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机理和预防的探讨分析

刘章碌;黄建国;刘镇江

关键词:绝经, 骨质疏松
摘要:骨质疏松是在1885年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人们对骨质疏松的认识不断深入,在1993年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骨质疏松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高以及易发全身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医学计量管理模式的探讨

    本文结合目前医院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医院计量管理的复杂性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我院计量管理的实施措施,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作者:叶建红;王学涛;王辉;丁哲耀;段磊;劳锦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96例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的护理经验.结果:肺部感染24例,术后切口出血1例.结论:气管切开术是解除梗阻性呼吸困难及协助抢救危重病人的措施,故术后护理要点应为各科护士所掌握.

    作者:伍虹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片和双氯芬酸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两组如出现红肿热痛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虎修;王小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医学文献检索在护理研究中的作用

    在护理研究中,查阅丰富的护理科研文献,以及运用客观的护理思维、护理模式,都将引导护理工作者以科学、客观的评价,得出可靠的结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网络快速和共享的优势来获取护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而达到推陈出新的研究目的.以此推动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及成果的产生,建立起更加规范、更加人性化的临床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拓展科学的护理领域.

    作者:王(王莹);温玉娥;柴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玻璃酸钠与白芍总苷联合治疗132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SH)与白芍总苷(TGP)联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膝OA患者分别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口服白芍总苷.以患者步行时间、下蹲活动、运动时疼痛、非运动时疼痛、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作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得到明显改善(P<0.01),ESR、CRP明显下降(P<0.01).轻、中、重度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6%、60%.结论:玻璃酸钠与白芍总苷联合治疗膝OA,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是治疗膝O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路世孝;王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05年8月~2006年10月使用美国博士伦Technolas 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近视的528例患者,按治疗原理、优点、术后并发症、矫正视力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1.0以上者占95.2%,视力改善为100%.结论:LASIK治疗近视稳定性高,恢复视力快,效果好.

    作者:李蔚蓝;罗秀娟;杨艳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结肠癌肝转移区域肝动脉化疗远期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术中区域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chemotherapy,HAC)治疗结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经验,探讨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术前冲击化疗,术中肠腔灌洗和区域肝动脉化疗等方法配合下行一期肝、肿瘤根治切除术.将2000年前24例作为对照组,2000年后的28例作为治疗组.结果:52例伴发孤立肝转移者,HAC治疗组与对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25%,P<0.05,肝脏5年复发转移率为60.7%、95.8%,P<0.05,2年内肝转移、结肠局部复发在HAC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HAC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长期生存时间.

    作者:李红仁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护理职业形象美在临床中的应用

    护理职业形象美是护理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内在美与外在美的融合与统一.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才能塑造出良好的护理职业形象美.

    作者:奚晶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气管切开的气道管理新进展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1],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仲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怎样调整护理工作中的厌倦心理

    在医院里,护士是和病人接触多的,无论是严冬酷夏,还是刮风下雨,她们总是守卫在病区、守护着生命.

    作者:孙新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和无张力修补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传统修补和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术后临床表现、并发症、复发对比.方法:将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1月收治的159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78例)和无张力修补组(81例),分析两组病人术后临床表现、并发症、复发的差异.结果:传统手术组术后局部疼痛、阴囊水肿术后3年复发情况均明显高于无张力修补组.结论:无张力修补手术既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适,又大大降低了疝的复发.

    作者:秦国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未婚妇女行人工流产术的心理护理

    我国未婚妇女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在这一人群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终止妊娠,均存在较多心理负担.尽管选择药物流产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人工流产,且未婚妇女随着流产次数增加其心理负担似有减轻趋势,但这并不意味可以通过人工流产来减少非意愿妊娠对未婚妇女所造成的危害,应加强对其心理护理,给予健康教育,从而降低未婚再次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芦萍;李凤云;李秀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肿瘤开胸术后皮下注射吗啡致血压下降的观察与护理

    术后镇痛在临床上普遍开展,吗啡是常用的镇痛药.但吗啡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很大,常规剂量的镇痛用于不同患者均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1].除大家所熟知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副作用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副作用:低血压.现将我科对临床使用吗啡镇痛后所致低血压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王保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扬起航海医学的风帆——访海军卫生防疫队队长杨建军

    2007年7月,我国首届航海预防医学专业学术会议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会议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卫生防疫队队长杨建军,对我国航海医学事业的发展情况有了一些粗略的了解.

    作者:王继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观察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本科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65例,针对该病种特点,制定详细的观察和护理方案,包括加强生命体征观察,注意防止并发症发生等.结果:经采用针对该病种的特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结论:针对老年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观察和护理程序,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作者:董建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洗胃的八种方法

    总结临床急诊护理的工作经验,探讨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时洗胃的方法,得出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洗胃方法的结论.

    作者:赵志勇;朱双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急诊科的临床护理教学探讨

    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探讨如何对护生进行科学引导与施教,培养并强化护生的急救意识.带教老师应重点培养护生的应变观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指导护生进一步提高急救技能,从而为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邰春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丙种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参考近期文献,综述了丙种球蛋白在儿科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丙种球蛋白对儿科感染性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能提供人工被动免疫保护和减轻症状的作用.结论:丙种球蛋白使机体获得免疫力而增强免疫功能,可作为儿科感染性疾病及与免疫有关的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李鄂丽;林建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使用人工呼吸机患者的护理

    临床资料中使用人工呼吸机的患者158例,多数为急救、麻醉复苏和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通过加强观察护理,其中154例成功,成功率97.47%.而如果观察、护理不当可造成不良后果,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及预后,本文旨在围绕对使用人工呼吸机的重症患者如何观察与护理加以介绍.

    作者:洪小玲;王朝燕;林彦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分析护生实习中的压力及应对策略

    护理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对于接触护理工作不久的实习护生来说,由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的要求,使他们身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就如何帮助护生应对压力提出几点策略,使其在适度的压力状态下能更好地学习工作,顺利成为护理事业合格的后备力量.

    作者:杨晶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