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丙新
目的:讨论X线、CT、MR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脊柱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X线、CT、MR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良好的平片只显示脊柱二维结构,CT、MR显示脊柱的三维结构,CT、MR对爆裂骨折能做出全面证实和诊断,对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改变,椎管继发狭窄,脊髓是否挫伤,CT诊断具有优势.
作者:王宏伟;蒋高民;刘国浩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标准的有68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内镜组和保守治疗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给予内科综合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待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内镜组患者入院24 h内行EST.结果:内镜组中,25例急性轻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治疗后,2~5 d体温恢复正常;9例急性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8 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基本恢复.仅1例重症患者后期发生胰腺假性囊肿,无一例因病情恶化而需中转手术.而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内镜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都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内镜下微创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洪伟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促使新生儿安静入睡.方法:对300例新生儿夜间啼哭进行观察.结果:新生儿无病性啼哭279例(寻找安全感267例、脐带过紧3例、乳量不足9例),占93.00%;皮肤疾病11例,占3.70%;呼吸道疾病6例(肺炎4例,喉部破溃2例),占2.00%;消化不良2例,占0.67%;颅内出血2例,占0.67%.结论:89.00%的新生儿夜哭为寻找安全感,认真加以鉴别后,包裹少量衣被,嘱产妇将新生儿搂在怀中即可,简便易行,不影响产妇休息.
作者:刘俊芬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析我院中药退药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6年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76 115张,其中退药处方961张,占1.26%.退药原因:剂型不符456张,收费错误257张,大处方103张,配伍禁忌95张,政策原因50张.结论:退药原因中,收费原因占74.2%,医生原因占20.6%,医保政策原因占5.2%.提示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退药处方的数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王文胜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索开放法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施行的1 386例开放法胆囊切除术中发生的12例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本组12例胆管损伤病人经及时发现并治疗后均治愈出院,随访5~8年,无胆管狭窄、继发性结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者的责任心和技术因素、解剖变异、病变程度是开放法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道损伤应及时发现,根据损伤情况不同,给予正确的处理,以达到满意的预后.
作者:刘振华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锥形NiTi(镍钛)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在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6月~2006年6月,应用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植骨术治疗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22例,随访6~18个月.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无畸形愈合,无骨骺异常发育,邻近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锥形NiTi记忆合金环抱臂式接骨板是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中的一种简捷、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邱志龙;罗小中;戴海波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80℃)、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和自体肌腱移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采用兔跟腱缺损修复模型,分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深低温异体组)、未经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组(未处理异体组)和自体肌腱移植组(自体组).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第3、6周时对三组跟腱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深低温异体组移植后第3、第6周时其生物力学性能测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未处理异体组(P<0.05),而与自体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在生物力学方面的表现与自体肌腱移植结果基本相同,可替代自体肌腱应用于移植修复肌腱缺损.
作者:曾心一;曹俊涛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年间我院101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率为4.10%,其中有6.93%发生失血性休克;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高于顺产,经产妇高于初产妇,高龄产妇高于低龄产妇,有高危因素的高于正常妊娠者;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应从产前、产时、产后三方面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加强子宫收缩可降低产后出血.
作者:萧丽红;李慧敏;余红娇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笔者近日遇到1例口服曲马多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11岁.平时学习成绩好.因咽痛1 d到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阿莫西林消炎和曲马多(2片/次)止痛治疗.服药1 h后出现轻微的嗜睡,随即反复出现嗜睡、颈后仰、斜颈、两眼斜视.
作者:马敏麟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比较分析吗啡、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样,采用VAS法,对用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综合镇痛效果,两组无明显差别;吗啡组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较高.结论:吗啡、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建议临床用芬太尼作为术后镇痛的常用方法.
作者:李乃连;李群天 刊期: 2007年第33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病原体及其毒素作用于血管壁,导致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及血管麻痹性扩张[1]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以高热、低血压、出血、肾损害、电解质紊乱等为主.
作者:魏泽英;盛丽英;祝素平 刊期: 2007年第33期
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如因服四环素而形成的四环素牙、服阿司匹林而形成的阿司匹林胃、服非那西汀而形成的非那西汀肾,都是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作者:唐锦辉;廖和菊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右下腹及全腹的B超检查.结果:超声确诊97例,超声未发现21例,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为82%.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实时、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掌握和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的形式,对我院820名2007级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亚健康状态普遍重视不足,通过健康教育,使他们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有较大提高.结论: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可采取专题讲座、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亚健康的重视程度.
作者:卢春生;李伟;王涛;欧阳瑾 刊期: 2007年第33期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育龄妇女要求在绝经0.5~1.0年取出IUD,在基层的一部分绝经期育龄妇女因种种原因错过了取IUD的佳时间,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器官生理性萎缩,宫颈萎缩变硬,宫颈口粘连狭窄,造成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1].
作者:刘桂芹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3~2006年临床分离菌株进行K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按NCCLS 2004年版标准判断,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6年我院共收集2 432株临床分离菌株,其中,非发酵菌744株,占革兰阴性菌株数的45.3%.亚胺培南对非发酵菌抗菌活性强,其中,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其他假单胞菌未发现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为20.2%.其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耐药率多在11.5%~30.5%.但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高达64.5%~100.0%.结论:本组资料对非发酵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李玥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围生期母婴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8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围生期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8例妊娠期糖尿病病人手术产32例,无切口感染,阴道分娩6例.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巨大儿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例.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较大,加强围生期监护与饮食控制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王芳;卢杰 刊期: 2007年第33期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是指由于动脉硬化或大动脉炎使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SA)近端部分狭窄或闭塞,发生患侧椎动脉压力下降,血液反流,使对侧椎动脉供应脑部的血液部分被盗取,经患侧椎动脉逆流入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干与枕叶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的症状.
作者:郭明霞;吴凤霞 刊期: 2007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7.9%,治疗组为94.8%,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尹小渝 刊期: 2007年第33期
呃逆是由于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引起的膈肌阵发性痉挛.近几年来,笔者采用手法按压天鼎穴治疗呃逆,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詹勇;杨志;杨传岚 刊期: 2007年第33期