埋线法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疗效肯定,能良性调节AsAb.
作者:吴湘;刘磊;伦新;荣莉 刊期: 2009年第22期
近年来,医患关系呈现出新的变化,而这一关系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如何解决好医患关.成为当前医疗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课题,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心身状态的调节,间接影响着医疗服务质量.为此,我们应认真地研究、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深层原因并着力解决.
作者:尹峥凯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后(横)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分娩方式.方法:对248例持续性枕后(横)位(观察组)和同期248例枕前位(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情况及围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产妇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剖宫产、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持续性枕后(横)位导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婉婷;杨妹;洪秀仪 刊期: 2009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龙胆大黄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对处方中各成分进行定性鉴别,规定pH限度检查,并对碳酸氢钠含量进行中和法测定.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平均同收率为98.17%,RSD为1.24%.结论:本品制备方法简便,质量可控,值得推广.
作者:丁海运 刊期: 2009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