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旭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年间我院101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率为4.10%,其中有6.93%发生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顺产,经产妇高于初产妇,高龄产妇高于低龄产妇,有高危因素的高于正常妊娠者;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应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子宫收缩可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萧丽红;李慧敏;余红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组成.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作者:林晓波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影响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分娩虽然是生理现象,但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
作者:马丙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术后感染常见菌种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临床标本,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以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共采集临床标本386份,病原菌检出率为39.64%.检出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58.8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G+球菌占34.64%,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多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普遍较低,为15.79%~33.33%,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结论:普通外科应加强对术后感染病原菌的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进行治疗.
作者:黄智勇;高文明;倪世宇;孙晶波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阿魏酸钠合用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展的疗效.方法:90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和阿魏酸钠;对照组给予钙离子拮抗剂等降压药,均未服用或未坚持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观察患者血压、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下降;治疗组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GFR组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能有效延缓CRF进展.
作者:曾春艳;周晓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对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应用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94例,以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3例,治愈率56.4%;有效28例,有效率29.8%.治疗组总有效率86.2%.单用中药排石汤治疗76例,治愈33例,治愈率43.4%;有效20例,有效率26.3%.对照组总有效率6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自拟中药排石汤加用黄体酮具有显著的缓解肾绞痛及促进输尿管排石作用,在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文山;李月英;沈玉芝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笔者近日收治无脾综合征患儿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7个月,出生地为湖北大冶,出生日期2005年5月1日.患儿出生后即出现皮肤青紫,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2006年因皮肤青紫1年余,咳嗽半月,加重1 d,第2次入我院.
作者:乐彬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作者:郭素青;王秀丽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标准的有68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内镜组患者入院24 h内行EST.结果:内镜组中,25例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治疗后,2~5 d体温恢复正常;9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8 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基本恢复.仅1例重症患者后期发生胰腺假性囊肿,无一例因病情恶化而需中转手术.而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内镜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都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内镜下微创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洪伟 刊期: 2007年第33期
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探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措施,我院对100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了社区护理,结果显示:进行了社区护理的高血压病人,他们的血压控制明显好于未进行社区护理的病人,其死亡率也明显小于未进行社区护理的病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王祥梅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通过对改良剖宫产术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改良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2006年2月份至今我院行传统术式剖宫产92例和改良术式剖宫产100例的手术时间及出血情况.结果:改良术式组总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较传统术式组均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剖宫产术运用于腹膜内剖宫产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剖宫产.
作者:李晓旭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肠梗阻患者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MSCT检查技术、步骤及表现.结果:MSCT诊断完全性梗阻12例,不完全性梗阻18例.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为100%(30/3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为96.7%(29/30).结论:MSCT在评价急性肠梗阻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炳福 刊期: 2007年第33期
乳腺癌是中年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0%~15%[1,2].近年来,我国此类患者有上升趋势,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3].对于晚期乳腺导管癌常采取化疗方法治疗.但在化疗过程中,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常使身体机能受到严重的打击.
作者:王振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2月采用中药内服和肝炎灵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肝病6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付秀萍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讨论X线、CT、MR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X线、CT、MR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良好的平片只显示脊柱二维结构,CT、MR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CT、MR对爆裂骨折能做出全面证实和诊断,对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改变,椎管继发狭窄,脊髓是否挫伤,CT诊断具有优势.
作者:王宏伟;蒋高民;刘国浩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川芎嗪磷酸盐针剂联合阿昔洛韦针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寻常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B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磷酸盐,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A组与B组在止疱、脱痂及全病程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止痛方面,A组明显快于B组(P<0.01).结论:川芎嗪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手段之一,值得推广.
作者:于长林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右下腹及全腹的B超检查.结果:超声确诊97例,超声未发现21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82%.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实时、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07年第33期
从1961年国务院发布《新产品、新工艺技术鉴定暂行办法》以来,科技成果鉴定在我国已经实行40多年了,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科技成果鉴定制度虽经不断完善,但其自身存在的与经济体制相矛盾的地方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到科技成果鉴定工作中的意义和可操作性,以完善、规范科技成果鉴定制度.
作者:高德海;潘志峰;夏梅;林玲;李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或大动脉炎使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SA)近端部分狭窄或闭塞,发生患侧椎动脉压力下降,血液反流,使对侧椎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部分被盗取,经患侧椎动脉逆流入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与枕叶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状.
作者:郭明霞;吴凤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本文报道了30例(3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老年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其中,皮质性混浊11例(11只眼),核性混浊9例(9只眼),后囊性混浊6例(6只眼),皮质、后囊混合性混浊4例(4只眼).结果显示:术前、术后24 h裸眼视力对比,27例(27只眼)术后24 h裸眼视力提高,占90%,3例(3只眼)术后24 h裸眼视力未提高亦未下降,占10%.术后仅1例(1只眼)出现角膜水肿及内皮线状混浊,1例(1只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术眼胀痛伴头痛,2例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后分别好转及痊愈.超声乳化吸除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提高明显的特点.
作者:王丕进;白雪 刊期: 2007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